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时代主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情境 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教育的核心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对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措施、教学手段及教学目的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仅就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1.直觉情境。直觉是一种快速想象,一种灵感的表现。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直觉。直觉思维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必须依赖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必须有情境;三是必须有教师牵引。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因为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大胆独特的猜想、估计、假设之中。
2.求异情境。求异是创新思维的灵魂,它不墨守成规,是寻求变异、伸展扩散、标新立异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人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创新能力=知识×求异思维的能力。要求异,就必须发散,相反要发散就必须求异,而当求异、发散“独特”到发生质的飞跃时,就达到求异思维的最终目的——标新立异,也就出现了创新。对此,数学教师应予以充分的研究和重视。
3.质疑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台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善于发现事物的缺点和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科学品质,因为发现缺点和优点正是创新的前奏。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给出新见解,这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
4.探索情境。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全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高明的教师都无法替代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只有教师敢放手,学生才会自己走。
如:把学生当作“发明家”去看待,组织他们主动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学生产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只有处理好“放”和“引”的关系,审时度势,尽量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我也能行”、“我也能发现”、“创造并不神秘”,才能使学生切实受到创新的熏陶。
5.启导情境。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随着教学过程中的认知策略的反馈与评价,调控思维活动而逐步实现的。在数学创新教育中,要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产生一种创新的意识,一种自己发现问题的心理取向,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掌握方法,学会合作学习。概括而言,学生的认知策略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出来。
如:对于应用题,传统教学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创新教学一改过去的常规教法,教师问: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分析?你准备怎样解决?学生说:我想从条件或问题想起。教师又问:你准备怎样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教师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位置上,孕育创新意识。
6.形象情境。人脑可以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发挥抽象概括思维的功能,右半脑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我国目前的数学教育,不论是理论或者是实践,基本上都“左脑化”了,正如教育专家所讲的,是“左脑”人在教“左脑”人,即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学生的右脑没有达到很好的开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只有大脑的左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而言,大致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二是在多种方法中发现、选择一种简便的或独特的方法;三是深刻理解某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原理。
形象思维不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有时相当简便,更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方法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改革目前有失偏颇的数学教育方法,切实贯彻直观教学原则,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和运用,能够让学生看到实物的,就让他们看到;能够使用直观教具的,就要不折不扣地使用。只有认真地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与运用,做到左右半脑平衡而全面地发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只要广大教师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等.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4.
[2]郑启明,薛天祥等.高等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
[3]杨瑞敏.关于高校数学教育定位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2):40-42.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情境 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教育的核心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对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措施、教学手段及教学目的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仅就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1.直觉情境。直觉是一种快速想象,一种灵感的表现。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直觉。直觉思维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必须依赖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必须有情境;三是必须有教师牵引。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因为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大胆独特的猜想、估计、假设之中。
2.求异情境。求异是创新思维的灵魂,它不墨守成规,是寻求变异、伸展扩散、标新立异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人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创新能力=知识×求异思维的能力。要求异,就必须发散,相反要发散就必须求异,而当求异、发散“独特”到发生质的飞跃时,就达到求异思维的最终目的——标新立异,也就出现了创新。对此,数学教师应予以充分的研究和重视。
3.质疑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台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善于发现事物的缺点和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科学品质,因为发现缺点和优点正是创新的前奏。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给出新见解,这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
4.探索情境。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全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高明的教师都无法替代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只有教师敢放手,学生才会自己走。
如:把学生当作“发明家”去看待,组织他们主动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学生产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只有处理好“放”和“引”的关系,审时度势,尽量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我也能行”、“我也能发现”、“创造并不神秘”,才能使学生切实受到创新的熏陶。
5.启导情境。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随着教学过程中的认知策略的反馈与评价,调控思维活动而逐步实现的。在数学创新教育中,要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产生一种创新的意识,一种自己发现问题的心理取向,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掌握方法,学会合作学习。概括而言,学生的认知策略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出来。
如:对于应用题,传统教学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创新教学一改过去的常规教法,教师问: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分析?你准备怎样解决?学生说:我想从条件或问题想起。教师又问:你准备怎样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教师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位置上,孕育创新意识。
6.形象情境。人脑可以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发挥抽象概括思维的功能,右半脑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我国目前的数学教育,不论是理论或者是实践,基本上都“左脑化”了,正如教育专家所讲的,是“左脑”人在教“左脑”人,即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学生的右脑没有达到很好的开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只有大脑的左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而言,大致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二是在多种方法中发现、选择一种简便的或独特的方法;三是深刻理解某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原理。
形象思维不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有时相当简便,更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方法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改革目前有失偏颇的数学教育方法,切实贯彻直观教学原则,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和运用,能够让学生看到实物的,就让他们看到;能够使用直观教具的,就要不折不扣地使用。只有认真地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与运用,做到左右半脑平衡而全面地发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只要广大教师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等.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4.
[2]郑启明,薛天祥等.高等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
[3]杨瑞敏.关于高校数学教育定位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