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与一条河流告别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蓉,女,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百余篇文字见于各类刊物。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
  有次去辉腾锡勒草原,回程的时候行车遇到暴雨,雨刷完全不管事。同行的朋友说,这是急雨,过一阵就好,将车停下来等一会儿吧。于是见了一次奇景,眼见着水从各方向低处汇成一条河流,一边飞快漫上来,又一边飞快地向前流去。
  随着雨势减小,这条凭空变出来的河,在我们再出发时,已经没有了。
  这样陡出现的河流实在是风一般的存在,和故乡的河完全不一样。
  故乡的是小河,常年细流,生生不息。偶尔遇暴雨瞬时水涨河满,却还是会慢慢退下去,高歌一阵,回归平缓。
  我没有追随河水去看它们变成江湖,变成海洋。但我知道,它们终将会去,最起码,不是这样倏忽就消失掉。
  少时我去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偶尔途中会偏离路线,沿着河往上或者往下走一阵。自然是徒劳无功,它们绵延得太远,让我看不见来路和去路。最后屈服了,能看清的,只有天天路过的那一截。
  后排的同学李有成住在另一条河的旁边,便借了我的好奇心大讲他家那条河如何神异。编的故事挺生动的,但我一点也不相信。倒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他说那河里头住着杨戬。而我外公的故事里,杨戬住在二郎关。
  老师讲“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我们一群没见识的齐齐问老师,到底离多远?老师说就是李有成的家到杜冬的家,后来可能觉得太敷衍,专门去找了资料来,是长江的路线图。
  不过还是堵不住我们的嘴。有的说,宋朝的长江路线也是这样走的吗?有的说,长江那么长,他到底把哪里算头哪里算尾?
  一个人任所有科目的老师就这样被我们折磨“疯了”,无奈地说,你们长大了自己去看。
  
  河流从河流里、时间从时间里,一起从我旁边打马而过。
  后来我站在长江大桥上,目送壮阔雄浑的江水奔涌,却想起老师说的那一句“李有成的家到杜冬的家”,甚至想起写那句词的李之仪,他加上老师,加上我,在某个时间点上,一起凑了个老中青。
  可我这时早已无处告解,说我长大了,真去看过,不见头亦不见尾的某段长江。
  成長时,是看不到河的,眼睛里只有山。
  所有年少英勇的标杆,就是爬山,征服一座又一座山,还要装模作样地吼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想着渡河的,寥寥无几。
  走累了,找一处歇脚时,才会将眼神投向河,可原本,那山与山之间处在低处的河,早不知被我们走过几多。
  当我关注追寻河流时;当我试着弄清左岸右岸时;当《大鱼》的结尾,父亲在水中与妻子告别,还回戒指,浸入河流变作一尾大鱼,而我情不自禁流泪时——我知道,那个追寻一条小河的我是真的成熟了。
  光阴似水,这最简单又最复杂的词语,将一切质感、脉络、恩怨,都抵在了一个人一生最紧要的喉头。若你承认,你就输了;若你否认,也绝不会赢。
  在额济纳,见了居延海,这颗沙漠里的明珠让我久久回不过神,和那陡生的河流一样,也是奇景。旁边沙漠里有枯死的胡杨树,所有的印迹标志着某个时空,这干涸的地方也曾绿色环绕。
  就是这时,不再执着于河流,因为我知道了另一个词:海子。这个造物主撒下的礼物,不用问从哪里来,不用问到哪里去,只在此时此处,有一分波光,就和着风起一丝细纹。
  有次和奶奶聊天,不可避免地说到了死亡。
  她说人是星星,从银河里来,死了去到黄泉,走过就烟消云散了。
  立时,我就愣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接话。
  现在想起来,也许当时我应该吟哦兰波的那一句诗歌:四季更迭,宫殿巍峨,凡夫俗子孰能无过。
其他文献
宜 束身自修  忌 逞性妄為
期刊
与其争论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无内容?书法是不是有一定内容的形式?不如直接了当拿出事实,让大家明白:什么是书法的内容。  道理的确是这样。不过事实又没这么简单。因为一般的文艺现象已在人们心理上形成了定势:凡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能被人听闻、见识到的,都是作品的内容。惟独书法不然。其所依据的是汉字(一种抽象形式),通过书写(也是一种形式),最后完成,被人称作“书法”的仍是一种“形式”。人们说“好”
期刊
一  毫无讳言,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主体性与西方的主体性不可能拥有泾渭分明的话语界限。置身其中,我们只能以个体的有限感知,体会我们动用主体性话语的迫切性,却无法考证西方主体性历史对中国主体性的确凿影响。中西方主体性话语都参照着差不多相近的主体主义哲学这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不同之处只在于,西方主体性话语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其根植的主体主义哲学;中国的主体性话语在渊源上远距离受惠于该哲学,在功能上却远比西
期刊
主题为“电视剧与当代文化”的第八届中国文化论坛年度大会暨国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青年论坛于2012年7月14-16日在上海举行。如果注意到站立在中国人文社会学术前沿的中国文化论坛的宗旨、此前历届年会的主题以及参加本届年会的具有多元学术背景与赫赫声望的学者名单,便能察觉出相较于其他主要由业界和传播学界、广播电视艺术学界参与的电视剧研讨会而言,这是一次由思想界抱着对中国文化的总体关怀举行的关于电视剧的不
期刊
甲先生:我们做的事是我们给自己铸造的镣铐。  乙先生:说得有理。不过我想,那铁还是社会给我们的。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卡奴——喜刷刷的快感与疼痛  在谢络绎的长篇小说《卡奴》中,“卡奴”这个名字很准确地反映了厉飞扬这个人物所代表的一群知识女性,在我们这个消费暴力化时代的生存处境:生活时尚前卫、物质丰富优渥、灵魂无处栖身。  就世俗生活而言,人的解放首先是感官的解放,其次才是大脑,这
期刊
如果想买一些个人喜欢的非必需品,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值得、是否负担得起,然后等到第二天,再做决定。  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不是整洁的地方。有序比整洁更重要。当然,如果二者兼而有之,更好。  少喝冰冻的东西,少吃油腻的食物,好好保养你的胃。  定期體检。花钱了解自己的身体,才是最划算的买卖。
期刊
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西部文学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推究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大概是西部作家的群体效应。正是因为有路遥、张贤亮、陈忠实、贾平凹、李锐、红柯等一大批实力派作家的汇集,才使作为文学精神概念的“西部文学”具有充实的内涵,也具有文学史定位的意味。确实,这些实力派作家作为一个西部文学群体,不仅在中国文坛凸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把西部文学作为一种
期刊
宋代书法,承继五代,上追唐晋,开创了一代“尚意”新风。苏轼是“尚意”新风的中坚人物,其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堪称“尚意”书风的典范,被后世誉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大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又称《寒食帖》。《寒食诗二首》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日。《寒食帖》却不太可能是原稿,应是抄录,我以为当作于元丰五年三月至元祐六年十月之间。重庆一家博物馆藏有另一件墨迹
期刊
胆怯,就是毁灭。  “啊,前面已经没有路了。”这么一想,原本存在的道路,也会突然消失不见。  “危险!”这么一想,就失去了安全之处。  “就这么结束了吧……”想到这里,你的一只脚就踏进了通往终点的入口。  “怎么办啊……”想到这里,你便会错失最好的处理方法。  总之,胆怯便意味著失败与毁灭。  对手太强,困难太多,状况太差,扭转败局的条件没凑齐……这些都不是你失败的理由。  当你心怀恐惧、变得胆怯
期刊
我这么有才华,单方面太出色,就不配那么帅了。我认识到错误了,我甘愿受罚。  咕咚:我智商这么高,不配得到简单的幸福,我也甘愿受罚。这样吧,咱俩互相帮助一下,你来冲我后脑勺敲一棒子,把我打成一个快乐的傻子,我就说你帅。  原来人生是这么累人,我总希望这个道理我晚点知道……  咕咚:不,早点知道才是幸运的。  写一件自己的倒霉事儿分享到朋友圈,然后再自己回复一条“点赞的都什么意思?”就能让寥寥无几的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