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20年,思辨能力相关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如何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每个思政课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俗话说:“我思故我在。”思辨能力既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更是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启发学生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还要有思辨能力,能够思考辨析、明辨是非。文章就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思辨能力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关键能力,是一个人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为此,教师需要在坚持思辨能力培养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学习,养成敢于思辨、慎于思辨、善于思辨和巧于思辨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课堂效果更好。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概述
思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具体包含:观察、认识、分析、判断和方法五个方面的内容。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应该革新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渗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科学的教学情境,紧扣学生生活经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维交流与碰撞,有效提升学生对生活以及社会认知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让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能拥有自主判断能力。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2.1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发展的综合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品德教育,还有着很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素材。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萌芽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思想观念容易进入“岔路”的一个阶段,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努力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2有助于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
当前,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无聊,教学效率低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融入更多教学内容,还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优化
3.1引入现实情境,展现思辨的魅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现实的情境引入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比如,教学“有多少浪费可避免”时,教师可以对现实情境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实例融入教学中。如以在餐厅吃饭为例,用多媒体展现食物浪费的情景,让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浪费情况,然后思考该如何杜绝这种浪费行为等。现实情景的引入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进行反思,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实现教育引导作用。
3.2组织辩论活动,展现思辨作用
思辨能力是思考和辨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让他们积极思考,学会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辩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等,可以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枯燥感,使教学氛围更为轻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授课前可以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设计相关的辩论点,让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
3.3及时客观評价,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身价值的培养,杜绝因其年龄的缘故而忽视其发展,相反,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采用合理且适当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听课认真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促进其思辨能力的良性发展。
3.4深层次分析教材内容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这导致他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采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聚焦于问题表面,无法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对问题产生的根源也难以了解,问题存在反复发生可能。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合适的时机创设问题,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象分析问题本质并解决问题。在讲解教学内容前,教师应对课本内容进行挖掘,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设计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展开深层次思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辨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创新教学,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同时,要深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形成符合学生主体性的科学的思辨情境,激活学生的思辨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育年.探究思辨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2019(20):245-24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思辨能力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关键能力,是一个人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为此,教师需要在坚持思辨能力培养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学习,养成敢于思辨、慎于思辨、善于思辨和巧于思辨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课堂效果更好。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概述
思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具体包含:观察、认识、分析、判断和方法五个方面的内容。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应该革新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渗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科学的教学情境,紧扣学生生活经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维交流与碰撞,有效提升学生对生活以及社会认知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让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能拥有自主判断能力。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2.1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发展的综合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品德教育,还有着很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素材。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萌芽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思想观念容易进入“岔路”的一个阶段,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努力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2有助于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
当前,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无聊,教学效率低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融入更多教学内容,还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优化
3.1引入现实情境,展现思辨的魅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现实的情境引入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比如,教学“有多少浪费可避免”时,教师可以对现实情境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实例融入教学中。如以在餐厅吃饭为例,用多媒体展现食物浪费的情景,让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浪费情况,然后思考该如何杜绝这种浪费行为等。现实情景的引入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进行反思,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实现教育引导作用。
3.2组织辩论活动,展现思辨作用
思辨能力是思考和辨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让他们积极思考,学会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辩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等,可以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枯燥感,使教学氛围更为轻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授课前可以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设计相关的辩论点,让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
3.3及时客观評价,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身价值的培养,杜绝因其年龄的缘故而忽视其发展,相反,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采用合理且适当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听课认真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促进其思辨能力的良性发展。
3.4深层次分析教材内容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这导致他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采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聚焦于问题表面,无法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对问题产生的根源也难以了解,问题存在反复发生可能。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合适的时机创设问题,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象分析问题本质并解决问题。在讲解教学内容前,教师应对课本内容进行挖掘,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设计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展开深层次思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辨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创新教学,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同时,要深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形成符合学生主体性的科学的思辨情境,激活学生的思辨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育年.探究思辨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2019(20):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