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途径方法,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和有效课堂。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和谐师生关系 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思想政治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等理念力图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给学生足够的爱去感动他们,用爱心创造奇迹,让学生逐渐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天才”来教,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因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感到有所不同,让他们知道“只要你努力,有足够的自信,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牢记每个学生的名字,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他们有发言的权力,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思所想,激发他们的内心肯定。学生渴望老师重视他们,一些学生默默地听讲、不愿意参与讨论,但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所以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激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因。牢记每位学生的名字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发情感的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肯定,情感上会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人格魅力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要自觉提高师德修养,拓宽知识领域,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从学生内心深处树立起学生信服的权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是学生言行一致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诲人不倦,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直接影响着教师形象的好坏,决定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差。亲其师则信其道,思想政治教师要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启发和感染学生。
三、善于从心灵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云:“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地讲,就是教师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三者合一,使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触及学生的情感就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際关系,就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
四、把握教学艺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
首先,用目光组织教学。教师的目光可以是赞赏的、批评的、关切的、鼓励的,能起到以静制动、组织教学的作用。教师用目光注视学生,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传递不同的信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从而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用耐心等待组织教学。情感教学的精妙之处在于以“情”激“情”。古人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无法得出结果,教师就要给予更多的时间,从而达到“大音若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设疑提问组织教学。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疑问、用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设问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个恰当的问题能架起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是启迪思维的钥匙,更是活跃气氛的手段。一个好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个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学习和思考。正所谓“疑是思之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艺术运用得好,能使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结成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师一定要树立道德的榜样,用丰富的知识底蕴征服他们,温柔、宽容地与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书是永远教不完的,教书的价值在于教人做人,当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时,学生就会努力学习这门课。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千锤百炼打磨一扇扇心灵之窗,用无穷的探索融合新课改理念于教学实际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成为有效课堂的“营养液”和“润滑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驾驭思想政治课程前进的脚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统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勇,施立君.浅析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142-143.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和谐师生关系 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思想政治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等理念力图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给学生足够的爱去感动他们,用爱心创造奇迹,让学生逐渐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天才”来教,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因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感到有所不同,让他们知道“只要你努力,有足够的自信,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牢记每个学生的名字,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他们有发言的权力,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思所想,激发他们的内心肯定。学生渴望老师重视他们,一些学生默默地听讲、不愿意参与讨论,但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所以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激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因。牢记每位学生的名字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发情感的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肯定,情感上会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人格魅力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要自觉提高师德修养,拓宽知识领域,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从学生内心深处树立起学生信服的权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是学生言行一致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诲人不倦,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直接影响着教师形象的好坏,决定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差。亲其师则信其道,思想政治教师要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启发和感染学生。
三、善于从心灵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云:“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地讲,就是教师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三者合一,使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触及学生的情感就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際关系,就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
四、把握教学艺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
首先,用目光组织教学。教师的目光可以是赞赏的、批评的、关切的、鼓励的,能起到以静制动、组织教学的作用。教师用目光注视学生,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传递不同的信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从而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用耐心等待组织教学。情感教学的精妙之处在于以“情”激“情”。古人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无法得出结果,教师就要给予更多的时间,从而达到“大音若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设疑提问组织教学。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疑问、用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设问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个恰当的问题能架起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是启迪思维的钥匙,更是活跃气氛的手段。一个好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个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学习和思考。正所谓“疑是思之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艺术运用得好,能使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结成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师一定要树立道德的榜样,用丰富的知识底蕴征服他们,温柔、宽容地与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书是永远教不完的,教书的价值在于教人做人,当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时,学生就会努力学习这门课。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千锤百炼打磨一扇扇心灵之窗,用无穷的探索融合新课改理念于教学实际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成为有效课堂的“营养液”和“润滑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驾驭思想政治课程前进的脚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统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勇,施立君.浅析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