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叙事:可能与难度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辰水是同时代人,这不只是强调我们的“出生时间”,而是为了突出我们处于同一时代的生存语境和现实命运之中。辰水最初的诗歌写作就将精神视线投注到了乡村(安乐庄)事物和乡野普通人物的命运上,并且多年来他一直都保持着“乡村见证人”的精敏身份。其最新的作品《叙事:乡村》(散文诗)我并没有着意按照“诗歌”或“散文诗”的形态来阅读,我只是将之视为一个当代写作者的精神缩影和文本档案。
  就辰水的乡村(乡土)诗歌写作以及《叙事:乡村》而言,我们不得不再次关注一个自新世纪以来的写作伦理:为什么写作乡村?乡村发生了什么?“乡村叙事”是否正在经历着复写的瓶颈期?
  “诗人”与其他文体作家的一个重要区别即在于他具有不断强化的“精神肖像”,他的精神生活得以在文本世界中不断塑型。
  显然,辰水是一个诘问者和游走者,同时
  也是困守者和出逃者。对于乡村伦理、人世万象以及新旧时代的碰撞,辰水都更像是一个夜晚的失眠者和游荡的幽灵。他也因此持有了倾听的耳朵和眼力的可见度,甚至更像是一个乡村的辨音师。在辰水这里,我甚至还目睹了当年鲁迅笔下的那个“黑衣人”——走投无路、虚妄空诞、向死而生、长歌当哭。
  显然,辰水并不是孤立的乡村叙事者——卑微而虔敬、冷峻而分裂、宁静而屈辱、自责而虚妄。与他同时代的写作者都经历了类似的裂变过程,曾经熟悉的乡村已经消解,焕然一新的时代已然到来。实际上,很多人都成为了过去时乡村的怀旧者,这一回溯的眼光使得过往也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调——“我试着倒退着找回从前的自己”。与此同时,猝然降临的现代城市和现代性也使得包括写作者在内的乡村经验者们深感不适,各种尴尬、分裂、不满以及怀疑就纷至沓来。显然,作为阅读者和批评者,我也深处这一裂变之中,和辰水一样地感同身受。但是,我还不能在此止步。因为,诗歌和文学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或者说二者是不能划等号的。诗歌在涉及乡村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时候对诗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人不只是一个观察者和镜像描摹者,也不能成为社会报告式的平面分析者。诗人和诗歌应该通过特殊的文字世界完成精神生活,完成对一个时段的深层经验和内在动因的剖析和命名,甚至更为伟大的写作者还能够通过普世性经验和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以及求真意志完成对时代的超越。也就是说,诗人不只是具有反应和倾听能力,还应该具有过滤、变形乃至提升的能力,不仅观察可见之物,而且对不可见之物予以发现和揭示。唯其如此,诗人也才能承担起布罗茨基所说的“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
  这不只是我对辰水的阅读期待,甚至是对整整一代人的期待。当然,这一期待和要求显然是在文学史的层面提出来的,而很多写作者显然不能对此做出完满的应答。而辰水近期的写作尤其是《叙事:乡村》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复杂性,也就是说,乡村叙事不是类型化和符号化的,甚至也不是伦理道德化的,而应该是在文本内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疑问和省思。显然,辰水正试图对此做出个人化的努力。
  辰水成了一个面对乡村事态和命运渊薮的精神自审者。他将自己置身于懸崖地带,在烈焰的烘烤和冰雪的淬炼中,一直敲打着自己的头颅。诗人并不是万能的解决难题的高手,而更多时候是问题的提出者。辰水也只能在彳亍和反复的诘问中,变成了黑夜里的希绪弗斯。
  辰水既是贴近乡村现实的剖析者、凝视者,也是形而上的游离者和语言刀锋上的历险者。阅读辰水的文字,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这种紧张和不安正来自于同时代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也许,诗人的责任在于黑夜中扔下一个秘密的漂流瓶,里面充塞着种种疑问。随着时间的洪流,那个捡拾起这个漂流瓶的人也许会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疑问以答案,也许一切都未为可知。
  荷戟独彷徨。
  这句话也适应于辰水的写作和精神肖像。
其他文献
蔡旭 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报人,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蔡旭寓言散文诗选》《爷爷在婴国》等32本,散文集、短论集9本。  老鹰捉小鸡  “我要当老鹰!”“我要当老鹰!”  一听老师说要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当然,我也不甘落后。  老鹰太厉害了。在它轰炸机般的袭击下,一大群无处可躲的小鸡跑得惊慌失措。  可是老师说,我们不允许有那么多
没有终极的归宿。  星月片刻犹豫之后,就放走了一生的欢情。  我多么希望有一只红嘴鸟从多雨的南方捎来一支神奇而曼妙的歌谣,从流水飘过的点点寒意里传过来,飞进我的窗口。  家中跃动着春的旋律,显然带着迷醉的状态,在一纸古铜色的线条里,喃喃自语,不时泛着微红的光。  你的双眸,依稀成流泉的回响和最初生命活力的渴望。  在我踟蹰的潜意识里,溅出几个宁静的休止符。  既然决意昏睡不醒,呼唤,就能摇动蓝天吗
摘要: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导致质量提升受限,有效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本文在详细分析市场营销教学现实背景以及项目化教学的要素分析基础上,分别从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意义以及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两个方面梳理了项目化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工作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内涵特点;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1C-0
摘要:大学生作为庞大的短视频用户群体,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其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尝试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描述出大学生使用短视频APP现状;借助实证分析法,对受调查者使用短视频APP情况与所受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短视频APP平台、大学生及社会角度,提出净化平台生态环境、构建优质内容、树立适度娱乐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加强监管及引导等对策建议,推动短视频的正向传播,促使短视频
藤 椅  一屁股坐下,四条腿腾起岁月的尘埃。  双手抱臂。二郎腿。轻咳,以清亮嗓子;闭目,以确保心跳和呼吸刚好对上时光的针秒,嘀嗒,嘀嗒,嘀嗒——  一粒文字挣脱时间的缰绳,粗犷的呼吸渐渐燃起胸中马匹。四蹄生风,自远古的地平线踏蹄而来,瞬间穿过身体,像剑,穿过一纸透明的诗句。  侧身,像侧过阴影的匹马西风!  你提笔,江山依旧,寫一道残阳如血!  皱 纹  无须皱眉,额头早已凹陷泥土的厚重与深沉。
去龙华田少爷生蚝馆,先要一锅一元一个的生蚝,然后点瓶买一送一的青岛啤酒。   再来一小盘水煮毛豆就差不多了,点多了,吃不了也浪费钱。   夜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白天上班太累,不谈工作。谈感情也累,谈了更纠结。   那谈点什么呢,餐厅很大很吵,谈了也听不清楚。   佐料拌好了,多放陈醋与酱油,少放辣椒与芥末,生活寡味,夜生活一定要品品辛酸与甘甜。   我们举起酒杯轻轻碰一下,相视一笑,然后,
书法学习上,对于临帖,讲究摹其形、临其神、悟其韵。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学习名师犹如书法爱好者临大家名帖一样,要先多临帖,追求形似;再多加练习,追求神似;最后反复打磨,形成自己的风格。  记得第一次到上海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观摩课,黄老师扎实、灵动、有趣、睿智的课堂教学深深地吸引了我。黄老师高超灵动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潇洒飘逸的教学仪态真的令我折服。学习归来,我激动了很久
花替她醒着   很久以前,我去过一个人的心里,看见一个不同于她的人。   她是我的外祖母。   她坐在梳妆镜前,拈花儿。谁也不知道那是她爬到树上亲自折下来的,她微微低着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   她的丈夫,她的大儿子、二儿子都先于她离开人世。年迈的她坐在炕上,绣花。她微微低着头,头发花白,仍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她绣出的每一朵花仿佛都醒着,风一吹就散发着清香。   自从她走后,每当走过
陈平军创作手记家谱,精神图谱  每一次小心翼翼地翻看泛着岁月光斑的黄色文字,心中的柔软,由衷的敬佩,不由自主地泛起层层光圈。  一切,都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  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  眼神并不迷离,追寻移民大潮
西藏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轰轰烈烈的全球化、现代化因而也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西藏可谓一种特异的存在,它距离信仰、距离神性更近,同时也距离诗、距离诗性更近。甚至可以说,西藏本身就是一首诗,它等待的是发现,是相互之间的辨认,是共振与共鸣。  王金明的《高原记忆》所写便是他与这片高原的相遇。在这里,他聆听到了神的声音,感受到了“信”的力量,独与天地万物往来。而同时,在这里,他俯下身去,低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