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机会抱怨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在三十岁的时候,出了人生第一本书。不是很多人清楚美国66号公路。这条从洛杉矶到芝加哥、全程约四千公里的公路,曾有很多美国文学书、电影以它为背景。它见证高速公路建好、沿途小镇衰败的现实。这条公路本身就充满故事。
  儿子小学时,我们看了一部关于这条公路的电影,我就跟儿子说,有一天你长大了,我会开车带你走这条公路,一路慢慢开,只有我们两人,可以有men’s talk,讲生涯选择、恋爱经验,这时候妈妈就不能在场。
  后来没有实现这个诺言,因为台湾的教育没有给孩子那样的空间和机会。初、高中阶段课业那么可怕。当他跟出版社提出,要自己开车去走一趟这条公路的计划时,我心里就很清楚,说不定小时候跟他讲过的他都记得。
  我本来以为跟儿子很熟,但看完后,感觉却不太熟。他写出小时候的记忆,我和他妈妈跟他说过的话、一起做过的事,我们都忘了,但他都记得。
  我其实很惊讶,这一代五、六年级的父母还会和孩子关系疏离。因为我这一代人的父亲,大多不会跟孩子沟通。我一辈子跟爸爸讲的话不超过两百句。因为他不知道要跟我们讲什么,我们怕他怕得要死,什么也不敢跟他讲。我爸过世之后,为拼凑他的人生要问好多人,他是平面的,那么亲近的人距离却那么远。所以,我那时就跟太太说,我們要当儿子的朋友,像兄弟一样没大没小,这样他就不会怕你。也许这样会比较好沟通,不会出问题。
  那时我说,若是有一天儿子失恋了会跑回来抱着我们哭,那我们就成功了。果真,他中学第一次失恋,晚上两三点跑来我房间抱着我痛哭,我一方面觉得很心疼,一方面也很高兴真的做到了。
  我一直以为这一辈的父子关系应该都是这样的。我的好朋友们,小野、柯一正、简志忠都跟他们的孩子很好。直到有一天,我去一所很大的中学演讲,有一千五百位初中生、五百位高中生。我讲父亲、讲很多自己的历程、儿子的笑话……大家都听得很开心。
  后来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要问一个问题,他说:“我不晓得要跟爸妈讲什么话,我不敢。例如:我今天不舒服,说不想去上课,我爸就拿棍子打我。”他一讲大家都笑了。我说,另外写E-mail 回答你,结果忘记自己拿着麦克风,就把E-mail邮箱说了出来,结果两个星期收到四百多封E-mail,害我的计算机中毒。
  这些孩子信中都在讲父母亲:“我数学不好,被爸爸骂得很惨,但我语文很好啊,他为何不称赞我的语文?”或者,“爸妈很势利,不准我跟我的朋友在一起。”
  天啊!他们的父母亲应该小我二十岁,但为什么都还不能跟孩子沟通?没办法当孩子的朋友?我吓一跳,这些孩子们对我没戒心,相信我这样一位陌生阿公。但是为什么他们不能、不敢跟父母讲同样的事情呢?这让我非常疑惑。
  讲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我和儿子真的从来没有冲突过。他是个很听话的小孩,我没有骂过他。平常我们都叫他“葛格”,我最凶的时候是直接喊他名字“吴定谦”。他叛逆期跟妈妈讲话比较凶。我最多在旁边跟他说:“吴定谦,对我老婆客气一点!你有听过我跟阿嬷这样大声讲话吗?”
  惟一一次很严肃跟他谈是他小学一、二年级时。他那时成绩很好,老师特别安排一个成绩比较不好的坐在他旁边。那位老师很好,有一天他打电话来说,儿子做了一件让他非常惊讶的事,看我要不要跟他谈一谈。考试时我儿子举手告状,“老师,他偷看。”老师告诉那个孩子,考试不可以偷看。第二次吴定谦又举手说同学偷看,老师告诫后那个同学还是偷看。儿子竟然把答案全部擦掉写错的,让同学抄,抄完再快速改为正确答案。
  我吓一跳,这很奸诈,这是大人之间都无法原谅的事!我问儿子为什么?他说:“这样不公平!”我们的教育让孩子这样重视分数!我跟他讲很长的故事,讲当兵时,有错误发生,会有一个人出来承认犯错,一个人承担。这个人最后会被大家尊敬,这叫义气。这是惟一一次我认为他做错事跟他长谈。
  我很清楚小孩的世界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们经历的不是我们能懂的。父母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要求孩子做到。我儿子从小成绩很好,有一次数学却考七八十分,老师在联络簿上说,数学要多加强。我太太就骂他:“你数学要多加油啊!”我把太太叫到厨房,问她:“你数学有没有很好?”她说:“很烂!”我说:“我也很烂啊!大学联考才考十点一八分!”我们这么烂,怎能要求孩子好呢?所以我很认真跟太太谈,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叫孩子替我们去完成。父母要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成那样的人才行。
  你不能决定他的前途,你不能只因为你认为从那系毕业会找到什么工作就叫他去念什么系。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以后他比较不会怪你。我儿子大学时只填两个系,社会系和戏剧系,我要他说服我(那时,我心里已经在想,我和太太老后要吃自己、没人养了!)他说念社会系可以跟很多人在一起,协助他人、了解这社会。念戏剧系可以跟很多人一起工作,而且可以安慰很多人。我觉得他是真的认真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的。
  儿子后来念了台大戏剧系,他大学毕业那天,跑到我书房:“爸!你从今天起不用给我零用钱了。”我站起来跟他道谢:“从今天开始,你是独立的个人了,谢谢你,成长过程没有给我找麻烦。”
  我们的小孩很寂寞,慢慢无法跟人沟通,很多辛酸不知跟谁讲。小孩一旦不会讲,就动武,不是语言暴力、想法暴力就是行为暴力,只要让孩子有机会倾吐、抱怨就好。有人可以讲、敢去讲心里的事,比把英文念好还重要。英文念好,只会出现一些自私的浑蛋而已。
  选自《这些人,那些事》
其他文献
陋室有仙客,曰:长春花,或日日春。说它是仙客,是因为,它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毅然光临陋室,带来一片春色。冬日里,北人思念绿色,南人祈盼雪,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广袤北方,以它的苍茫、雄浑、寂寞的辽阔,来抒写生命意义。冬日北方,清冷一片,仿佛着意让万千生灵感受寂寞似的。是啊,褪尽绿色,万物萧疏,怎会不寂寞呢?也许,为了安慰这一片的寂寞与清冷,上苍就用无边的雪来罩住它。于是,浓绿
我很羡慕用文化养老的老人,我身边有一批这样的老人。文化养老,不是指上了年纪才没事找事附庸风雅,而是指那些在壮年时期就储备了足够文化能量的老人。这是一批对人生有良好规划的普通人,壮年时期就懂得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我认识一名刑警,在刑侦一线,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我是在为自己老了做准备,退休以后,我计划将这些日记整理成一本书,留给后人。”如今他老了,女儿在北京工作,老伴也不在了。他一个人住在小城,
马耳他素有“地中海心脏”的美誉。很多中国人兴许在地图上都无法将这个岛国找出来,它的面积仅有300多平方千米,弹丸之地却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人文历史。每当我阅读马耳他历史之际,总忍不住联想到魔幻文艺作品中那些传奇的岛屿,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龙石岛、熊岛,总觉得那里生活着喷火的飞龙、无畏的勇士。没错,马耳他除了没有飞龙,真的曾经是一座骑士岛屿。骑士们曾在那里抵御一个庞大的帝国,上演过一段悲壮的传奇故事。
秋日,尤其是深秋,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富有”的季节。旧时农家收获的农产品,黄的玉米、红的辣椒、哗啦作响的花生、饱满的芝麻,晒在院子里,美其名曰“晒秋”。早于网络上的“晒朋友圈”数千年,中国人已经开始了秋日硕果累累的“晒”。这种晒,是富足、自乐、充实的运动,从古至今,人们皆乐此不疲。一千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深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写给朋友刘景文的诗文中这样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近古稀的作家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之后,她和几位作家一起被安排轮流看菜地。一次,轮到冰心看菜地,翻地、施肥之后,她又接着在菜地周围围栅栏,这样平时不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一些家禽损坏菜地了。断断续续地做了近两个月,终于完工了!冰心欣慰地舒了口气。然而,下午她再来的时候,却看到刚围好的栅栏被推翻了一大片,长势良好的菜也被弄的乱七八糟。“又是这几个偷菜的孩子,
当年上高中时,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的还是六天工作制,即每周日休息一天。一到周六下午,便是校园鼎沸时刻,早已归心似箭的同学们,从宿舍走廊推出自行车,各自向家里奔去,为的就是回家能饱饱吃一顿。那时,我因负责学校及班里的板报,常常得利用周日完成板报,几支粉笔,几块黑板,我就在小小的黑板上,尽情地放飞着我年少的梦想。一個人,连写带画,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心里自然高兴、充实。又是一个周末,我正在
一些野菊花在风里摇晃,它们开的时候我总是不够热心,等到快凋谢的时候,我才想起它们那样灿烂过。好在,它们开的时候,我也在盛开的时间里。  这和我很像:我开的时候,没有人来,我却以凋零的哀愁让路过的人为之一叹。当然,我开的时候如果有人来,也不过是如此一叹,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人们总是哀愁在自我的假设里。但是能够哀愁也是好的啊,如同秋天里野菊花蓬勃的内心。  一朵菊花,可以看到太阳和月亮来回的过程,因此
但凡是个中国人,大抵差不多都喜欢侠客。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专门抱打不平之人,想想都令人神往。侠客梦,是一种古老的梦,今天流行武侠小说,不过这侠客梦爆棚的结果。说什么千古文人侠客梦,老百姓一样有侠客梦。有了不平之事,如果真有侠客的话,求他出面,比打官司似乎都靠谱。还真有人付诸实践,在人世间找侠客,但找到的,往往是侠客面目的流氓,一旦被缠上,麻烦一辈子。   但是,如果真有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就生活在我
我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像只病猫一样蜷在床上,或沙发上,不是读书,就是发呆。其中小部分时间是在胡乱翻看,什么书刊都翻,只要身边有的;然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少数的几位作家的作品,卡夫卡、加缪、海明威、福克纳、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黑塞等。   他们是在我乱翻中一眼钟情,结下盟约,至今不弃不离的。由于反复读,加上有些作品短悍,易记,也许还要加上我受过一定特别训练的记忆力,这些作家的总有几篇作品我可以背下来。
DVD初期兴起的时候这么贵,为什么我买起来还不眨眼呢?我并不是个有钱人,并且根据我的观察,凡是那些恋物癖,基本上都不是有钱人,而有钱人则是把挣钱攒钱本身变成了他恋物的行为艺术。但我能毫不眨眼地买碟,主要是基于以下六点原因——一、尽管我是个已婚男人,但手头还攥着很大一块花钱的自由,所以可以用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奉劝婚掉的男人一句:男儿当自强,经济须独立。二、除了买碟和饭局,我在其他方面都不用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