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大时忘却了童年往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成年人很难回忆起生命中最初几年的光景。童年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褪色,直到被永久遗忘?如今,科学家已确定了时间点。
  一项有关童年记忆的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他们回忆的形式并不成熟;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于成年人。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孩子们明明记忆力不错,却在几年后将曾经印象深刻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美国心理学家帕特里夏·鲍尔教授认为,“儿童出色的记忆力和长大后人们对童年时期的遗忘,这种矛盾令人惊奇。”
  鲍尔和同事用数年时间,持续观察了83名儿童,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期刊《记忆》上。
  实验参与者在3岁时第一次与研究人员见面,并讲述过去发生的6个特殊事件,例如家庭郊游、野营、动物园之旅、第一天上学和过生日等。之后,孩子们分别在5岁和9岁时重返实验室,复述同样的事,并回忆之前描述过的细节。
  研究人員发现,5~7岁的孩子能将回忆的细节保持在63%~72%,而年纪稍大的儿童忆起的内容明显减少,只有35%~36%。深入分析孩子们回忆起和没能回忆起的内容细节后,研究人员发现了明显的差异。
  年纪较小的孩子,在回忆时往往缺乏时间、地点等叙述性的表述。研究者认为,这会导致被称为“检索诱发遗忘”的过程——回忆的过程导致相关信息被遗忘。
  而长大后,他们在回忆童年往事时往往会附加上叙述性表述。鲍尔指出:“相较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年龄小的孩子通常不会完整地叙述事情,这可能会在其生命的第一个10年中,对早期记忆的保存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发现对科学家有所启发。“我们可以预测,如果提升叙事技巧,童年回忆有可能在人生的第九或第十个年头中仍被保留,甚至被长久珍藏下来。”鲍尔说。
  (选自《青年参考》2014年1月29日)
其他文献
取暖器挡住了我的视线。  我已经盯着它看了好久了。虽然上面布满小孔,但奇特的分布让我无法透视。  我不知道它后面是什么。  我记得后面是放了不少东西的,或许放很长时间了吧,我早已忘了放的是什么。  我当然可以把取暖器拿开看一下,但我不打算这样做。它不断发出热量,朝着我。一定程度上我应该感激它,我是一个很怕冷的人。  自然,我也可以走到它背后去。但那又有什么用,我最多不过能看到我走过去时的景象,而我
期刊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教授出言不逊,他的导师提醒无效,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面对郝同学出言不逊、目无尊长的态度,我们应该反思,为何所谓英才竟如此粗俗不堪?更应反思:浮躁的教育风气之下,为何树不了真正的人?  曾在梦中,看见大雪纷飞,程门之雪没过了布履,学生杨时静候在门口,岿然不动,尊师之心一如洒落树梢的晨光,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翻看书卷,能看见“俯身倾耳以请,
期刊
仁和医院。泌尿科。  “孙主任,4床的病人快不行了。”  “孙主任,下午的手术都已经准备好了。”  “孙主任……”  此刻这个雷厉风行的男人是孙仁刚,仁和医院泌尿科主任,38岁。还未到不惑的年纪,却已耳鬓泛白。每天他都会为病人做无数的抉择,这些抉择事关生死,事关良知。  “孙主任,这是给您的报表。”苏医生递过来一个文件夹。  “孙主任,孙主任!告诉您个好消息!”迎面跑来的、脸上堆笑的人,是吴医生。
期刊
一、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商汤盥洗用的铜盘上刻着这样一则铭词,大意是: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  民间名言: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  综
期刊
黄昏时分,我赶着去学校上晚自习。忽然听到前面有人惊呼,不由得抬起头来,迎面直直撞入眼帘的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背负着巨大“纸板”的男人,他的短袖卷到肩上,早已被汗水湿透的T恤贴在胸前,脊背由于肩上纸板的重量,已经弯到不能再弯了。他脚上蹬着一双军用胶鞋,已很陈旧,走得小心翼翼。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的脸,就擦身而过,差点撞上那些纸板,惊得我赶紧往旁边一闪,却撞到了一个正频频回头,拿那个男人教育自
期刊
【名家阅读】  回 家  □[美国]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
期刊
【名家阅读】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
期刊
秦岭脚下黑河湾,仙游寺对古楼观。八云塔拜法王塔,渭水半抱终南山。这便是我们盩厔,这便是我可爱的家乡。  文化的印记  东汉大学问家马融奉大将军邓骘之命进京,他居住的地方就被称为“马召”。马召背对仙游寺,面朝黑河湾,居于秦岭脚下。我自小便生于斯,长于斯。  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太多的历史印记。可以在“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参禅问道,感受紫气东来;可以在法王塔顶礼膜拜,一睹舍利真容;还可以在仙
期刊
四、人文典故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多有名的对联大都涉及相关的人文典故,考查对联中的人文典故,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名题精选】“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解题技巧】解答这一类对联题,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由已知来推测未知。例如说到岳阳楼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 城  非 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