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療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 效果观察
  为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和治疗中的效果,本院以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57岁至79岁为患者年龄区间,(68.37.48)岁为患者平均年龄。研究组,包括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60岁至83岁为患者年龄区间,(69.58.94)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具体而言,待患者入院后,通过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以及洋地黄类药物等,进行治疗。(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而言,即采用口服方式,服用普伐他汀钠片,每次以20mg为标准,每日1次,于睡前服用。
  1.3 评价指标
  对于心功能状况,涉及四个等级:(1)Ⅰ级:患者伴随有心脏病,但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且无心力衰竭症状。(2)Ⅱ级:日常生活中,伴随有心力衰竭症状,休息后,便得到有效缓解。(3)Ⅲ级:日常生活中,心力衰竭症状频频发生,需休息较长时间方可缓解。(4)Ⅳ级:休息过程中,仍伴随有心力衰竭症状。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所得试验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选用卡方值检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力衰竭,即心衰,指一组因心脏结构或心功能异常,促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降低,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若以发病缓急为划分依据,可将其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主[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呈现出减少趋势,肾血流量不断下降,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强化心肌收缩,促使血压和重要脏器血供得以维持。同时,基于一系列代偿作用条件下,促使患者心室不断扩张,导致更多的心肌间质表现出纤维化状态,血管腔逐渐变窄,加重心肌损伤,恶化心功能。基于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保护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是治疗的关键点[3]。
  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十分显著,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促使心肌间质得以纤维化,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用药物。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在抗心律失常、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方面,效果显著,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4]。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凡强.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3:6-8.
  [2]梁晶,王紫监.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5:583-585.
  [3]李艳.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09:1099-1100.
  [4]刘瑞芬.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北方药学,2016,01:165.
  作者简介:宗鹏宇,男,汉,江苏宜兴,徐州医科大学,学生,本科在读,医学研究。
  第二作者;沈晴 女 徐州医科大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黄桂灌肠剂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研究组采取黄桂灌肠剂
【摘 要】 目的 观察分析饮食控制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总计6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饮食控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并观察组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发生进行性变性缺失,生成了嗜酸性路易小体。患者临床上会出现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不稳等表征,随着病程的推移,中后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障碍等病况出现。关于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帕金森 病理机制 治疗进展  
【摘 要】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妇科治疗1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加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观察组与对组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于6月26-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主席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仁杰教授和美国Michael.C.Brunner担任.钟南山院士作为名誉主席出席了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