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杆菌反应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分析:未能阐明瘤型麻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对麻风杆菌特异性的无反应性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研究表明分支杆菌可优先诱导结核样型麻风(TT)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分泌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及微量的(或无)白介素-4(IL-4),而瘤型麻风(LL)患者来源的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克隆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与TT的相反且可通过释放高水平的IL-4来介导其抑制活性。作者主要用较大样本分析了对麻风菌抵抗力强的TT、和无反应的瘤型麻风以及健康对照者的分支杆菌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类型。

其他文献
概述了外阴瘙痒的各种原因,并对其瘙痒的现行看法加以评估,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很容易地归因于某一种病.对症治疗和自信心可使患者症状大大缓解.
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脏器官的血管周围浸润是早期系统性硬皮病(SSc)的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管内皮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在SSc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各种细胞因子对PBMC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影响,作者研究了61例各型硬皮病[肢端性硬皮病、弥散性硬皮病和过渡型(肢端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PBMC由血管壁迁移至血管外即PBMC对EC的粘附作用,并以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比较.
本研究采取双盲、双虚拟、随机对照平行法,研究了无环鸟苷和异丙肌苷治疗127例具正常免疫力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药物的耐受性.
火激红斑是皮肤反复非疼痛性受热后引起的网状色素沉着,其中潜匿发育不良的角朊细胞而导致癌的发生.本文报道外用5-FU治疗去除此种上皮异型细胞.
期刊
皮肤科激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血管痣的治疗。本文讨论了这些进展,包括基础激光物理学、新激光技术、临床研究和技术改进。还慨述了对不同病人应用最适合的激光。
自Moll等报告银屑病性关节炎(PA)以来,本病虽已作为-个独立疾病,但诊断标准尚不明确,常难与其它疾病鉴别.作者汇总了日本国内报告的230例,并结合欧美的报告对PA的关节症状及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因子的意义作了探讨.临床症状;Moll等把PA分为5型;①少数指趾型(70%);最多见.指趾关节受累,为非对称性.②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PA)型(15%);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型,与RA类似.③D
期刊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调节一些巨噬细胞功能的神经肽及血管扩张剂。在炎症反应中, CGRP可在表皮神经中出现, 并与Merkel细胞有关, 此外还发现CGRP与食管粘膜中的郎格罕细胞(LC)相互关联, 这说明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期刊
对梅毒免疫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文献复习。着重比较了梅毒血清学试验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多聚酶链式反应诊断先天性和神经性梅毒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链球菌感染(通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可促发点滴型银屑病(特别在儿童),或者使斑块型银屑病症状加重.致病菌主要是链球菌A、C、G3组.点滴型银屑病与链球菌感染的关系可通过下列3点来证实:①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②咽拭子培养有β溶血性链球菌生长;③链球菌血清学试验抗体滴度升高4倍.
作者报告3例有10余年痤疮史患者,曾用数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口服13-顺维甲酸后引起急性跟腱炎.例1为23岁男性患者,双侧跟腱急性疼痛,负重困难,行走时加重.上述症状出现于服用13-顺维甲酸1mg/kg的6周后.体检:双侧跟腱肿胀、红斑、触痛,给布洛芬400mg每日3次无效.停用13-顺维甲酸后2周,症状几乎完全消失.再次给予13-顺维甲酸0.5mg/kg,跟腱炎复发,但其程度较轻,给予布洛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