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学中产生问题意识,也就是产生主动质疑与探索的心理状态,才能积极思维,主动思考,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索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以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迷信书本与教师,不敢问,不会问,不爱问,也不善问,缺乏创新能力,这与当前的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探索活动,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与强烈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罗杰夫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探索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只有创造出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这种意识与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书本,挑战教师,大胆想象,敢于发问。对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先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提问。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思考,或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或是较为肤浅的问题,教师不能批评学生,而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消除紧张而畏惧的心理压力,在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良好问题情境,让学生会问
  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学生所接觸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知识水平和结构发生冲突时,但却不知如何解决的心理困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依赖于问题情境提供的信息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探索的心理意愿,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如悬念式问题情境,悬念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七根火柴》这一课时,围绕课题我提出了这样的悬念:火柴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可是在当时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它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挽救很多革命战士的生命。当无名战士生命极度衰弱,对火的渴望非常迫切时,虽然他身上有七根火柴,却舍不得点燃其中一根,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体现了什么样的革命精神?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积极动脑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提出问题。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爱问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是典型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是教师强行灌输现成知识的客体,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更不用谈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强调要改变师生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问,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生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背景,这样便于学生展开思考,使学生产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主观意愿。第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第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善问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让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求知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才能养成好问善问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指导。例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可对关键语句进行质疑:题目中为什么用消逝而不用消失?又如,在空白处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留白是一种艺术,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文本中有许多具有思考价值的留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留白展开充分想象,提出问题,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涵。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为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搭建平台。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水稻是杭州市的主导粮食作物,养鸭是杭州市的主要养禽业。但是以往多数稻田单一种稻,并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导致成本高、效益低,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产品的安全性得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对学困生更应加大爱的浇灌,使之在爱中成长。  一、爱——叩开学困生的心扉  教师在关心、爱护学困生的过程中,要用爱去叩开学困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情感,促进学困生积极向上。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在一堂语文课已接近尾声,我正就某一问题作出最后总结时
2003年以来,杭州市积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都市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总体上具备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我市食用菌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有了较大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产值和利润同步增加。生产设施不断完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20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更需要有所创新。本文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信息技术环境,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课程引入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有效教学的几种新课导入方式。  关键词: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课程引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或行动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碳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在空气中加热聚丙烯纤维,维持在220-320℃和30~400min下,以使其在高温碳化时不
AIM: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with expanded activated autologous lymphocytes(EAALs) in gastric cancer.METHODS:An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designed
Treatment regimen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incorporate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that increase the risk of infections.Prevent
党的十六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经济建设的八大任务之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是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一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市场化、规模化和深度开发化的渐次高度过程。是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连接起来,使每一种产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