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体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和人物范式,这样的描写经常会出现对人物以及自然的截然不同的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极端。并且在这种文字所表达的思想里面,体现出强烈的殖民主义意识以及英国人强烈的民族自恋感和文化优越感。鲁滨逊作为其中典型和杰出的代表更加的将这种主体优良、美好、理性,而客体却拙劣、邪恶、兽性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相关描写片段为例展开论述,以此来揭示其中所体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
关键词:英国文学 荒岛文学 二元对立思想
引言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写的长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鲁滨逊的航海冒险和荒岛开发的故事。鲁滨逊的奋斗进取和开拓征服精神使之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在岛上的28年,建造了家园,经历了“人肉宴”,救出了“星期五”,回到英国后还带新移民去荒岛。这些过程体现了强烈的殖民主义思想,并且贯穿着全文的始终。主体的优越感和殖民意识浸透了整篇小说。荒岛文学起源于英国,《鲁滨逊漂流记》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作。荒岛作为一种载体,一种表达手段,使作品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味。二元对立思想是全文叙述的总线,贯穿着全文的始终,大多数场景的描述都体现了二元对立思想。这使得小说更加立体形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一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要思想
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冒险,以航海为主要的兴趣。鲁滨逊第一次出海就遇到恶劣天气,差点性命不保。第二次出海到非洲获取了利润,尝到了甜头。第三次航海时发生海难,只有他一人幸存。他被漂到了一座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智慧让自己生存了下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家具,吃野味、喝山泉,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为了后期的生存,鲁滨逊还进行了种植、盖房和造船等一系列行为。他一边想尽办法离开荒岛,一边开拓荒岛维持生存和发展,这个过程体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特征。他斥责参与屠杀的水手,自己却乐于贩卖奴隶。野人进行“人肉宴”是一种野蛮,而鲁滨逊救出“星期五”,送新移民到荒岛生活则是一种文明,这都是二元对立思想的鲜明反映。二元对立思想是一种批判思想,往往会以阶级的形式出现相反地理论。
二 二元对立思想范式体现
1 个人与他人对立的思想
(1)通过对土著居民的形象进行描写来体现
作者通过殖民主义者和以鲁滨逊为代表的被殖民者的对比来表现二元对立的思想。殖民主义者对待当地土著人的时候更多的是将其看成是如同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将土著居民看成自己的附属和奴隶,随时都可以用来交换。而在荒岛上的鲁滨逊,却与飞鸟走兽为朋友,它们还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仿佛拥有名字就拥有生命的尊严。殖民主义者将被殖民者看成动物都不如的奴隶,而鲁滨逊却视动物为朋友。殖民者的生存状态是“享尽荣华富贵”般的优越,所有对自己有利的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而被殖民者的生存状态则是依附于殖民者的,他们必须完全服从殖民者所谓的“恩赐”,俯首称臣、马首是瞻。这两者的生存状态完全是对立的。殖民者的人权是高高在上的,受人膜拜的。而被殖民者则无人权可言,他们甚至连动物都不如。仿佛用“禽兽不如”来形容他们都太过客气。反讽的手法,将二元对立思想表现得出神入化。文中用巴西、弗吉尼亚丑陋的“黄”来形容美洲土著人的肤色,用黑人的塌鼻子来丑化土著人的外貌,丑陋、低贱、肮脏,穷尽一切的形容词来表达对土著人的蔑视。文中曾这样描述“到那儿,我们还来不及上岸,就会给各个黑人部族的独木舟所包围,并把我们杀害;即使我们上了岸,也不是给野兽吃掉,就是给更无情的野人吃掉”。作者认为,非洲人都是野蛮的、粗暴的,都是没有教化的,都具有很大的兽性。他们觉得这些非洲土著人和英吉利人是对立和冲突的,二者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由此可见,刻板的印象在作者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文中将吃人的场景夸张渲染得极为残忍和恐怖,以突出土著人的野性和蛮横。作者特意采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恐怖的心理,用大量的笔墨着重刻画让人心惊肉跳的吃人的各种细节,将土著人的形象恶魔化。进而为其侵略和殖民行为寻找借口和理由,进行理论上的铺垫。
(2)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描写来体现
鲁滨逊救出了将要被野人吃掉的“星期五”,首先想到要给他取个名字,以此强调他的命是自己赐予的。连岛上的鸟都有个独一无二的名字——波尔,只属于这只鸟的名字。而“星期五”是没有任何代表他作为一个人类应具有的独特的名字。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便于“主人”记住,也是为了自己记住是星期五这天,“主人”重新赐予自己生命。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修瑞同样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作为鲁滨逊的奴隶,只有在被需要时才能被想起、被存在,否则就没有任何存在的痕迹和意义,即使是被需要都是一种天大的恩赐。修瑞身为奴隶,就必须是低贱的、可随时用商品来交换的。作者描写将修瑞卖给船长时,还假惺惺地表示他是主人忠实的跟随者,不愿意出售他的自由,却又夸大其词地描述他一步一叩首的跪拜,表达修瑞对主人的莫大的感恩。这时还特意夸奖修瑞的“真善美”来讽刺土著人的“假丑恶”。这种二元对立清晰而透彻。描述“星期五”时,在其外貌上做细致的描绘,努力的体现出“星期五”的外表。然而,为“星期五”取名字时,唯一的目的就是好记。在描写“星期五”吃人念头出现时,作者表现出了他对其极大的厌恶和鄙视,从而抬高自己的道德伦理水平。无论是对土著人外表的丑化,还是对他们的低贱和荒蛮的描写,都是为自己的“文明”做铺垫。以土著人的丑陋、低贱和野蛮为理由,来衬托自己的高贵和美好。这是为殖民者日后对此占领做理论上的铺垫,替西方殖民主义的话语权进行最原始的构建。这些都表现出了资产阶级对非西方国家的殖民和侵略的野心。这也使得该小说成功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2 个人与自然对立的思想
故事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的时候,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地面对如此陌生和荒芜的岛上世界,还要独自一人承担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忧虑。他生活在现代社会,却被沦落到一个完全未开化和进化的环境中,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协调性和交错性使得人和自然之间出现了尖刻的对立,并且演绎出了各种环环相扣的矛盾和冲突。 (1)从对海洋的描写和态度来体现
鲁滨逊第一次出海就遇到狂风大浪,面对突如其来危险、从未遇见过的恐惧以及浓厚的死亡气息,鲁滨逊在心里发誓如果上帝能再给他一次着陆的机会,他一定会回家不再出海。作者并没有用笔墨去描述大海如何汹涌,危险如何渡过。而是请出“上帝”来保佑,认为上帝是主宰命运的一切。一方面,作者借此渲染了宗教意识。另一方面,他也并没有如发誓所说不再出海,而是继续前行。这里所体现的对立有两点:第一,人类与上帝的对立。人类是上帝的子民,上帝能够拯救人类的一切、控制人类的一切。第二,人类与海洋的对立。海洋给人类的恐惧,人类最终又克服了海上遇到的危险。这种对立在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写到购买非洲黑奴时,作者更是航行中波涛汹涌的惊天海浪描写得更加入木三分。从水手们面对巨浪时的表现下手,侧面表现出海洋的无情和人类的畏惧。描写海洋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体现出海洋是无情冷漠、是死神的召唤者、是生命的终结者。人类始终是海洋和大自然的挑战者。
(2) 从人对待动物的方式来体现
笔者描绘了许多追杀动物的场景。无处不在地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对立意识。本文详细地描写了修瑞追杀狮子和豹子,夸张地渲染猎杀方式的残忍和血腥。同时还表现出了极度的冷漠,甚至是以此为乐。此时,我们是看不到他内心哪怕是一丝的挣扎的,因为他们的冷血和冷漠已经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动物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任何生命可言,也就无尊重之说。只有人类,应该说只有他们自己,才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动物就是完全对立的。描写到“星期五”射杀狗熊的场景,过程和情节表现的是一种兴致勃勃的轻松愉悦的心态。在他们眼里,这些动物的生命根本没有尊严、没有价值,也就没有同情,何况对生命的尊重。在描写“星期五”射杀野狼时候的场景中,写到:星期五抢先一步去开枪,并且在开枪的时候,是直接对准野狼的耳朵开枪的,开枪之后,野狼像石头般轰隆倒地,在看到野狼倒地之后,“星期五”回过头观看围观者的表情,当看到围观者们流露出愉快的神情时,星期五也顿时露出了笑脸。之后,他让本组的成员每隔一个人就对这群野狼开一枪,在成群结队的野狼的包围下,只有这群人连续对这些野狼开枪才可以阻止野狼的攻击,而在连续猎杀时候每个人都流露出狡黠的笑脸。这种描述足以证明,动物和人类始终是对立面的,人类永远是主宰大自然的动物。综上所述,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人和自然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
结语
荒岛文学的精髓在于二元对立思想为砥柱。作品往往是通过对以英国为“主体”和以殖民地为“客体”的二元,作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东方和西方的对立。在他们的笔下,西方是文明、优雅、高贵的象征,而东方则是愚昧、野蛮、丑陋、低下的形象。荒岛文学的二元对立思想还体现在人类和自然的对立。鲁滨逊作为英国文学中第一个殖民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开拓者的形象,表现出了开拓者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不怕困难,以及通过坚韧的意志同大自然和其他的人战斗,并且不断战胜大自然和创造大量财富的过程。然而鲁滨逊的这种急功近利以及征服欲强的性格流露,无不鲜明的表现出二元对立的思想,这些都是荒岛文学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对立。研究英国荒岛文学的二元对立思想,不仅要了解英国文化的历史背景、理清英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还要静观其变,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在文化上和思想上差异。唯有如此,我们在分析时才能坚持用客观的立场、科学的角度、多维的视角、不同的高度去思考,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本我以及他人二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参考文献:
[1] 闫爱静、刘建辉:《〈鲁滨逊漂流记〉与殖民主义》,《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 于静:《〈蝇王〉:英国荒岛文学的嬗变》,《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期。
[3]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4] 方汉泉:《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5] 石莹:《运用“二元对立”原则解读〈大师与玛格丽特〉》,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肖丹,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讲师)
关键词:英国文学 荒岛文学 二元对立思想
引言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写的长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鲁滨逊的航海冒险和荒岛开发的故事。鲁滨逊的奋斗进取和开拓征服精神使之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在岛上的28年,建造了家园,经历了“人肉宴”,救出了“星期五”,回到英国后还带新移民去荒岛。这些过程体现了强烈的殖民主义思想,并且贯穿着全文的始终。主体的优越感和殖民意识浸透了整篇小说。荒岛文学起源于英国,《鲁滨逊漂流记》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作。荒岛作为一种载体,一种表达手段,使作品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味。二元对立思想是全文叙述的总线,贯穿着全文的始终,大多数场景的描述都体现了二元对立思想。这使得小说更加立体形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一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要思想
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冒险,以航海为主要的兴趣。鲁滨逊第一次出海就遇到恶劣天气,差点性命不保。第二次出海到非洲获取了利润,尝到了甜头。第三次航海时发生海难,只有他一人幸存。他被漂到了一座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智慧让自己生存了下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家具,吃野味、喝山泉,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为了后期的生存,鲁滨逊还进行了种植、盖房和造船等一系列行为。他一边想尽办法离开荒岛,一边开拓荒岛维持生存和发展,这个过程体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特征。他斥责参与屠杀的水手,自己却乐于贩卖奴隶。野人进行“人肉宴”是一种野蛮,而鲁滨逊救出“星期五”,送新移民到荒岛生活则是一种文明,这都是二元对立思想的鲜明反映。二元对立思想是一种批判思想,往往会以阶级的形式出现相反地理论。
二 二元对立思想范式体现
1 个人与他人对立的思想
(1)通过对土著居民的形象进行描写来体现
作者通过殖民主义者和以鲁滨逊为代表的被殖民者的对比来表现二元对立的思想。殖民主义者对待当地土著人的时候更多的是将其看成是如同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将土著居民看成自己的附属和奴隶,随时都可以用来交换。而在荒岛上的鲁滨逊,却与飞鸟走兽为朋友,它们还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仿佛拥有名字就拥有生命的尊严。殖民主义者将被殖民者看成动物都不如的奴隶,而鲁滨逊却视动物为朋友。殖民者的生存状态是“享尽荣华富贵”般的优越,所有对自己有利的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而被殖民者的生存状态则是依附于殖民者的,他们必须完全服从殖民者所谓的“恩赐”,俯首称臣、马首是瞻。这两者的生存状态完全是对立的。殖民者的人权是高高在上的,受人膜拜的。而被殖民者则无人权可言,他们甚至连动物都不如。仿佛用“禽兽不如”来形容他们都太过客气。反讽的手法,将二元对立思想表现得出神入化。文中用巴西、弗吉尼亚丑陋的“黄”来形容美洲土著人的肤色,用黑人的塌鼻子来丑化土著人的外貌,丑陋、低贱、肮脏,穷尽一切的形容词来表达对土著人的蔑视。文中曾这样描述“到那儿,我们还来不及上岸,就会给各个黑人部族的独木舟所包围,并把我们杀害;即使我们上了岸,也不是给野兽吃掉,就是给更无情的野人吃掉”。作者认为,非洲人都是野蛮的、粗暴的,都是没有教化的,都具有很大的兽性。他们觉得这些非洲土著人和英吉利人是对立和冲突的,二者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由此可见,刻板的印象在作者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文中将吃人的场景夸张渲染得极为残忍和恐怖,以突出土著人的野性和蛮横。作者特意采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恐怖的心理,用大量的笔墨着重刻画让人心惊肉跳的吃人的各种细节,将土著人的形象恶魔化。进而为其侵略和殖民行为寻找借口和理由,进行理论上的铺垫。
(2)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描写来体现
鲁滨逊救出了将要被野人吃掉的“星期五”,首先想到要给他取个名字,以此强调他的命是自己赐予的。连岛上的鸟都有个独一无二的名字——波尔,只属于这只鸟的名字。而“星期五”是没有任何代表他作为一个人类应具有的独特的名字。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便于“主人”记住,也是为了自己记住是星期五这天,“主人”重新赐予自己生命。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修瑞同样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作为鲁滨逊的奴隶,只有在被需要时才能被想起、被存在,否则就没有任何存在的痕迹和意义,即使是被需要都是一种天大的恩赐。修瑞身为奴隶,就必须是低贱的、可随时用商品来交换的。作者描写将修瑞卖给船长时,还假惺惺地表示他是主人忠实的跟随者,不愿意出售他的自由,却又夸大其词地描述他一步一叩首的跪拜,表达修瑞对主人的莫大的感恩。这时还特意夸奖修瑞的“真善美”来讽刺土著人的“假丑恶”。这种二元对立清晰而透彻。描述“星期五”时,在其外貌上做细致的描绘,努力的体现出“星期五”的外表。然而,为“星期五”取名字时,唯一的目的就是好记。在描写“星期五”吃人念头出现时,作者表现出了他对其极大的厌恶和鄙视,从而抬高自己的道德伦理水平。无论是对土著人外表的丑化,还是对他们的低贱和荒蛮的描写,都是为自己的“文明”做铺垫。以土著人的丑陋、低贱和野蛮为理由,来衬托自己的高贵和美好。这是为殖民者日后对此占领做理论上的铺垫,替西方殖民主义的话语权进行最原始的构建。这些都表现出了资产阶级对非西方国家的殖民和侵略的野心。这也使得该小说成功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2 个人与自然对立的思想
故事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的时候,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地面对如此陌生和荒芜的岛上世界,还要独自一人承担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忧虑。他生活在现代社会,却被沦落到一个完全未开化和进化的环境中,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协调性和交错性使得人和自然之间出现了尖刻的对立,并且演绎出了各种环环相扣的矛盾和冲突。 (1)从对海洋的描写和态度来体现
鲁滨逊第一次出海就遇到狂风大浪,面对突如其来危险、从未遇见过的恐惧以及浓厚的死亡气息,鲁滨逊在心里发誓如果上帝能再给他一次着陆的机会,他一定会回家不再出海。作者并没有用笔墨去描述大海如何汹涌,危险如何渡过。而是请出“上帝”来保佑,认为上帝是主宰命运的一切。一方面,作者借此渲染了宗教意识。另一方面,他也并没有如发誓所说不再出海,而是继续前行。这里所体现的对立有两点:第一,人类与上帝的对立。人类是上帝的子民,上帝能够拯救人类的一切、控制人类的一切。第二,人类与海洋的对立。海洋给人类的恐惧,人类最终又克服了海上遇到的危险。这种对立在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写到购买非洲黑奴时,作者更是航行中波涛汹涌的惊天海浪描写得更加入木三分。从水手们面对巨浪时的表现下手,侧面表现出海洋的无情和人类的畏惧。描写海洋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体现出海洋是无情冷漠、是死神的召唤者、是生命的终结者。人类始终是海洋和大自然的挑战者。
(2) 从人对待动物的方式来体现
笔者描绘了许多追杀动物的场景。无处不在地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对立意识。本文详细地描写了修瑞追杀狮子和豹子,夸张地渲染猎杀方式的残忍和血腥。同时还表现出了极度的冷漠,甚至是以此为乐。此时,我们是看不到他内心哪怕是一丝的挣扎的,因为他们的冷血和冷漠已经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动物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任何生命可言,也就无尊重之说。只有人类,应该说只有他们自己,才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动物就是完全对立的。描写到“星期五”射杀狗熊的场景,过程和情节表现的是一种兴致勃勃的轻松愉悦的心态。在他们眼里,这些动物的生命根本没有尊严、没有价值,也就没有同情,何况对生命的尊重。在描写“星期五”射杀野狼时候的场景中,写到:星期五抢先一步去开枪,并且在开枪的时候,是直接对准野狼的耳朵开枪的,开枪之后,野狼像石头般轰隆倒地,在看到野狼倒地之后,“星期五”回过头观看围观者的表情,当看到围观者们流露出愉快的神情时,星期五也顿时露出了笑脸。之后,他让本组的成员每隔一个人就对这群野狼开一枪,在成群结队的野狼的包围下,只有这群人连续对这些野狼开枪才可以阻止野狼的攻击,而在连续猎杀时候每个人都流露出狡黠的笑脸。这种描述足以证明,动物和人类始终是对立面的,人类永远是主宰大自然的动物。综上所述,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人和自然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
结语
荒岛文学的精髓在于二元对立思想为砥柱。作品往往是通过对以英国为“主体”和以殖民地为“客体”的二元,作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东方和西方的对立。在他们的笔下,西方是文明、优雅、高贵的象征,而东方则是愚昧、野蛮、丑陋、低下的形象。荒岛文学的二元对立思想还体现在人类和自然的对立。鲁滨逊作为英国文学中第一个殖民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开拓者的形象,表现出了开拓者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不怕困难,以及通过坚韧的意志同大自然和其他的人战斗,并且不断战胜大自然和创造大量财富的过程。然而鲁滨逊的这种急功近利以及征服欲强的性格流露,无不鲜明的表现出二元对立的思想,这些都是荒岛文学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对立。研究英国荒岛文学的二元对立思想,不仅要了解英国文化的历史背景、理清英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还要静观其变,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在文化上和思想上差异。唯有如此,我们在分析时才能坚持用客观的立场、科学的角度、多维的视角、不同的高度去思考,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本我以及他人二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参考文献:
[1] 闫爱静、刘建辉:《〈鲁滨逊漂流记〉与殖民主义》,《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 于静:《〈蝇王〉:英国荒岛文学的嬗变》,《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期。
[3]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4] 方汉泉:《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5] 石莹:《运用“二元对立”原则解读〈大师与玛格丽特〉》,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肖丹,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