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谣与当前人们广泛接触的流行音乐不一样,民谣创作的基础主要是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并且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让更多的劳动人民所了解、传唱。民谣的创作内容也较为宽泛,历史、民俗、劳动过程、民俗和爱情等都可以作为民谣创作的来源。从这点来看,民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劳动的体验、经验与体会。所以,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艺术、文学的价值来看,民谣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南昌传统民谣《十兄弟》分析入手,对南昌民谣的传播价值展开论述,具体分析了我国传统民谣的整体传播和发展现状。
一、南昌传统民谣基本特征
南昌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山川迷人。其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这些都为南昌丰富多彩的民谣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表明,南昌民谣的历史比较久远,目前,南昌传统民谣保存下来的数量就多达5000首,从全国的排名来看,南昌民谣保存数量名列前茅。
整体上看,南昌传统民俗文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移民文化、本地区新生文化、本地原住民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在南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南昌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南昌各地具有不同的方言,使得当地文化更加多样,很多南昌民谣就是由吴歌、巴蜀山歌等歌谣转化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优秀民谣文化沉淀下来,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很多南昌人的记忆,民谣也成为南昌的另一张名片。
二、民谣《十兄弟》赏析
“老大大脚板,老二近视眼,老三呱呱叫,老四冒人要,老五叮叮敲,老六卖膏药,老七挑担水,老八碰了鬼,老九去告状,老十坐班房。”《十兄弟》是当时南昌最为流行的传统童谣,而且只有南昌话才能将这首民谣的特点显示出来,才能更加有趣、好玩,也让这首民谣更加顺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哲学角度来看,《十兄弟》这首民谣和南昌其他传统民谣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关于《十兄弟》这首民谣的资料并不多,但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发现该首民谣也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换句话说,社会生活是民谣《十兄弟》创作的来源,生活给南昌民谣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通过民谣,人们能够对当时南昌人的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也能够看到人们的精神面貌。
《十兄弟》是对当时市井生活的真实反映,呈现出社会生活和人间百态。当前,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民谣将当时的历史通过一种区别于历史文献的形式进行传承与记录,避免了历史文献阅读式的枯燥、死板。人们通过民谣进行传唱,赋予了历史和民俗新的、具体的生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兄弟》只是南昌民谣中的一首,本文想通过这首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传统民谣,论述我国传统民谣的历史意义。
南昌传统民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主题,南昌民谣可以分为不同的门类。更重要的是,民谣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民谣是当时南昌人民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南昌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价值。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民谣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与查阅文献资料相比,这更让人觉得真实和有意思。
南昌传统民谣具有实用价值。民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不仅记录了当时南昌的生活情况,也传递出当时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对于爱情、生活等的态度,其中也不乏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不仅如此,南昌传统民谣有很多种方言,这些方言极具特色。比如,《十兄弟》用南昌本地的方言才能呈现其实际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发本地人的共鸣。
南昌民谣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民谣通过音乐符号进行传播,其创作必然需要遵循一些音乐的创作手法。那么,能够传唱至今的民谣想必是其中的精华,必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因此通过欣赏民谣,人们能够提高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
三、我国传统民谣在当代的传承状况
我国民谣当然包括南昌民谣,其在发展与传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传统民谣的教育意义被淡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谣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代人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作用。很多民谣充满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怀,人们可以利用喜闻乐见的民谣形式,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如果能够把这种情怀深深植于学生心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指明道路,影响深远。不过,从当前来看,民谣的影响力和教育意义有所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乐或西方文化,这种淡化必然会影响民谣教育价值的实现。
二是中国传统民谣传播力度有限。传播才有价值。西方文化在全球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众媒体等对其的传播与宣传。民谣在我国更多表现为“小众化”,现实中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追捧热度要远远高于传统民谣,不仅如此,民谣歌手也比较欠缺。很多传统民谣无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度,这也导致民谣歌手不被重视。缺乏合适的传承人也是我国传统民谣无法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四、结语
现代南昌人生活中,各种流行音乐已经取代了南昌本地的传统民谣,能够听到、看到的民谣越来越少,可能少数的农村地区能够找到民谣的身影。马克思曾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尽管传统民谣当前发展并不顺利,但是传统民谣的音符已经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骨髓,并且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南昌民谣是当地的特色文化,成为当地最重要、最显著的人文标志之一,能够集中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生活、艺术表现、方言文化、性格特征等。通过民谣,人们往往能够联想到该地区的形象、感受当地人民的性格。因此,传统民谣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江西科技師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音乐人类学视野下南昌民谣的音乐特点及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YS17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菲(1983-),女,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一、南昌传统民谣基本特征
南昌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山川迷人。其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这些都为南昌丰富多彩的民谣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表明,南昌民谣的历史比较久远,目前,南昌传统民谣保存下来的数量就多达5000首,从全国的排名来看,南昌民谣保存数量名列前茅。
整体上看,南昌传统民俗文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移民文化、本地区新生文化、本地原住民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在南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南昌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南昌各地具有不同的方言,使得当地文化更加多样,很多南昌民谣就是由吴歌、巴蜀山歌等歌谣转化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优秀民谣文化沉淀下来,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很多南昌人的记忆,民谣也成为南昌的另一张名片。
二、民谣《十兄弟》赏析
“老大大脚板,老二近视眼,老三呱呱叫,老四冒人要,老五叮叮敲,老六卖膏药,老七挑担水,老八碰了鬼,老九去告状,老十坐班房。”《十兄弟》是当时南昌最为流行的传统童谣,而且只有南昌话才能将这首民谣的特点显示出来,才能更加有趣、好玩,也让这首民谣更加顺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哲学角度来看,《十兄弟》这首民谣和南昌其他传统民谣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关于《十兄弟》这首民谣的资料并不多,但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发现该首民谣也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换句话说,社会生活是民谣《十兄弟》创作的来源,生活给南昌民谣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通过民谣,人们能够对当时南昌人的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也能够看到人们的精神面貌。
《十兄弟》是对当时市井生活的真实反映,呈现出社会生活和人间百态。当前,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民谣将当时的历史通过一种区别于历史文献的形式进行传承与记录,避免了历史文献阅读式的枯燥、死板。人们通过民谣进行传唱,赋予了历史和民俗新的、具体的生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兄弟》只是南昌民谣中的一首,本文想通过这首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传统民谣,论述我国传统民谣的历史意义。
南昌传统民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主题,南昌民谣可以分为不同的门类。更重要的是,民谣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民谣是当时南昌人民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南昌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价值。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民谣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与查阅文献资料相比,这更让人觉得真实和有意思。
南昌传统民谣具有实用价值。民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不仅记录了当时南昌的生活情况,也传递出当时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对于爱情、生活等的态度,其中也不乏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不仅如此,南昌传统民谣有很多种方言,这些方言极具特色。比如,《十兄弟》用南昌本地的方言才能呈现其实际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发本地人的共鸣。
南昌民谣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民谣通过音乐符号进行传播,其创作必然需要遵循一些音乐的创作手法。那么,能够传唱至今的民谣想必是其中的精华,必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因此通过欣赏民谣,人们能够提高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
三、我国传统民谣在当代的传承状况
我国民谣当然包括南昌民谣,其在发展与传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传统民谣的教育意义被淡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谣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代人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作用。很多民谣充满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怀,人们可以利用喜闻乐见的民谣形式,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如果能够把这种情怀深深植于学生心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指明道路,影响深远。不过,从当前来看,民谣的影响力和教育意义有所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乐或西方文化,这种淡化必然会影响民谣教育价值的实现。
二是中国传统民谣传播力度有限。传播才有价值。西方文化在全球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众媒体等对其的传播与宣传。民谣在我国更多表现为“小众化”,现实中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追捧热度要远远高于传统民谣,不仅如此,民谣歌手也比较欠缺。很多传统民谣无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度,这也导致民谣歌手不被重视。缺乏合适的传承人也是我国传统民谣无法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四、结语
现代南昌人生活中,各种流行音乐已经取代了南昌本地的传统民谣,能够听到、看到的民谣越来越少,可能少数的农村地区能够找到民谣的身影。马克思曾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尽管传统民谣当前发展并不顺利,但是传统民谣的音符已经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骨髓,并且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南昌民谣是当地的特色文化,成为当地最重要、最显著的人文标志之一,能够集中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生活、艺术表现、方言文化、性格特征等。通过民谣,人们往往能够联想到该地区的形象、感受当地人民的性格。因此,传统民谣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江西科技師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音乐人类学视野下南昌民谣的音乐特点及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YS17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菲(1983-),女,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