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任重道远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本,和以往的课本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改,鲁迅始终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的文章也因为其深刻的内涵而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但是无论怎样晦涩难懂,鲁迅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始终是不可抹杀的。鲁迅是中国反封建反传统的一面镜子,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是中国的“民族魂”。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研究鲁迅的人和文章很多,但是我们始终和鲁迅有着一定的距离,更何况21世纪的中学生。
  鲁迅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以至于半个多世纪后的我们仍然无法走近他?鲁迅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一个人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劣根性,从古至今一直以为自己“性本善”、更不可能将吃人的原委著之竹帛的混混沌沌的世界里,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他的振臂一呼,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头一遭。他的创作虽然不多,但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的批判和彻底的反传统,正是他恒立于中国小说巅峰的原因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叛逆、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却不知何谓真正的自由,追求理想,却面对着千疮百孔的现实。他们接受了很多新鲜事物,这让他们走在时尚前面的同时,忽略了自我反省。走得太快,难免会气喘吁吁。中学的语文教学,除了工具性的作用外,更要注重人文价值。鲁迅,是把对自我的剖析及对国人的分析发挥到了极致的人。鲁迅的呐喊:“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鲁迅揭示:“阿Q的恋爱的悲剧里,那蒙昧的出自本能的声音‘我要和你困觉’,并不是一个‘落后的农民’的声音,而是一个民族的无意识的,被封建思想镇压了几千年的已经畸形不已的微弱的呼声”。而这种呼声,显然是超越了阿Q这个人物形象本身的。
  中学课本里,我们看到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到了他童年的天真浪漫;后来我们看《狂人日记》,看到的是他敏感和不屈;我们看《祝福》,看到的是他对封建礼教的痛恨和无能为力;我们看《药》;看到的是他对革命和革命党人的同情,以及对无知民众的无奈;我们看《孔乙己》,看到了他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鲁迅这位中国文化的“守夜者”,凭着他那“黑暗的思想”和“亲临地狱者的意志”,长期生存在自己创造的“坟”里面,他没有指明出路,而是揭示了可怕的真相。这种真相,这种黑暗,这种绝望,是一直藏在国民心中的,只是人们平时不敢面对而已。只是自己苟活自己这条贱命,不往深处看一眼罢了。而我们现在读鲁迅的很多人,亦是如此。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或是围攻他,或吹捧他,或用他来吓唬其他人,却从不愿意从文本、从作品出发去理解他,因为理解他,就要去面对他的批判,就要去剖析自己,而这,是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的。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里开始,又在鲁迅手里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断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鲁迅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和世界其他优秀的作家一样,在关注着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研究者,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知识分子。
  鲁迅是超前的,甚至放在现在,他仍然以先人的姿态,站在一个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皱着眉头,抽着烟,面色凝重,目视前方,而我们民族,有幸有了鲁迅,但赶上他,理解他,仍然需要时间。而鲁迅的价值,将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愈发显得珍贵和厚重。因为,越是经典的东西,越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在中学语文的教材中,鲁迅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位班主任,常常会被这样一些问题困扰:究竟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助于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活动究竟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的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该如何体现?它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哪些益处?  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样的问题却既形而上地指向了教育的本质,也形而下地指向了教育过程中的“管”
期刊
古诗词语言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试题类型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从局部命题,问某句哪一个字用的好或某个字用的好(关键、精练、传神等),请作简要分析;二是从整体命题,请简要分析某首诗的语言特点。  针对试题类型,古诗词语言的鉴赏,也应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入手。任何语言和文学作品都有两个层面——形式和内容,因此不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都应从形式和内容这两个层面入手。  现将古诗
期刊
《散步》的作者莫怀戚曾经说过:“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必得使其愉快,否则不写。胸无大志,重视世俗生活中的乐趣,所以虽有心走红,却无心较劲,尽力而为后听其自然。”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作文这条道路上走得轻松惬意 、怡然自得,就像莫怀戚一样视写作为生活中散步般有着自然愉快的乐趣。在我看来,写作就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所有语言都发乎情,来源于生活,如源头活水般清如许。但事实上
期刊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开放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而在我们基础教育的课堂上培养出的却只是“接受型”人才。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激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设和谐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之间要互相配合,加强情感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互动评改意识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诗人、
期刊
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苦恼  看着中学生充满活力的身影,脸上洋溢的笑容,感觉中学生处在天真烂漫的年华,应该没有多少烦恼的事。然而,不调查不知道,一经调查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苦恼。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经统计,有61%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思想苦恼,而且7%的学生已被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通过分析,中学生的思想苦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习压力造成的苦恼  首先是害怕考试(占调查人
期刊
由于教学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乡中心校所在小学任教一年级班主任,从教十几年来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曾经认为班主任是最辛苦的工作,怎么也不当这差事,然而想也没想到,一夜之间,我竟成为一年级“小毛孩儿”的班主任,从当班主任以来,我又享受到了另一种乐趣,下面就把我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  一、习惯培养从头抓  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这些孩子,真的是太难管理了,学习习惯一点也没有,不会听课,有的注意力不到几分钟,
期刊
纵观历年高考失败的案例,不难发现,成功者获胜的法宝之一就是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得与失,在综合实力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克服外界和家庭的压力,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顺利地度过高考。  从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高考复习和考试中,导致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外因:目标期望过高。现代社会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普遍存在,由于家长和老师对考生的期望过高,或考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过
期刊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甚至错误,语文课上得走样了:变味的个性阅读、肤浅的课程整合、空泛的拓展延伸等种种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还应该呼唤简约、朴素,多一点实际内容,少一点花哨空洞的课堂。所以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而是要立足于文本。  立足文本,就是指教师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创设轻松而有激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而有激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扩大学习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按部就班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把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放到轻松而有激趣的模式之中,并给学生的课余生活留下更多学习语文的机会。  一、用递进式作业布置和批改延伸学习语文的空间  所谓递进式,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