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导之以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用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况?笔者认为:应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自能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教“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首先应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定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二、教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过去,人们在教学中习惯于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课堂教学呆板、僵化。教师应尽快把阅读课教学从重“分析”转移到重“理解”上来,让学生从整篇课文入手,把握整体,对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分析理解,再分析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段,从而把握整篇文章。从整体把握课文,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法”,琢磨文章的标题,分析标题中词与词的关系,从中悟出文章的线索、中心意思、内容大要、写作体裁等要领,然后把自己的所悟与文章对照阅读;二是“超前思考法”,即在阅读文章前,让学生试着去设想下面要说些什么,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提高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还会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
  三、教准确理解词义,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分析理解字、词、句、段,不能孤立地解释,否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不利于对全文中心内容的分析与掌握。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一句话:“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常形容人很不老实,是贬义词,如果脱离课文来解释,那就会误入歧途,而这个词在课文中却是褒义,写出小孩的“调皮”和“机灵”。
  四、教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有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刨根问底。即使提出的一些问题一时解答不出来,也会产生一种迫切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给予适时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问”的技巧,问得准,问得深,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之处,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可抓住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提出为何既用“大约”,又要用“的确”,是否矛盾,从而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阅读,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五、教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扩展与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横加阻挡,要重在引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阅读。比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指导阅读《水浒传》,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可指导阅读《红楼梦》,教学《杨修之死》时可指导阅读《三国演义》等等。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笔记。总之,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善于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鉴赏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注意从作者所处的时代、文学修养、世界观等方面去品评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鉴赏作品,分清作品的精华与糟粕,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适当举办一些书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举办“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对某一文某一书,某一作家、作品展开讨论,或编印书评小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评价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预习、复习、社会实践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从“小语文”迈入“大语文”,沟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学语文与学做人、学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拓宽生活视野,在阅读和应用实践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教育局教研室 )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缘起】  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禅师的最后一课》,是这么说的:  一位著名的禅师将不久于人世,弟子们围坐在其周围,等待师父告诉他们人生的奥秘。没想到禅师突然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众弟子争相答道,不外乎是“用铲子铲、用火烧、用石灰撒”一类方法或者“斩草就要除根,把草根挖出来”……禅师始终微笑着听完,并不时点头。  “你们讲得都很好!”禅师说,“这样吧,寺庙后面有块杂草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义务教育教材中选取的唐诗宋词都堪称历代的经典之作。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但是,由于古诗词言简意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还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学生容易产生畏惧的厌学心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革
期刊
花开一度:万紫千红由疑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文章,如何为学生打开审美视野,在新奇与惊喜中去领略异国丰富绚丽的文化魅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开课伊始,师板书不完整课题,让学生比较课本和黑板上课题的不同,引发“花是给别人看的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什么不同”之思考,从而
期刊
作为教师,大都有过批评学生的经历。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之一,每当我们批评学生时,往往多以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循循善诱为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实在是忍不住了,也可能会当众大声的训斥,甚至责骂,但效果往往也不佳。他们的行为总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口语技巧,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明确了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时应遵
期刊
作文“点改法”,一反传统的批改方式,在作文批改中,采用一系列的标注符号,在有问题的文段中加以指示,并在对应的眉批处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让学生自己寻找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修改任务。它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包办代替,必须是师生双方活动,教师负责点,学生负责改。以“点”带“面”,以“改”促“思”,从而使学生作文能力迅速得到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点改法,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中学生作文,最
期刊
德育是一项伟大、系统的育人工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第一要义。主动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并充分发挥德育的特殊功能,能“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底子薄、视野窄、表达差的现状,曾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进行德育渗透,并且已在时间与操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挖掘词句 情理并融  从
期刊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与思的重要性。而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而不问则罔,问而不教则殆” 似乎有深刻领悟,因为如果只有“教”而不问,那么学生就成了接收器,不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如果只有“问”,而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去“问”,没有在恰当处释疑,那么学生就变成被发问器,他们就不会积极思考。作为一位教师,教好学,充分发挥课堂效率,是我们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充分结合学院实际,以教工党支部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为纽带,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强化宗旨意识与党员意识;强化党员活动室的宣传、培育、牵引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并在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创新,不断使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员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长效机制 探索 实
期刊
课堂是聋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渠道,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才能锻造高水平的教师。针对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让不同层次的聋生有不同的收益”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一节好的科学课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生情、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以学定教、以需定教设计教学学案,实施教学过程。  一、立足生情、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目标明确了,
期刊
现代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是指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先进入的讲解手段或方法,这里主要指从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进入。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质是跳跃性,这种跳跃包括语音层面和语法修辞层面。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从诗歌跳跃的语言形式入手,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一、导课——激情  1.声情并茂的讲故事法  《纸船》的导入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汶川房屋倒塌,许多来不及躲闪的人被埋在地下。其中有这样一位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