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入扣,曲径通幽,以读促写,一课一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发挥“以读促写”的教学智慧,为学生构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在近两学期的新教材教学中,我不断研究八册新教材的阅读与写作,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精彩故事中培养创编意识
   六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写作任务是“笔尖流出的故事”,这一单元中的阅读篇目有《桥》《穷人》《在柏林》。教师在规划这一单元教学时,就得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教读这三篇文章,培养学生创编故事的意识?
   1.创编故事要真实。
   观察三篇文章,从体裁上说都属于小说,虽然内容都是虚构的,但是学生们读起来却像是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所以在教学时,就得让学生明白,创编故事的首要因素就是生活化、逻辑性,绝不是胡编乱造。
   2.创编故事要完整。
   写一个故事就得有头有尾,也就是需要完整,怎样才能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呢?在教读小说《桥》时,我就运用了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故事情节:
   开端
   ______之时,______咆哮,______无路可逃,______唯有。
   发展
   水深且急,人群慌乱,只有______,镇定如______。
   情急之下,沙哑喊话,排成一队,______靠后。
   老汉如______,揪出______,冲他怒吼,排到队后。
   高潮
   木桥______,痛苦______,村民渡桥,只剩两人。
   结局
   危桥______,巨浪翻滚,老汉小伙,都被______。
   当他们填完表格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需要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这几部分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3.创编故事要生动。
   《桥》中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悬念伏笔”的运用,那么如何使用这些手法呢?教学中我们就要慢慢渗透几个小技巧,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收获写作技能。
   第17段: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第19段: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前面写出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机情景,就为后面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由此提炼“伏笔”写作技巧:首先“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2或3段就要提到开枪,这里17段提到木桥发抖,19段就是木桥倒塌。其次“巧妙埋伏”,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再次,“隔段设伏”,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最起码中间隔一段,《桥》是篇全文500余字小小说,即便这样,也是第17段设伏,第19段照应,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显得枯燥了。
   这样引导之后,初一的学生会对“故事”从写作角度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本单元写作“创编故事”做了准备,更为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写故事”,打下基础。
   二、细腻描写中学会观察生活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是“学会观察生活”。如何做到阅读写作相结合,借助单元文章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呢?下面以《春》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1.学会观察顺序。
   朱自清先生在描绘“春花图”时,先写树上,再写花下,最后写野花遍地,这是自上而下的顺序,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此处描写的顺序,明确观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顺序的。
   2.学会观察角度。
   比如在描写春花时,有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也有声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在描写春风时,有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有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可见,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观察,是进行细致描绘的基础。
   三、经典篇目中提炼文体写作
   相对于六七年级,八九年级的单元阅读和写作更体现了文体意识,很多单元的文章是什么文体,接着单元写作的任务就是这种文体:八上第五单元中,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几篇经典的说明文后,单元写作为“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一步体会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九上第五單元中学习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等经典议论文,接着就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论证要合理”,那么教学中就要紧扣议论文的几个要素,结合阅读文章渗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尤其关注论证方法的运用。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写作点,才能做到“以读促写”“一课一得”。
其他文献
朱济宁,女,2003年生人,现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高三(6)班。   该生成绩优异,乐观积极;品学兼优,志存高远。曾为学校历年“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并荣获班级英语、历史等“学科状元”和“拾金不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2019年第五届“北外阅读之星”全国青少年阅读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积极参加爱心奉献和学校社团活动,表现优异,被授予“优秀志愿者"和“优秀
期刊
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卷里占的比重是40%,“高考作文”在这里是泛指,代表一个“目标”和“方向”。学生习作,最终都要经过高考的检验。历年高考作文题型稳中求变,从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题型突变,高考从“新材料作文”变成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需要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要有系统的强化训练。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呢?“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增
期刊
一、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不仅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差。此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都比较喜欢故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
期刊
【摘要】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成为语文教学改革重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的面比较广,本文仅以古诗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想象力;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这样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进行大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学生写作素材的表现,更是各种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陷入了知识教学的瓶颈,单调的语文作文指导性教学很难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面对统编教材的改革,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作文写作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1.教师的困惑。   学生写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其实,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学生写成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合格了,每一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要厘正美术教育的“造型基础”,这就已经对线条图像和色彩搭配有了指导性意见。可见,通过线描画方式借助线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有效克服了学生害怕构图出错和遗忘绘画工具的问题,更让学生从中获得美术创作体验、乐趣、认识和理解造型的效果。历经近两年课堂拓展体验,深切感知线描画以它的游戏性、随意性、装饰性的特点深受不同年段学生的喜爱,线条的灵活运用又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大胆表现所要彰显画面
期刊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论是教育家的思想,还是鲜活的教学实践,都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一堂课中亮点的一个由头,思维碰撞的一块点火石。“错误”成了一种教学资源。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利用
期刊
高中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它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充分展现了出来,把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获得价值体验、审美情趣、对事物的认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人文素养”。   一、 何为“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人文素养”——其实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即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以人
期刊
教学不仅有学业上的教育,还有德育上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与感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的。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主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对于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尝试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树
期刊
记得自己在三年考核时去其他学校上课,学生还算配合,但是与我一起上课的另一位老师,整队整了好久都没有整好,学生满操场跑,根本不听老师的指挥。再通过观察同仁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我发现许多老师还是用“放羊”的方法对待体育课,整堂课老师都不用教什么,说什么,发放一下器材就让学生自己活动,以至于需要用班级上公开课时纪律非常差,课堂甚至难以进行下去。这种现象看起来是给学生自由,实则是教师的懒惰,没有有效合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