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服”不仅仅是“班服”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服”可以有,但仅仅为了参加学校庆“六一”合唱比赛,而组织集体购买统一的服装我不很赞同。因为这样的操作太过简单,缺少对其育人价值的挖掘,也与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缺少关联。
  参加学校庆“六一”合唱比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大事,也是班级生活的节点事件,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
  1.唱什么歌?
  如果可以自选,唱什么歌?肯定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需要启动班级议事程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一般会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队名义进行推荐,推荐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首歌,如果有可能,直接采用现场演唱或播放视频、录音的方式进行推荐。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根据合唱比赛所要求的曲目数量在候选歌曲中投票选定参赛曲目。
  过程中,老师不能剥夺或替代学生的想法,但同时也要在组织和参与学生讨论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选歌,最常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歌曲好听不好唱,可能难度大,可能不适合合唱;二是五年级的孩子开始不屑于演唱儿童歌曲,认为太过幼稚,取而代之的是对流行歌曲的关注与偏爱;三是歌曲选择不能很好兼顾合唱比赛主题。对此,如果老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甚至思辨,不仅是给予学生过程与方法指导,而且在后续活动中学生也能少走弯路,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2.如何排练?
  五年级学生的合唱排练可以采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组织的方式推进。
  第一步:自由学唱,同伴互助。在学生基本唱会合唱曲目的基础上,组织观看之前学校合唱比赛录像或经典合唱视频,了解合唱是一项集体、综合艺术的表达,不仅要唱得好,还涉及队形、动作、表情、服装、指挥等多个方面的整体协调;
  第二步:文艺委员组织初步排练,包括编队、合唱练习。这是一个锻炼文艺委员工作能力,确立其威信的绝好时机,过程中哪怕效率很低,哪怕不很顺利,老师都要耐心等待,不要过早介入。因为这样一种经历,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成长;
  第三步:邀请音乐老师进行指导,由文艺委员或音乐课代表出面,排练时请音乐老师到场,给予专业指点。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比音乐课要“听话”很多。如果有条件,也可借助于家长志愿者或社会热心人士的专业指导。专业力量的介入,可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体验成长的快乐。
  3.要不要统一服装?
  关于服装,会是一个有争议的焦点问题。首先是要不要统一服装,如果放开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要,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决议。过程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困难家庭的学生,不能采用生硬的要求命令其执行集体决议,可以指导班委或由老师亲自予以人文关注和友情帮助。当然,如果大部分学生认为不需要统一服装,我认为也可以,不一定要勉强。因为合唱比赛,唱得好是最重要的考量。
  其次,如果要统一,怎样统一?我们曾经碰到过以下几种情况:
  1.自备。集体商议后形成一个规定:上面白衬衫,下面牛仔裤,学生对照要求自备参赛服。这样做,虽然服装相对统一了,但颜色、材质、款式等依旧会有较大差异;
  2.外借。向少年宫或有演出服的学校借服装,但尺寸大小不一定合适,而且有学生对贴身穿外借的衣服不是很能接受,在他们看来,春秋季演出服借用一下可以,但夏款不好;
  3.购买。教师代购,向学生家长收钱,或者由家委会提出建议款式,师生共同选定后,再向家长收取费用,由老师或家长统一购买。
  4.定制。学生自行设计,自己赚钱,班级定制。这是最具挑战,也最让学生难忘的一种方式。征集设计小样,用上班级元素,如色彩、logo、口号等,一一呈现,同学点赞。点赞数最多的5 8件作品,开创意发布会,作者介绍创意,师生互动对话,集体投票,选定一款(之后还可以再建议完善),联系商家,预算成本,核定单价。
  做服装的钱从哪里来,学生们相约不问父母要,先向父母借,然后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收集易拉罐、饮料瓶、旧报纸等方式自己赚钱;或少吃一顿肯德基,双休去外公家坐公交,不打车等途径节省花费赢得合唱比赛服装的费用。
  当孩子们穿着自己设计、自己赚钱购买的“班服”走上舞台,演唱着自己学唱、自己排练的合唱歌曲,他们的精气神、自豪感完全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露,在这样的气场下,孩子们的表现难道不就是我们教育所期待的一道亮丽的成长风景线吗?就算比赛没有获奖,拥有如此经历的学生对合唱比赛的感悟,可能也不仅仅是自责、埋怨、遗憾……
  在我们看来,诸如“班服”、合唱比赛之类的物和事,都需要孩子们在班级群体生活的共同经历与创造中,赋予其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凸显其对孩子们的成长意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班级生活实践研究》(B-b/2013/02/272)
  (江苏常州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袁文娟)
其他文献
我们班很荣幸,书法课是学校硬笔书法很有功底的何老师担任。第一次上书法课,因为担心娃娃们才入学不听老师的招呼,我这个语文老师主动去充当了一次助教。  一会儿,何老师讲解并做示范后让孩子们练习基本笔画——横。老师在巡视期间表扬:“向正杨小朋友写得真直。”  后来,我发现有好几个小朋友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把横画写直,居然用直尺比着写,着实让我惊恐万分。  本子去哪儿了?  上午刚上完课,一个小男孩跑到我身
期刊
大学刚毕业的小刘,穿着大学生校服就去一所初中当教师了。  教了一个星期,恰逢教师节,学生们慷慨送礼,恭祝节日快乐。当时流行送贺卡,小刘收到一张让她铭记一辈子的贺卡,上面写着:“祝老师考上大学!”  “我大学刚毕业好不好!”小刘仰天长叹。  小卖部集合  小刘长着一张娃娃脸,学生们一点都不怕她。  小刘发现,最近教的新课学生掌握得不好,作业错了很多,想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订正一下作业。于是,下课铃响
期刊
信息时代,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我们也看到有的班级家校群沦为班级老师发布信息的单向渠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网络平台变成有利于教育的交流空间,产生正能量、正影响,发挥微信的正效应呢?  一、正导向,让微信成为正能量场  刚开始建群时,有一个匿名的号发送了一些淫秽图像到群里,那时候我不在线,有家长悄悄发短信提醒我,我上线后看到他说是中了病毒,我就说那先把这个号删除,等木马病毒去除
期刊
9月10日,晋梅小学举行首期开学典礼,在校长致辞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每天在校园里,许多同学看到我的时候,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问老师好。还有的同学经过校长室,伸进小脑袋说校长好。我会高兴地回答说,哦,你好。这时候啊,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许多同学能做到见面问声好,真是知书达理的好孩子,你们太棒了!我希望晋梅小学的同学都能做到这一点,遇到老师、同学和客人,见面问声好,你们能做到吗?(全体同学一起
期刊
开学了,我想写给战斗在一线的班主任们一段礼赞。没有华丽的言语,只有真切的一线生态描摹。那是班主任最美的写真。  记得在一个临近开学的晚上,洗去夏日热浪附着在我身体每一个毛孔的粘液后,习惯性地准备换上一件可以“随便穿,不想要就可以扔掉”的汗衫。刚从领口露出脑袋,照见镜中滑稽的自己就忍不住发笑——还没到时候。我所说的“时候”,是开学注册的那一天。  那一天,我必然穿着这样的衣服到学校。我想,凡是一线班
期刊
为了那一次美好的相会  自从与《班主任之友》相识,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在学刊、投稿的过程中,我深感编辑工作的不容易,细心、耐心、精心是我与班刊的编辑接触后最深的感触。一切缘于编辑对我投稿的回复。  待编辑初审评语:“印象中这是修改后的稿子,对最后一则故事有印象……推荐给二审编辑看看,感觉可用,让我们了解一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也未尝不好。”关于小凡的故事,我曾经投过一次,当时自己就感觉内容太单薄(投
期刊
获赠一本《如果我当教师》,内容是叶圣陶先生著作的精选,选编者是苏州一中(叶圣陶先生母校)的一位特级教师杨斌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给我们学习和借鉴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带来很大方便,因为要把《叶圣陶教育文集》全读下来,太费时间了。  读这本《如果我当教师》,首先吸引我的是叶先生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论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叶先生关于“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在教育界有
期刊
谜题一:小学生为什么喜欢告状,无休止地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打架?  (A)有一个叫作约翰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房间里,被叫出来吃饭,他走进了餐室。但是,在餐室的门后,有一只椅子,椅面上放着一个盛有十五只杯子的盘子。约翰不知道门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板碰到了盘子,十五只杯子乒琳乓琅地跌落在地,全都摔破了。  (B)以前,有一个小孩,名字叫作亨利。有一天,在他母亲外出的时候,他想要从食橱里拿些果酱。他爬
期刊
几乎每一届学生中,总会出现几个动作特别拖沓的,做作业的时候,他们或者发呆,或者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管闲事……别人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往往一个小时还完不成。提醒、批评、诱哄都是浮云,任尔东西南北风,他自岿然不动。这一届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开学初两周,每次作业到了尾声,总是那几张老面孔,一副“我就是这么慢,你能拿我怎么办”的小嚣张!  若是曾经,也许我早已勃然大怒、横眉冷斥;可如今我也算是从
期刊
2015年5月4日,“上海一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路“豪杰”对师生关系的热议,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滚滚而来之势。  看到报道后,我在揣摩着:那个打伞的小男孩,陪着老师走了一段路后,或许他的小手已经开始酸了,腿脚也可能不听使唤了,但他应该一点都不会抱怨。  因为他是在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打着伞,就像一个小小的男子汉,正在为自己的妈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  为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