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环鸟苷与异丙肌苷对照治疗复发性生殖器单纯疱疹感染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abb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取双盲、双虚拟、随机对照平行法,研究了无环鸟苷和异丙肌苷治疗127例具正常免疫力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药物的耐受性.

其他文献
对经治的114例皮肌炎(DMS)病人,比较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的特点.发现发病年龄分布构成双峰曲线,在15岁及更小年龄和40岁时呈现高峰.青少年组29例,成人组85例.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9.1岁和47.4岁;青少年患者男女比率为1.4:1,成人组为1:2.4;青少年组两性发病年龄均在9岁上下,成人组发病年龄男性平均为50.5岁,女性为46.1岁.青少年组皮肤症状先于其它症状者占65.5%.
期刊
报告1例极罕见的发疹型扁平苔藓,局部用皮质类固醇、环孢菌素和内服灰黄霉素治疗均无效,而口服依曲替酯取得显著疗效。患者男,51岁。1990年7月开始于踝、腕处起小丘疹,剧痒。皮疹在最初3个月发展缓慢,但此后突然播散至四肢及躯干下部,于10月初诊。检查:体健,躯干、四肢有大量红斑、斑丘疹(<1mm)及丘疹斑块(直径达4cm),四肢远端及躯干下部皮疹较密集。
期刊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疱性类天疱疮(BP)真皮-表皮分离的病理学机理,作者在BP不同阶段的水疱中观察了浸润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EOS).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真菌感染性疾病.至少可由5种暗色孢科真菌致病.本病常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农民多见.临床特征为慢性多形性皮损.二性霉素B治疗有效,但长期使用可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来治疗.
全身应用环孢菌素A(CsA)最常见的皮肤副作用之-是与剂量有关的多毛症.约占30%~95%.本研究目的是进-步了解除口服外,在外用和皮下应用CsA时对裸鼠毛发生长的刺激作用.用5周龄的雌性裸鼠50只,分为10组;将CsA粉剂溶于纯橄榄油,制成0.2%,1.0%,2.0%,2.5%的CsA溶液,分别涂在4组裸鼠背部,连续3用.另外按CsA500mg/kg/d的剂量溶于0.05ml橄榄油,分别外用、口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发展是新抗真菌药物的必要手段.近来问世的氟康唑和睫状真菌素都因具有独特的抗真菌机制才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药物作用机制入手,介绍目前抗真菌药物的研制状况,概述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供临床参考.
本文介绍了犬疥螨的生活周期;疥螨的生活方式、存活的必要条件、宿主的特异性,疥螨的免疫反应与室尘螨的交叉反应,可能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及疫苗预防疥疮的可能性等。疥疮能否传播HIV尚需进一步探讨。
期刊
报告1例新生儿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发生严重的粘膜损害。患儿足月产, 体重3.2公斤。母亲19岁, 无皮肤病, 妊娠中期曾患膀胱炎, 后期曾患阴道念珠菌病。患儿于生后2天, 在阴茎、脐、背、口腔粘膜等处发生水疱。静脉给予无环鸟苷50mg/kg/d 2周, 苯唑青霉素200mg/kg/d, 外用百多邦软膏。5次病毒培养阴性。
期刊
概述了外阴瘙痒的各种原因,并对其瘙痒的现行看法加以评估,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很容易地归因于某一种病.对症治疗和自信心可使患者症状大大缓解.
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脏器官的血管周围浸润是早期系统性硬皮病(SSc)的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管内皮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在SSc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各种细胞因子对PBMC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影响,作者研究了61例各型硬皮病[肢端性硬皮病、弥散性硬皮病和过渡型(肢端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PBMC由血管壁迁移至血管外即PBMC对EC的粘附作用,并以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