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风云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ov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长城、风景好、极险峻、死过人。这几点对初涉户外的京城文艺小年轻充满致命诱惑力。作为其中一员,我很早就立下一定要去的Flag。立完Flag之后果然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时间不对、季节不对、找不到伴,一拖就是几年。好不容易各方面凑齐,脑子一热决定从亓(qí)莲关穿越过去,背着十几公斤装备在野长城上爬了5km,到慕田峪就歇菜了,在城楼里睡了一晚,第一次连箭扣的影都没见着。
  虽然没到箭扣,这段野长城风景也还是不错的。贫瘠的山脊上,长城遗迹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的山顶。清朗的月光下,干秃秃的树枝和敌楼透着冷峻肃穆。


白雪皑皑的箭扣长城矗立在云海之中。

  在慕田峪的寒夜中,对箭扣的迷恋越发强烈。心里开始盘算着下次箭扣计划。
  箭扣和珠峰一样,也分北线和南线,北线是进西栅栏村,从山脚下的停车场上山,路途近,走上5分钟山路就到登城口。南线是从虹鳟鱼基地沿着山沟往上爬。最后从美食和门票角度考虑还是选择了南线。
  别看卫星图上短短1km,上到山脊可一点不轻松。在碎石、磐石、山林间走走停停,一行人花了3个多小时才抵达山脊上的城墙。
  同行的是一帮清华大学外国留学生,不得不说老外负重能力太狠了,一人扛2个大登山包还有各种装备。就差没把同行女士一起扛上去了。
  抵达城墙时,下午阳光正好,就近露营并开启拍照模式。
  安营扎寨后爬到东边山顶的敌楼观景。箭扣之名,就是从这段类似满弓扣箭的W形城墙得来。透过云层洒下来的耶稣光在略带浮尘的空气中更显层次。驴友们为每一座有特色的敌楼起了昵称。如这个箭扣往东第三座敌楼,就是著名的“小布达拉”,也是从登城口上来最近一座景色绝佳的望台。


斜阳下,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备显肃穆。

  向东望去,远处山头上一个接一个敌楼看得人心跳加速,北方秋日的蓝天令人心醉,这可是最好的延时摄影机位。
  站在“小布达拉”城楼顶俯瞰,夕阳照耀下的残垣断壁,被远处怪石峻岭衬得更加沧桑。
  傍晚一行人在露营地野餐聊天,同行的印度人掏出個蓝牙音箱,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在长城上听Billborad单曲跳舞,场景极为魔幻。不得不提一句蓝牙音箱真是自驾旅行必备神器。
  帐篷就搭在开阔的城墙上,依靠残缺的垛墙遮挡山风。在有坡度的城墙上睡觉,会时不时往下滑,睡觉都要和地心引力斗争。
  月光照亮城墙,那晚看到不少流星划过。
  清晨,大部分人还在酣睡,叫醒了几个仍有精力的友人,重登东边的山顶等日出,山间晨雾弥漫,只露出一段城墙,可以看到我们的露营地。
  登顶后再东望长城,只能看见最近一座敌楼。晨雾一直未散,未能得见红日初升,而小雨将至。此时已经力竭不能登,于是呼朋引伴下山。第二次箭扣之旅,终。
  两年后,第三次来到箭扣。这次直接驱车到西栅子村城墙下,背着装备往西北方向前进,目标就是最远端的九眼楼。有一年驴友就是在九眼楼遭遇雷击身亡,半路上的鹰飞倒仰和天梯也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更艰险的路线,我的心里也更刺激紧张。
  四月份的箭扣,山还没绿起来,但野花开得正好。偶尔遇到几株怒放的桃花,免不了驻足合影一番。


2017年6月19日,“深夜食堂”艺术活动在北京怀柔区举行,一群艺术家、综艺达人围坐在长城烽火台,弹琴、唱歌、品尝美食、讲故事。

  走得越远,长城越发露出它的野性。手脚并用爬过一段极陡峭的台阶,发现通道已经被树木荆棘占领,仅留出供一人通行的步道。人类披荆斩棘,在山脊上修葺起高墙堡垒,而数百年后,树木又从砖石缝隙中发芽生长,重新覆盖原本属于它的土地。
  而箭扣最险部分,往往城墙已经风化破碎得不成样子,就是在悬崖边攀岩。往返一程气喘吁吁,重新回到起点时已经不太记得哪一块更险,脑海中唯一想法是“终于走下来了,活着真好”。
  虽然箭扣可以一日穿越,但我还是更偏好露营。穿越可获得征服的快感和挑战自我的成就,但露营更能让你静下心来,在最好的时间欣赏沿途风景。饱览夕阳下蜿蜒的长城和山脉,捕捉到夜空繁星中一闪而过的流星。清晨伴着鸟鸣起床,呼吸大自然为你准备的第一口清新空气。
其他文献
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小屋在近山一带,除了树林、原野和少许的田地以外,周围一户人家也没有。每到积雪的时节,四面都是白雪,连个人影也见不着。人声、脚步声,自然也是听不见的。不像下雨,下雪是没有声音的。每到这时,待在屋里,感受悄然无声的世界,便觉得自己像聋了一般。尽管如此,偶尔还是能听见地炉里柴火毕剥的响声,以及水壶里热水沸腾的微弱声音。  这就是杨默涵和吉晓祥的大乐之野。两人从同济毕业后,杨默涵去了加拿
期刊
如果可以使用一个形容词或者名词,你觉得无人机更像什么?朋友?亲人?宠物?为什么?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这架无人机更像我自己。  在Harris眼中,大疆精靈Phantom 3 Advanced是一位谦谦君子,洁白素雅、温润如玉;但当你给它以目标、动力和指引,它就会腾空而起、高飞远航、自由驰骋。它喜欢飞得高、飞得远,喜欢崭新世界呈现眼前的那种喜悦。它也明确知道自己的道路和方向,永不忘记自己
期刊
1861年11月,太平天国军队开始从浙西杀往宁波,一些宁波人为了躲避战乱,拖家带口把家当放上了小木船,离开世代居住的陆地和家乡,向着大海的深处拼命划去。  待到枪声减弱,云开雾散,猩红的海水开始变得湛蓝透彻,前方领队的头船上不知道是谁惊呼一声,小木船们纷纷像一只只受惊的小鸟聚到了一起……此时在他们的前方,一座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岛就突然出现在了海面。  这座远离陆地,形似飞鸟的弹丸之岛,就是花鸟岛,它
期刊
大鹏半岛,迎接深圳第一缕阳光的地方。颜色姿态各异的礁石与洁净海水,夜晚繁星满天,仿佛就要掉落至眼前,对于摄影人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视觉财富。远离市区,大鹏半岛屡被冠以深圳最后的“桃花源”的标签,这样标签下的大鹏南澳西涌,有人在过着一种“非典型”的深圳慢生活。  逐浪是“浪人”的天性。良少的生活其实可以用诗人普希金笔下的一句诗歌来形容,恰如其分:“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这一句诗就是良少对于海洋理想
期刊
碉楼,几乎在江门开平的每一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个强壮的看守:铁门、铁窗,遍布枪眼,易守难攻。细看开平调楼的建筑风格,却又是以姿态万千示人,鸡鸣桑树巅的五邑村镇和千里之外的大陆通过碉楼穿越时空,联系在了一起,碉楼的背后,其实记载的是一段段家族历史,一段段关乎离去与归来的乡愁。晨雾覆盖了稻田,也将古村碉楼包围,一首田园牧歌跃然纸上。图/李惠文  搜索词条“开平碉楼”,也许百度百科的回答显得过于官方,但若是
期刊
江南古镇,在几百年前都是富庶、繁华的地方。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木心笔下的旧时家乡,历代后彦,学而优则仕,仕而归则商,豪门巨宅,林园相连,寻常百姓也不乏出口成章、白壁题诗者。  读书声、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叫声、骂声……总之,婚丧嫁娶都在这里发生,从前古镇生动、骄傲。  但如今,岁月变迁,多数颓败,少数因为保存完好和偶然机缘成了景区,散落各地。  古镇1.0: 以模
期刊
每年六月底到十一黄金周,围场坝上解除了冰雪的封冻,草场和白桦林度过整个夏季进入金秋,对游客和摄影人来说,这是坝上最好的季节。每逢周末,数以万计的摄影爱好者、旅游人蜂拥而至。有人说到那时候,坝上的三脚架比树还多!而且这种现状,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点消融的迹象。  喜爱户外摄影的朋友,很少有人没听说过“坝上”这个名字,北京的摄影人自不必说,像于云天、李少白、姜平、朱恩光这些著名的风光摄
期刊
拍影子,几乎就是一场和光的游戏。英国摄影家 Frank Heholt说:“生活中的一切,无非是光和影,当你看到一束光线从窗户射进。你要立即想到其阴影,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  光与影,尽管有着相同的成因和来源,却永远是对立的。有光就有影,只是不一定能看见,反之亦然。然而这种对立本身也是一种依赖,没有光就没有影,在黑暗中是不存在影子的。  阳光下任何东西都有影子,草木、动物、人类无一例外。在古代,人
期刊
武功山位于江西中西部的萍乡境内,属罗霄山脉北支。我在几年前正值盛夏去过一回武功山,今再去算是故地重游。不过,所去的时节不同,眼见的情景自然也不一样,更何况所到地也不一样,虽同属武功山,但受视野与时间的限制,所见的也只能是武功山的片段,再者心情不同,感受也是各异。  要描写武功山真的很难。它太广了,太富有传奇色彩,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写,都感觉不足以描写一二。明代邹守益赞道:屈指奇观此为雄,表原玉岩皆
期刊
到丹霞山之前,我读过许多名家对它的描绘。几乎是满纸的大词,诸如:燃烧、雄奇、壮阔、神秘,让人感到,它是个居高临下之所。还有,一提到它的历史,就与舜帝、韩愈、张九龄等大人物相联系,好像此地之孕育均是人杰,背后是风云变幻、鬼斧神工。一切都与小民远了。  我是个小民情结甚重的人,对壮大的风景有畏惧心理,这一点与汪曾祺先生相仿佛。那年,他与林斤澜登泰山,走到中腰,就体力不支了,索性就坐在路边岩石上,喝黄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