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复杂多样。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思想方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等,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探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要求,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师“教”,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 根据学生的层次,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指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一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由于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接受新事物方面等存在差异,如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是数学教师所要担任的重要责任。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二、 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教学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多观察而习得。
  2. 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3. 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质疑设问、组织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 营造宽松和谐和竞争合作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转换主体角色。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学总体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等就会明显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是比较难上的,学生由于到了初三,大都在“抓紧时间”,课堂上也变得死气沉沉。再加上课堂所讲的内容都是复习旧东西,或者是讲评练习,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 注重语基训练,忽视精神熏陶  毋庸置疑,初三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迎考。于是,教师就堂而皇之地重视对学生的语基训练,忽视对学生的精神熏陶;学生也无奈
期刊
长期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法国诗人、作家阿波利奈尔说:“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和经常的怀疑。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研究使我们认识真理。”古人谈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先设疑,再而有疑,进而多疑,后面解疑。走完了这一进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了手。”牛顿寻思苹果为什么落地,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研究壶水开了的日常小事,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古今中外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它对于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训练在英语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掌握。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而阅读技巧包括掌握文章主旨,猜测生词词义,抓住细节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语言能力的获得在于学生平时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
期刊
语文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很多学生在中考中作文得以满意的高分,却并非易事。如果作文时,我们注意片断描写,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许会让你中考作文受益,得到满意的高分。下面就中考第一轮作文片断训练的复习,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写人。要突出性格  《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而其中一百零八将,更是个个性格鲜明,听过评书的,看过原著的,提起
期刊
“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达到熟悉并灵活应用与题目相关知识的目的.“一题多变”可以是老师“变”,即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式题;也可以把“变”的权力教给学生,即引导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变条件或相关的物理场景,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解决
期刊
探究类实验是中考题型中常见的一种,也是近年物理中考中热点之一,它具有新颖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等特点
期刊
有这样一则笑话,问:“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7”答:“算错的情况下。”此笑话搞笑的原因在于正常情况下人们认为1+1就应该等于2,所以只有在算错的情况下才不等于2。其实,在化学中还真有许多“1+1≠2”的现象,由于在学生的大脑里“1+1=2”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故学生在遇到这类试题往往容易出错。现选取几种类型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引起注意。
期刊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它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考文言文的阅读考点注重向课外延伸,浅易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成了必考题,但由于时空相隔,学生们普遍感到应对课外文言文考查困难重重。其实,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攻占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高地。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念好“牢、活、实”这“三字”经,进行了扎实有效
期刊
每年体育考试,总会有部分考生临场发挥失常,功亏一篑。一般来讲,考生大都存在怕考不出最好成绩的紧张状态。随即引起生理、心理等方面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发生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其原因就是考前心理准备差。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心理训练以及考试前调控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希望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 影响中考体育考试的心理因素  1. 对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缺乏客观的估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