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和转化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碳化合物(包括CO2、CO、甲烷、甲醇、甲酸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且有望通过光催化、电催化等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被认为是下一代生物制造的理想原料。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多种能够天然利用一碳化合物的微生物,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研究,并进行改造和利用,使其以一碳资源为原料合成能源和化学品,对于降低对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概述各种一碳化合物的原料来源,包括传统化石资源和可再生原料、一碳化合物微生物利用途径以及各种一碳利用微生物及其改造合成燃料和化学品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构建合成型一碳转化体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最后分析了一碳化合物生物转化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报纸
二氧化钛(Ti O2)光催化剂因其具有无毒、价格低廉、氧化还原性强等优势,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常用的Ti O2纳米颗粒存在易团聚和难以回收的问题。而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一维结构Ti O2纳米纤维能解决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此外,为了提高Ti O2的催化性能,学者们对其改性方式进行了广泛探究。其中,稀土元素掺杂Ti O2的改性方式在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扩宽光吸收范围等方面表现出优异
学位
相变材料(PCM)是一种新型材料,将其添加到纺织品中,可通过相变使纺织品与人体间的“微环境”温度处在一适宜范围,维持人体的热舒适性。相变纤维是纺织品内相变材料的常见存在形式之一,通过将相变材料封装在皮芯结构纤维的内部,可解决PCM在发生固液相态转换时出现的液体渗漏问题。静电纺工艺可制得纳米级皮芯结构相变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相变效率高、热响应速度快等系列优势,目前常用方法为同轴静电纺;然而,同轴静
学位
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更安全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电池替代传统电解液电池已成为了大势所趋。过渡金属卤化锂作为新兴固态电解质材料凭借着更好的稳定性及优秀的离子电导率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在过渡金属卤化锂固体电解质中骨架锂离子的浓度不均匀性引起迁移离子阻塞现象,且过渡金属卤化锂固体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界面发生副反应形成导电化合物诱发锂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因此需要针对缺陷对过渡金属卤化锂在离子输运行为所产生的
学位
人们长期处在寒冷环境下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产生生命威胁。保暖材料可以储存大量静止空气以减少热量损失,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人们长久以来使用的天然保暖材料由于具有易虫蛀、吸湿后保暖性能下降等缺点,逐渐被合成保暖材料取代。但由于纤维细度的限制,合成保暖材料的保暖性能难以继续提升。静电纺纤维材料以其特有优点从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在防寒保暖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当前的静电纺超细纤维材料多为致密
学位
弓网系统的故障、事故及不稳定性影响着电气化铁路的提速和安全运行,其正常运作是保障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在高速度、高密度、高负荷方向发展较快,对机车弓网系统在安全运行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在列车运行当中,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滑动接触使得滑板表面产生磨损。机车受电弓滑板磨耗严重致厚度超限后,会影响电气化线路的安全运行,然而目前,在铁路系统日常检修当中,主要以目视检查及
学位
隐身技术可以隐藏目标特征信号,降低被探测几率,因而在现代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吸波材料在隐身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对超材料研究的深入,超材料吸波体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其可通过精确设计和高精度制备得到,将其嵌入材料结构中,最终材料可实现理想吸波性能。本论文主要围绕含超材料吸波体的玻纤/碳纤夹芯复合材料设计展开,将超材料吸波体嵌入夹芯复合材料中,形成具有吸波功能的玻纤/碳纤夹芯复合材料。
学位
脂环族环氧树脂作为一类通用环氧树脂材料,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耐热性、耐候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封装、胶黏剂、模具制造和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脂环族环氧树脂固化后其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由不可逆共价键所构筑成,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难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近年来,随着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C)用量的不断增长,其回收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发具有可回收功能的环氧树脂,是实现资源化回
学位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是事关民族复兴、国家主权、文化建设的核心范畴。在当今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内嵌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之中,伴随着交互深度与范围辐射的不断扩展,裹挟了众多具有新特点的意识形态风险。清晰明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意识形态风险的内在机理是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的前提。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内容生成的首要功能对
期刊
深入调研了适用于90~180℃范围内的曼尼希碱、季铵盐和咪唑啉型缓蚀剂体系,从缓蚀剂结构、助剂类型、测试条件、缓蚀效果和作用机理5个方面对高温缓蚀剂进行综述,从配方探索和机理研究的角度对油田酸化用高温缓蚀剂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