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而现行英语课程和传统的教学均存在许多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过分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并对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
高中英语教学创新语言文化环境语言习惯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与语言习惯。首先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这方面教学。在语言文化环境方面,农村中学英语与城市相比有许多不利条件。语言习惯就是一个弱点。众多周知,语言学习需要良好语言习惯。日常交际用语如果用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大有好处。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对英语口语和听力有一定促进作用。我们学校普通话普及率还可以,但汉语中有好多地方学生发音不准,带有方言影响。因此英语的发音有时也有方言影响,有些生硬、艰涩。最严重的是对音标掌握不够理想。字母和字母搭配的发音规律掌握不到位,具体的元音辅音不清楚,发音不标准。因此,单词读起来就会有错误或不标准之处。对此,在单词学习中,渗透音标教学,并且慢慢带学生回顾总结音标。以前所学单词的错误和不标准之处更是教学难点。开始只是反复纠正,然后来让他们自己查英语字典,自己看到音标,然后我再纠正,让他们在权威的词典面前,在反复纠正下,印象更加深刻。一些字母发音,音标读法,以及发言影响,不适当儿化都一一纠正。
课堂用语更是一个问题,用非母语来表达展示自己本来就具备难度。有的学生还因此限制自己的发挥。但我们应纠正学生的这种片面想法。英语学习就要有说英语的习惯,课内课外,教室,家里……有了这种语言习惯就无所谓限制发挥了。那些限制发挥的说法只能说明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仅停留在考试做题的层面上,没有渗透到生活中。一种习惯的培养似乎很难,对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勉强掌握,稍微复杂一点就反应不过来。而且似乎习惯了汉语课堂用语。对此,我们应让学生的耳朵习惯听英语。有时,一句话不必去说明它的汉语意思,而是以英语的思维去渗透,学生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老师可以示范,据此学生把这句话和某个指令联系起来。以后在他们大脑中就形成这句话和这个指令的链接,收到信息后从大脑提取指令。这样习惯就成自然。
学习一种外语的文化环境肯定是说这种语言的主流国家的文化语言环境。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学英语更多需要了解和接触的是欧美国家的文化语言环境,包括这些国家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等。有许多课文中提到过英国学生的生活,美国的过节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些内容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学生不了解,自然就不能更好的领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半知半解,或停留在课文表面,这种学习仅仅为应付做题考试。不能学到语言的精辟,也不能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双语乐趣。似乎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误区。而且这样也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误会和混乱。举例说,同一词在不同文化中的引起的联想也不尽相同。如“蝙蝠(bat)”“狗(dog)”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中文里有“落水狗”“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等说法;而英语里常把狗作为忠诚可靠的象征,且西方人多有养宠物的习惯,尤以狗为盛。因此谚语里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说法。另外,成语“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的来历有以下说法: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们不仅相信鬼神有神奇的力量,甚至认为动物也有神奇的魔力,猫狗也不例外。航海的人们总是把猫和暴风雨联系在一起,是猫尾有一股疾风;暴风雨中的女巫也常被描绘成黑猫骑扫帚的恐怖形象。另外,狗和狼都被看作是风雨的象征,因此神话中暴风雨之神出巡时,身边总是簇拥着狼和狗。所以,暴风雨来临,人们就说:“It rains cats and dogs.”。
文化语言环境的教学除了平时语言习惯的渗透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听外国人说“原版的”英语应该比听老师或同学说好得多。当然我们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很少,而途径却不少。首先,书籍,报刊杂志,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阅读的目的不应只停留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层面上,而应该是丰富人文理念、拓展视野、追求智力满足。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看英文电影或动画片。娱乐性,知识性,求知欲,创新性在其中都有所体现。英文动画片可以把学习者带入一个“真实”的语境之中。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观看原版电影,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娱乐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在一定的场景中,视听两方面跟随电视画面与声音得到学习和享受。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鲜活的日常生活用语,学习“用英语说话”,而且要注意了解英语文化中特有的“喜怒哀乐”。这样,看电影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和消遣的过程,也是一个丰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有次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大增。
此外,听力的练习不要仅局限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对听力题目的应试练习。精美文章故事的音频材料或磁带都比题目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此,学生还是要好好利用因特网,好多英语学习网站的视频音频资料确实价值出乎意料的。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根据经验和不断反思总结和学习进步,对英语教学创新的一个侧面提出几点粗陋见解。本人才疏学浅,但立志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英语教学与研究中更上一层楼,迎来灿烂的春天。
高中英语教学创新语言文化环境语言习惯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与语言习惯。首先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这方面教学。在语言文化环境方面,农村中学英语与城市相比有许多不利条件。语言习惯就是一个弱点。众多周知,语言学习需要良好语言习惯。日常交际用语如果用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大有好处。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对英语口语和听力有一定促进作用。我们学校普通话普及率还可以,但汉语中有好多地方学生发音不准,带有方言影响。因此英语的发音有时也有方言影响,有些生硬、艰涩。最严重的是对音标掌握不够理想。字母和字母搭配的发音规律掌握不到位,具体的元音辅音不清楚,发音不标准。因此,单词读起来就会有错误或不标准之处。对此,在单词学习中,渗透音标教学,并且慢慢带学生回顾总结音标。以前所学单词的错误和不标准之处更是教学难点。开始只是反复纠正,然后来让他们自己查英语字典,自己看到音标,然后我再纠正,让他们在权威的词典面前,在反复纠正下,印象更加深刻。一些字母发音,音标读法,以及发言影响,不适当儿化都一一纠正。
课堂用语更是一个问题,用非母语来表达展示自己本来就具备难度。有的学生还因此限制自己的发挥。但我们应纠正学生的这种片面想法。英语学习就要有说英语的习惯,课内课外,教室,家里……有了这种语言习惯就无所谓限制发挥了。那些限制发挥的说法只能说明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仅停留在考试做题的层面上,没有渗透到生活中。一种习惯的培养似乎很难,对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勉强掌握,稍微复杂一点就反应不过来。而且似乎习惯了汉语课堂用语。对此,我们应让学生的耳朵习惯听英语。有时,一句话不必去说明它的汉语意思,而是以英语的思维去渗透,学生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老师可以示范,据此学生把这句话和某个指令联系起来。以后在他们大脑中就形成这句话和这个指令的链接,收到信息后从大脑提取指令。这样习惯就成自然。
学习一种外语的文化环境肯定是说这种语言的主流国家的文化语言环境。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学英语更多需要了解和接触的是欧美国家的文化语言环境,包括这些国家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等。有许多课文中提到过英国学生的生活,美国的过节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些内容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学生不了解,自然就不能更好的领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半知半解,或停留在课文表面,这种学习仅仅为应付做题考试。不能学到语言的精辟,也不能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双语乐趣。似乎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误区。而且这样也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误会和混乱。举例说,同一词在不同文化中的引起的联想也不尽相同。如“蝙蝠(bat)”“狗(dog)”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中文里有“落水狗”“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等说法;而英语里常把狗作为忠诚可靠的象征,且西方人多有养宠物的习惯,尤以狗为盛。因此谚语里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说法。另外,成语“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的来历有以下说法: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们不仅相信鬼神有神奇的力量,甚至认为动物也有神奇的魔力,猫狗也不例外。航海的人们总是把猫和暴风雨联系在一起,是猫尾有一股疾风;暴风雨中的女巫也常被描绘成黑猫骑扫帚的恐怖形象。另外,狗和狼都被看作是风雨的象征,因此神话中暴风雨之神出巡时,身边总是簇拥着狼和狗。所以,暴风雨来临,人们就说:“It rains cats and dogs.”。
文化语言环境的教学除了平时语言习惯的渗透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听外国人说“原版的”英语应该比听老师或同学说好得多。当然我们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很少,而途径却不少。首先,书籍,报刊杂志,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阅读的目的不应只停留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层面上,而应该是丰富人文理念、拓展视野、追求智力满足。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看英文电影或动画片。娱乐性,知识性,求知欲,创新性在其中都有所体现。英文动画片可以把学习者带入一个“真实”的语境之中。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观看原版电影,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娱乐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在一定的场景中,视听两方面跟随电视画面与声音得到学习和享受。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鲜活的日常生活用语,学习“用英语说话”,而且要注意了解英语文化中特有的“喜怒哀乐”。这样,看电影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和消遣的过程,也是一个丰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有次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大增。
此外,听力的练习不要仅局限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对听力题目的应试练习。精美文章故事的音频材料或磁带都比题目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此,学生还是要好好利用因特网,好多英语学习网站的视频音频资料确实价值出乎意料的。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根据经验和不断反思总结和学习进步,对英语教学创新的一个侧面提出几点粗陋见解。本人才疏学浅,但立志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英语教学与研究中更上一层楼,迎来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