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根据其存在的特点,提出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对策,倡导环保旅游理念,永葆旅游产业生机活力。
关键词:倡导环保旅游理念;永葆旅游产业生机活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是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旅游理念
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进行考察时,都是把有没有保护措施,有没有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放在首位。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加强环保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加强科普工作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对游客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旅游,其内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浓缩历史,后展现未来。既是我们丰富的教科书,又是培养我们情操和体魄的广阔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层次不同,欣赏品位各异。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获,当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作为旅游的管理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各界人士认识旅游的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启发大家,自觉地把旅游和保护密切相连,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三、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尽管很多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所以,开发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价。在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环保与开发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景点开发中,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在先,开发经费不足,可以分阶段开发。景点开发的建筑材料要尽可能使用环保产品,注意各种资源的节约,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生态系统处在自然状态下,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一旦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人的影响便削弱了这种能力,要进行旅游开发与环境资源保护并重,离不开政府主导,所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特别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景区,更要加强监督。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诸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每个具体项目和运行环节上。管理者自身要坚持带头遵守,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游客在旅游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其有章可循。促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
五、加强法制、法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护人文和风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增强法制意识。虽然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公路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要严格贯彻执行。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完善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建立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良好伙伴关系。
六、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在旅游开发中,要贯彻生态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餐饮结合本地特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在对土特产品的开发上,首先也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不能把应保护的资源作为特产而出售。对违反者,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更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有计划性,不能竭泽而渔。
总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关系子孙万代的系统工程,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倡导环保旅游理念,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产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崔鳳军.旅游环境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1998
[2]明庆忠,李宏,徐天任.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
[3]张二勋.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
[4]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11
[5]谷上礼,刘汉洪.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J].旅游通讯,1994
【作者单位:辉县市环境保护局法制科】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根据其存在的特点,提出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对策,倡导环保旅游理念,永葆旅游产业生机活力。
关键词:倡导环保旅游理念;永葆旅游产业生机活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是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旅游理念
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进行考察时,都是把有没有保护措施,有没有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放在首位。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加强环保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加强科普工作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对游客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旅游,其内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浓缩历史,后展现未来。既是我们丰富的教科书,又是培养我们情操和体魄的广阔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层次不同,欣赏品位各异。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获,当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作为旅游的管理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各界人士认识旅游的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启发大家,自觉地把旅游和保护密切相连,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三、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尽管很多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所以,开发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价。在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环保与开发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景点开发中,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在先,开发经费不足,可以分阶段开发。景点开发的建筑材料要尽可能使用环保产品,注意各种资源的节约,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生态系统处在自然状态下,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一旦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人的影响便削弱了这种能力,要进行旅游开发与环境资源保护并重,离不开政府主导,所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特别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景区,更要加强监督。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诸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每个具体项目和运行环节上。管理者自身要坚持带头遵守,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游客在旅游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其有章可循。促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
五、加强法制、法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护人文和风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增强法制意识。虽然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公路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要严格贯彻执行。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完善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建立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良好伙伴关系。
六、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在旅游开发中,要贯彻生态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餐饮结合本地特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在对土特产品的开发上,首先也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不能把应保护的资源作为特产而出售。对违反者,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更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有计划性,不能竭泽而渔。
总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关系子孙万代的系统工程,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倡导环保旅游理念,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产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崔鳳军.旅游环境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1998
[2]明庆忠,李宏,徐天任.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
[3]张二勋.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
[4]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11
[5]谷上礼,刘汉洪.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J].旅游通讯,1994
【作者单位:辉县市环境保护局法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