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落地生根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ohn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是最需要讲清楚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地进行算理的教学,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操作、思辨互动中深刻理解计算算法和算理,促进学生的深层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深度学习
  计算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无味,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行为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深度学习,萌发新的想法,持续探究直至挖掘到知识的本质内容,真正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时,笔者利用当时正在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来创设跳绳比赛的情境:熊二是裁判,光头强跳了36下,熊大比光头强少跳8下,熊大到底跳多少下呢?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动画片,都非常迫切想知道熊大到底跳了几下。笔者顺势让他们自主探究,随后学生汇报了精彩纷呈的算法:①36-6=30,30-2=28;②30-8=22,22+6=28;③16-8=8,20+8=28;④10-8=2,2+26=28;⑤8-6=2,30-2=28……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习惯各不相同,被减数应用于不同的组合,引发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步步进行深度的学习,不仅解决了问题,也理解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
  二、实践操作,强化深度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能有效解决小学数学计算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能让学生拥有深度体验,学生自然就能融入学习过程,在获得知识本质的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探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分数与除法”的内容时,笔者出示例题: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然后让学生利用手里的3张圆片,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操作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有的说:“每人分得四分之三张。”有的说:“每人分得十二分之三张。”有的学生说可以一张一张地分,有的说把三张饼叠起来一起分……学生在不断质疑与操作中,渐渐形成统一答案:每人可以分得一张饼的四分之三,或者说每人分得三张饼的四分之一。笔者抓住时机,利用课件演示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再次借助学具深入探究: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或把5张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多少呢?让学生再次经历算理的探究,并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和同桌分享。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动脑、交流、归纳中获得操作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知识内涵,也更进一步感悟数学计算的本质。
  三、数形结合,引发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将身边的实际问题抽象、建构成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解释和应用。让直观图的操作过程转化为小学生的抽象算法,数形结合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内容,在学生尝试口算、估算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包含点子图的学习单,放手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交流,追寻其“根”。随后,选了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如下图)。
  笔者先让学生分析每一幅作品的算理和算法,然后追问:“哪一幅作品是既能展示我们的口算过程,又形式简单的算式呢?”以此先对算式进行优化。随之接着追问:“观察竖式和点子图,你能结合点子图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你能在点子图中找出4×2=8、10×2=20、4×10=40、10×10=100的位置吗?”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学生逐步明白竖式和点子图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把14×12先分成两部分相乘,再把两部分的积相加。最后笔者带着学生一起总结:竖式计算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在点子图中找到相对应的位置,这些计算方法看起来不大一样,但它们的计算过程和其中蕴含的算理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种借助直观的点子图让“数”与“形”紧密结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深度体会计算知识教学中的分解与组合的变形。学生逐步得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合理辩论,促进深度反思
  辩论行为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如果能够在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质疑、交流互动,则能促进学生多样化思考,在思维碰撞中整理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像这样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合理辩论,让学生在质疑、辨析、比较和自我反思中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从“深刻思考”逐步走向了“深刻思辨”,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深度学习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它涉及学生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思考,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學计算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通过计算过程明白计算的多样方法,也要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算法,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计算教学的本质属性,让知识学习有深度是必然的选择。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信息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478)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一堂真实高效的课堂,不是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应该不怕学生出差错,要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技能得到发展。课堂上生成的差错是教学中可遇不可求的重要资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变废为宝”,巧妙“化错”,站在新的视角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重新评估、重新定位,让学生在找错、辨错、化错过程中得到思维碰撞,从而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错误能得以有效纠正。  一、巧妙“化错”,在解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这让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缺乏学习的兴趣.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而“天籁课堂”正是聚焦学习,探求真知,强调蹲下来倾听儿童的声音,立足于儿童发展,让探究的愉悦伴随学习全程的课堂。因此,我们强调从儿童的维度出发,构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课堂活力,创造无限可能。  一、自主学习主导课堂节奏  1. 自主预习,遵循天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阅读完数学题目后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关键信息,不能精准发现隐含的数学条件,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运用率较低。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阅读方法的引导,是由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加强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对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指导上,有目的地给学生传授各类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学科阅读技能和综合
数学课堂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讲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厘清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做个“说理”的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构建说理课堂,巧借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尽情说理,在说理中明晰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一、唤醒经验,丰富说理的内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经验,激活他们的学习储备,带领他们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一浪接一浪冲击着新形势下的教育.新的科技,新的“玩具”充满了学生的世界,曾经学生最爱的体育课,现今似乎也“魅力不在”.因此,要想让体育课“风采不减”
期刊
道德与法治作为学校的德育主课程,擔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也证明,榜样的力量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达到“心向往之”并“践行之”的效果。  一、精选榜样人物,树立学习标杆  什么样的人物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什么样的榜样能触动学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着眼于课堂动态生成的“出发点”“支撑点”“落脚点”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动态的生成情境,促进动态生成的实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出发点:创设情境,营造鲜活动态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出发点。笔者认为,生活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生活场景是学生最真实、最熟悉的情境。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情境
研学旅行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种有效形式。笔者多年参与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本文围绕“数学知识实践应用”来谈谈如何通过研学旅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在研学旅行的时间安排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学习的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数学知识,并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間安排是研学旅行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有时间内容的模块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其主要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品质。随着时代变迁,信息技术不断更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应运而生,它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延续性等特性,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革新观念,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打造一个新时代的智慧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入情入境,立体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