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瓦尔.坎普拉德:宜家创始人蝉联瑞士富豪榜冠军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000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2日,据瑞士最权威的经济周刊《总结》报道,2010年度瑞士富豪300强榜单已经出炉,其中来自瑞典的富翁、宜家公司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以350亿瑞士法郎的预估资产连续第九次蝉联该榜单冠军。
  瑞士这个国家本身并不是富翁制造厂,但它宽松的税收政策却着实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富翁前来依附,来自瑞典的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就是其中之一。9年来,这个榜单的各项数据都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坎普拉德的冠军地位。
  
  关于钱的欲望
  他中学毕业、成绩平平,从很小开始心思就不在读书上,一心只想着赚钱。
  不知道是不是高寒地带特有的危机感,坎普拉德承认自己对金钱的“饥渴”好似天生而来。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是一个德国贵公子。1894年的某天,他在报纸上看到瑞典有一处附属森林的农庄要出售,于是在没搞清楚状况的热情中就敲定了这笔买卖。两年后,他抱着一个开拓者的美丽梦想,拖家带口来到了这片冰原之地,但出现在眼前的却是3间“烂尾楼”—阿契姆的梦幻破灭了,并于次年春天吞枪自杀。坎普拉德的祖母就此成了寡妇,独自在异乡拉扯着儿女长大。但让很多想看这家外来户笑话的人惊讶的是,这个德国女人凭着自己的韧劲,一步步走出困境,成了一位叫人敬畏的雇主。
  时间很快就到了父亲那一代。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更多地继承了父亲贵族式的忧郁,当不了一个强悍的农场主。好在他的妻子,却是一把搞经营的好手。在农场不景气的时候,她想出把这里出租给夏季旅游者的办法,狠狠赚了一笔钱。1926年3月30日出生的英瓦尔·坎普拉德便在这种阴盛阳衰的氛围中降生了,从小便显露出经商天赋。
  坎普拉德的第一笔买卖是在5岁那年做成的,当时一位小伙伴让他陪自己到镇上去买火柴,并抱怨距离太远。机灵的坎普拉德想起自己家里还有剩余的火柴,便用稍高的价格把自己的火柴卖给了他。稍大一点,他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在首都斯德哥尔摩能进到更低价优质的火柴,即使在镇里售价不会太高,但仍然有利可图。认真的他甚至拿着铅笔和小本子挨家去敲邻居的门,将他们需要的东西记下来,然后立马去进货,即使你不想买东西,他也会高高兴兴地和你聊上半天。
  17岁毕业那年,他因为好成绩而赢得一笔创业基金。正是这笔钱帮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宜家。公司刚成立时,只有坎普拉德一个员工,他既要进货,又要销售,还要当会计和清洁工。那时,他经营的是各种生活日用品,公司的第一单大生意是代理了一种英国钢笔。但自从公司附近一家家具厂开业之后,他才真正找到了宜家的方向。
  二战后的瑞典百废待兴,国内出现了大量移民,农民也离开了农场,城市迅速增加和扩大,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人们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于是,坎普拉德的“大众家居”概念应运而生了。1953年,他决定放弃所有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的经营,宜家家居的时代由此开始。为了对抗国内家具巨头的封杀,坎普拉德找了一家旧厂房,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这也是第一间“宜家专卖店”。他还另辟蹊径,开创了融制造商和零售商于一体的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产品价格,而“难以想象的低价”也成为宜家得以冲出重围的杀手锏。现在,宜家已经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9个卖场,已然成为小资、简洁、自然和时尚的家具代表。而坎普拉德开创的宜家传奇也成为他体内德意志精神和斯堪的纳维亚气质的最好诠释。
  
  矛盾的富翁
  年轻时的坎普拉德是纳粹的狂热追随者;因工作过于投入,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为逃避高额税收,不惜携全家移民国外这些都让他受到来自各方的攻击和非议。
  坎普拉德本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矛盾体,他性格倔强又不乏温柔;他对艺术与设计毫无品位可言,但宜家却是时尚风格的典型代表;他极具商业头脑,却在集团化经营成为大趋势的今天,坚持不将企业上市。这种明显有悖于商业常理的原则却又并不妨碍宜家以惊人速度发展壮大。
  同时,坎普拉德的节约又到了吝啬的程度。十几年来他一直开着自己的老沃尔沃,坐火车和飞机也只选择二等车厢与经济舱。他还在反复比较下选择下午出门买菜,因为这是市场最便宜的时段。1976年,坎普拉德带着家人移居瑞士洛桑,通过不透明的财务报表,在这个低税国控制宜家。2004年,宜家获利超过5.5亿欧元,但税金却只交了1900万欧元,这个比率远远低于普通收入的瑞典人(后者得交40%至50%的所得税)。
  同时,《总结》的报道中说,坎普拉德幼年患有阅读困难症,年轻时还曾是纳粹及右翼分子的狂热追随者。他曾在20岁时疯狂爱上一个广播站的秘书克斯汀·瓦德琳,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2年,因为坎普拉德对事业的爱远远比对妻子的要多。爱情终究成为浮云,1960年,他再次结婚,这次的新娘是一个恭顺听话的意大利年轻女教师,这位妻子陪伴了他的余生,并为他生下了3个儿子。
  但无论人们对他怎样评价,瑞典和瑞士都争相要把坎普拉德划归到自己的富翁队伍中去,如此巨大的财富神话恐怕是鲜有人能抵挡的吧。
  
其他文献
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乳腺癌三个字都意味着恐惧和自信心的瓦解。但年轻的女导演王郢,在她所知的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叫阿美的中年妇女,因乳腺癌被切除右侧乳房,但她用劳动妇女身上那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为自己赢来了好日子;而另一位值得尊敬的朋友Grace Tang,则用她智慧、幽默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事情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  1992年,雅诗兰黛以粉红丝带为标志,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乳腺癌防
期刊
TVB刚播毕的20集时装剧《女人最痛》绝对是今年初夏荧屏的一大亮点,弱化了港剧里过家家式的戏剧套路和一贯的HAPPYENDING,每一个桥段都恰到好处地转承,倒有了几分美剧紧凑的意味,比起同样是刻画职场女性奋斗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高下立现。  港剧的编排历来有套路,无甚惊喜,连台词都像中小学生的作文一样,八股得不行。所以在《女人最痛》开播之初,我只是抱着一种“看吧,结局一定是那样”的心态看着
期刊
由严歌苓与父亲萧马联手打造的小说《铁梨花》已经上市销售,被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也已开始在各大卫视热播。作为严氏父女的首次联手,这部作品从1979年萧马写成并发表,到2009年严歌苓完成改编,时间上的跨度是30年。30年,严歌苓再造了一个盗墓女子的史诗传奇。  电影《夜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直被奉为经典:妖冶的婉后到卖药老人那里去买毒药,老人告诉她:这是天底下最厉害的毒药;婉后把玩着药瓶问:没有比这
期刊
关键词:希望  意外的浪漫事件将悄悄发生,上天将赐福对梦想有所坚持的人,对生活的热爱此刻得到回馈。家庭的和谐度有所上升,身边的甜蜜也暗暗提醒所有还在寂寞的人们赶紧抓住机会,摆脱孤独。
期刊
瑞典王室最近真是不太平,继11月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被爆出婚外情丑闻之后,英国《每日电讯报》又在12月伊始“揭露”了瑞典王后西尔维娅父亲瓦尔特·索莫莱特的纳粹身份。这个消息让最近极右翼势力蠢蠢欲动的欧洲一片哗然,也让瑞典王室这个“最没落”的皇亲家族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2010年12月1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紧追瑞典国王的婚外情丑闻后,再一次对准瑞典王室开火,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竟是王后西尔维娅的
期刊
Dolce&Gabbana2010年秋季广告大片取材于电影《罗马妈妈》,不过这一回,主角由安娜·玛格纳妮换成了麦当娜。麦当娜模仿安娜,出现在当地市场的杂货店里购物。摄影师特意用黑白拍摄手法,带观众再次回到曾经的经典时刻。设计师说,只有像安娜·玛格纳妮这种具有浓厚意大利风情的女星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Dolce&Gabbana女郎。  像索菲亚·罗兰、布里吉特巴多,吉娜·罗拉碧丽吉达这样著名的女影星们
期刊
爱情和占有欲    我和现在的男友已经订婚,双方家里人都见过面,特别满意。如果没有几天前的那件事情,我可能不久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新娘。  那一天,我们大学同学聚会,我见到了我的前男友。我和他有一段让我无法忘怀的感情,他又聪明又帅气,曾经是我们学校的校草。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个公主,是最幸福的女孩。可是。有一个现实问题一直摆在我和他的面前,他的家庭条件和我们家相差太远。我的父母在各自的社
期刊
早在2010年12月初,各大图书奖刚刚落幕之时,《纽约时报》就出炉了热乎乎的年度好书推荐榜,比其他机构早了至少3周,在2010年末为大家奉上了本年度阅读大餐中的最后一道浓汤。    在过去的110年里,《纽约时报》的书评一直都是美国书评界的泰斗。虽然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它过于公正审慎,但一年又一年,人们还是一边苛刻批评着,一边满心期盼地等待它的来临。  和中国不一样,美国没有普通话,但如果你想跻身上
期刊
11月29日晚,还差一天就能走入充满节日气氛的12月,意大利喜剧电影大师马里奥·莫尼切利(Mario Monicelli)却没有给自己享受欢乐的机会。95岁高龄的他纵身从15米高的病房跳下,用最悲壮绚丽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从此,他就要带着他那些能让人噙泪欢笑的胶片去为上帝服务了。    尽管那些意大利警察还挥着手说:“哦,不,不,还不能排除他失足摔下的可能性。”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位
期刊
温柔恬淡的董洁,是影迷心中近乎完美的“幸福女孩”。近期又有消息称她即将在电影《建党大业》中饰演宋庆龄,董洁的事业并未随着她结婚生子而稍有黯淡。在结婚两周年之际,董洁接受了《淑媛》的专访,将她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与大家分享。  董洁是少有的敢于真正素颜出现在化妆间的女星,娇小柔弱的她静静地走进被午后阳光照射得明媚灿烂的影棚,眼神如邻家的高中女生般清澈。董洁曾经说过,孩子的出生让她更加坚定,也更加明白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