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步》的作者莫怀戚曾经说过:“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必得使其愉快,否则不写。胸无大志,重视世俗生活中的乐趣,所以虽有心走红,却无心较劲,尽力而为后听其自然。”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作文这条道路上走得轻松惬意 、怡然自得,就像莫怀戚一样视写作为生活中散步般有着自然愉快的乐趣。在我看来,写作就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所有语言都发乎情,来源于生活,如源头活水般清如许。但事实上学生对于写作文却是一筹莫展,甚至闻之色变。于是无病呻吟、内容空乏成了当前学生作文的通病,我执教多年,更觉得教授作文的道路是一条漫长无望、步履维艰的羊肠小道。
而今,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慢慢渗透于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我们娱乐休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处在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中的青少年内心多愁善感,歌词来源于生活,易记易懂,能比较自由地反映心情,配上轻快动听的旋律极易让他们产生共鸣。他们通过歌曲阅读着青春,阅读着生活,阅读着内心感受,最后蒸发成心中永恒的感动,弥漫在校园里,穿透少男少女的心。
所以,我发现在作文写作中,歌词是一种很好的素材。许多歌词或文采斐然,或言浅意深,或本身是一首首意蕴悠长、情意绵绵的诗,其中不乏可以流传许久的妙言佳句。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指导他们恰当地将流行歌曲中有价值的歌词素材引入文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些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有利于增添作文的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也能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巧设标题,夺人眼球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标题如能夺人眼球,这篇文章便成功了一半。而歌词,本身便是含蓄凝炼,暗示性较强,有时还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类利用歌词形成的标题,或通俗易懂,或蕴藉婉约,或热情奔放,或流行时尚,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无穷的联想。题目可以仿写一些相关的优美词语或根据文章内容直接套用,比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可以引导学生以“……总在……后”的形式拟题,比如“微笑总在流泪后” ,“化蝶总在破茧后”,“花开总在静谧时”等等。
此外,还可以运用词汇移用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就把此法发挥得出神入化,如他写的《菊花台》里的歌词“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笑容怎么会“泛黄”呢?但他这里将菊花的颜色和笑容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张随岁月的流逝逐渐泛黄的老照片,那种凄美苍凉的离情別意就不知不觉蔓延开来了。
二、拟写凤头,引人入胜
万事开头难,欣赏一篇文章的开头就犹如看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能有一段优美新颖别致的开头即所谓的“凤头”,这篇文章一定能使人印象深刻。而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开头要么语言平淡无奇、冗长无趣,要么老套普通、生搬硬套,即使他们绞尽脑汁使之紧扣主题,看上去也会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引人入胜了。
但是,我不同意在开头对歌词进行照搬照抄,或是直接把它当作引子。我更倾向于仿写一些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歌词,它们富有音韵美,又有诗意美,利用起来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能作为文章的开头,既点明中心,又紧扣读者心弦,不能不说是别具匠心。
三、串联线索,结构紧密
文章如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会使其结构紧凑缜密,行文错落有致,如《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有鲁迅的《风筝》等。开头、结尾、主题等多方面往往是作文教学与写作的重点环节,而另外一个也同样重要的环节却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线索。线索犹如一条项链,将文章中一颗颗不起眼却晶莹灿烂的珍珠串联起来,使全文收放自如,层次井然。运用歌词就是其中一串简单但实用的串珠手段,它将文采、诗情与过渡等完美地融为一体,淡到无痕却境界全出。
四、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别出心裁的结尾,会让读者如饮醇酒,回味无穷。而兼具深刻性与抒情性双重特征的歌词,它的引用或仿写会使文章锦上添花,成为点睛之笔,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产生“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览胜而来,余芳不尽”之效。
同时,还可以巧用歌词达到首尾呼应的结构效果。可用同一首歌词,也可利用同样主题的不同歌曲中的歌词,使整篇文章通过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语言富有哲理韵味,感情也更自然真挚。避免了传统结尾只会单纯的“喊口号”,抑或是空洞无力的抒情议论的弊病。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因为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分高,更是因为作文教学也对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情之所至,才会言之有物,甚至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而今,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慢慢渗透于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我们娱乐休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处在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中的青少年内心多愁善感,歌词来源于生活,易记易懂,能比较自由地反映心情,配上轻快动听的旋律极易让他们产生共鸣。他们通过歌曲阅读着青春,阅读着生活,阅读着内心感受,最后蒸发成心中永恒的感动,弥漫在校园里,穿透少男少女的心。
所以,我发现在作文写作中,歌词是一种很好的素材。许多歌词或文采斐然,或言浅意深,或本身是一首首意蕴悠长、情意绵绵的诗,其中不乏可以流传许久的妙言佳句。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指导他们恰当地将流行歌曲中有价值的歌词素材引入文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些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有利于增添作文的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也能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巧设标题,夺人眼球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标题如能夺人眼球,这篇文章便成功了一半。而歌词,本身便是含蓄凝炼,暗示性较强,有时还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类利用歌词形成的标题,或通俗易懂,或蕴藉婉约,或热情奔放,或流行时尚,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无穷的联想。题目可以仿写一些相关的优美词语或根据文章内容直接套用,比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可以引导学生以“……总在……后”的形式拟题,比如“微笑总在流泪后” ,“化蝶总在破茧后”,“花开总在静谧时”等等。
此外,还可以运用词汇移用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就把此法发挥得出神入化,如他写的《菊花台》里的歌词“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笑容怎么会“泛黄”呢?但他这里将菊花的颜色和笑容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张随岁月的流逝逐渐泛黄的老照片,那种凄美苍凉的离情別意就不知不觉蔓延开来了。
二、拟写凤头,引人入胜
万事开头难,欣赏一篇文章的开头就犹如看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能有一段优美新颖别致的开头即所谓的“凤头”,这篇文章一定能使人印象深刻。而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开头要么语言平淡无奇、冗长无趣,要么老套普通、生搬硬套,即使他们绞尽脑汁使之紧扣主题,看上去也会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引人入胜了。
但是,我不同意在开头对歌词进行照搬照抄,或是直接把它当作引子。我更倾向于仿写一些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歌词,它们富有音韵美,又有诗意美,利用起来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能作为文章的开头,既点明中心,又紧扣读者心弦,不能不说是别具匠心。
三、串联线索,结构紧密
文章如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会使其结构紧凑缜密,行文错落有致,如《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有鲁迅的《风筝》等。开头、结尾、主题等多方面往往是作文教学与写作的重点环节,而另外一个也同样重要的环节却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线索。线索犹如一条项链,将文章中一颗颗不起眼却晶莹灿烂的珍珠串联起来,使全文收放自如,层次井然。运用歌词就是其中一串简单但实用的串珠手段,它将文采、诗情与过渡等完美地融为一体,淡到无痕却境界全出。
四、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别出心裁的结尾,会让读者如饮醇酒,回味无穷。而兼具深刻性与抒情性双重特征的歌词,它的引用或仿写会使文章锦上添花,成为点睛之笔,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产生“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览胜而来,余芳不尽”之效。
同时,还可以巧用歌词达到首尾呼应的结构效果。可用同一首歌词,也可利用同样主题的不同歌曲中的歌词,使整篇文章通过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语言富有哲理韵味,感情也更自然真挚。避免了传统结尾只会单纯的“喊口号”,抑或是空洞无力的抒情议论的弊病。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因为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分高,更是因为作文教学也对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情之所至,才会言之有物,甚至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