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及X线摄影技术因素分析和改进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f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膈下肋骨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以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性。方法:观察和分析膈下肋骨骨折52例,将膈下肋骨分为3等份,外1/3段用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摄影,中、内1/3段采用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并对摄影技术改进前后进行对比。结果: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采用常规正斜位片有36例明确诊断,13例为疑似病例,未见骨折者3例。改进摄影技术后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异常病例中,有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示明确骨折。结论:膈下肋骨骨折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诊断准确性,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率,尤其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膈下肋骨 技术改进 诊断准确率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膈下肋骨折病例共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32例,直接暴力击伤2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膈下肋骨仰卧前后位片和前后斜位片,疑似病例和不明确诊断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症,加摄反向大角度斜位片及小角度斜位片。
  使用NEU/ILPINE800MA数字遥控X光机摄影、美国GE centricitg CR数字摄影系统进行图像处理。
  方法:患者在首次检查中,先摄取仰卧前后位片和立式前后斜位片;对疑似骨折病例和临床症状明显(如触诊局部压痛或明显骨擦感者)但X线片显示不明确的,将患骨分为3等份,考虑骨折位于外1/3段者,加摄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片,考虑骨折位于中、内1/3段者,加摄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片。
  小角度前后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背靠检查床,身体矢状面问患侧旋转约15°~20°,被检部位置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胶片中心水平投照。
  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于检查床前,对侧前胸壁紧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向对侧旋转70°~80°角,患侧被检处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患处水平投照。以上两方法均用滤线器投照为佳。
  
  结 果
  
  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常规正斜位摄影明确诊断36例,疑似骨折13例,未见骨折3例。
  根据疑似骨折部位和临床体征,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及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骨折病例中,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明确诊断骨折。
  
  讨 论
  
  肋骨骨折较常见,骨折多数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打击导致,部分病例可由于间接暴力或胸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所致[1]。在常规X线片上,有时肋骨骨折不易发现,其原因很多,诸如胸部结构重叠较多,细微的骨折线缺乏对比而易遗漏[1]。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在此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在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鉴定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和传统X线检查方法存在着局限性,经常会遇到肋骨骨折的漏诊,特别是腋下部位与横膈下方肋骨[3]。膈下肋骨与上腹部脏器重叠较多,缺乏天然对比,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和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等改进后的摄影方法,通过体轴旋转合适的角度,最大限度减少组织器官重叠,使膈下肋骨在X线片上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
  目前利用数字化摄影及多轴透视点片及CT扫描图像重建等先进技术,使膈下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漏诊率下降,但在大多数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利用改进后的摄影技术,对诊断膈下肋骨骨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1:471.
  2 李在明,游继平,於维鸣,等.三维X线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附228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11:1224-1225.
  3 张文昌.肋骨骨折的CT诊断.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9:73-74.
  
  三部委将考核评估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进展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对各地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进展情况开展以自查为主的中期考核评估,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国家发改委、财政厅(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于8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卫生部。
  内蒙古、辽宁、福建、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要根据自查结果,于8月30日前向卫生部申报省级实现消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还将组成国家考评组,于2007年9~10月期间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查工作进行抽查考评,并对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安排考评,同时考评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钱峰)
其他文献
患者,女,33岁,因下腹部持续性疼痛1天伴出冷汗来诊,现停经13周,在停经40天左右在当地医院经超声检查,诊断“宫内早孕,存活”。1天前腹痛剧烈,来院就诊时,面色苍白,神清,血压90/60mmHg。妇科检查:宫体及附件不清,下腹部压痛明显。  超声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内可见直径约3.3cm透声较差无回声区,周边较暗。子宫上方偏右侧附件区可见胎儿回声,胎头双顶径3.2cm,胎心胎动消失,紧邻胎儿
期刊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误诊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3~2006年收治误诊为肝性脑病9例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45~70岁。全部为肝硬化失代偿期(A~B级)患者,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2例,低血糖昏迷3例,低渗性脑病4例。  诊断标准[1]主要根据:①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②有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③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④
期刊
患者,女,38岁,因咽痛发热2天入院。查体:T39.4℃,BP110/70mmH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有化脓点。血常规:HB110g/L,RBC3.96×1012/L,WBC14.6×109/L,N0.76,L0.24。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根据医嘱给予青霉素及病毒唑治疗。询问其无过敏史后给予皮试,20分钟后观察反应,局部未见红肿等改变,无自觉症状。确认皮试为阴性,遂给予青霉素640万
期刊
仉学军 李红伟 都日亮 姜 增  李家宏 周学平    患者,女,48岁,突发不醒人事3小时,于2001年12月26日入院。既往头痛、癫痫病史6余年。查体:T36.4℃,P74次/分,R20次/分,BP160/90mmHg。中度昏迷,左侧瞳孔直径5.0mm,右侧瞳孔直径3.0mm,左侧瞳孔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肌力0级。头部CT示左侧枕顶叶大面积脑出血约70ml,破入脑室系统,左枕顶叶有点状钙化影,
期刊
患者,27岁,孕2产1,停经46天,于2006年8月10日来院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6月25日。B超探查提示:子宫略大,宫腔内可探及13mm×12mm的妊娠囊回声,囊内可探及胎芽胎心回声,双侧附件未探及异常。于8月25日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超鸭卵大,软,活动佳,无触痛,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探宫腔10.5cm吸出胚胎组织20g,出血50ml,可见绒毛团2.0cm
期刊
患者,男,76岁,因“左上腹肿物伴腹痛半年”,于2006年1月20日入院。患者4年前曾因左上腹巨大肿物在我院住院治疗,剖腹探查并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起源空肠系膜,术后病理为间质瘤。此次入院半年前曾发现左上腹再次出现肿物,且近半年来肿物生长迅速,伴有腹痛,消瘦明显,饮食排便尚可。  查体见肿物位于上腹部,脐下约7cm,触痛阳性,移动度差,边缘清,尚规则。CT示左上腹肿物158mm×83mm×190m
期刊
例1:患者,女,55岁,因突发左侧腰痛伴有呕吐2小时到急诊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36℃,BP120/60mmHg,P70次/分,神清语明,眼睑无浮肿,睑结膜无苍白,心肺正常,腹平,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肾区叩击痛阳性,无腹水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5×109/L;尿常规,蛋白阴性,血尿(++),白细胞(++)。腹部CT检查:左肾轻度积水。初步诊断:输尿管结石。给予止
期刊
1985年Puylaer首次对B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进行了评价,从而为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此后,又有一些医生相继发表了有关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文章,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0%~89%,特异性95%,准确性90%~96%,并认为有病变的阑尾图像显示率及其横径的大小均与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有关,从而进一步肯定了B型超声方法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可靠性及其应用价值。  在进行B型超声诊断时,应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对下壁异常Q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平静心电图(ECG)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者行心电向量检查。结果:无下壁心梗病史患者,心电向量异常占43.14%,有病史者心电向量异常占88.68%,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病史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电向量对下壁心梗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及其他异常有鉴别诊断意义,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骨水泥植入综合征1例成功救治经验特做报道,临床证实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只要诊断明确及时,治疗多无困难,预后是好的。  关键词 骨水泥综合征 治疗 预防    患者,男,62岁,因左侧人工股骨头转换术后髋部疼痛跛行3年,于1995年10月10日入院。病因学检查确诊为假体松动下沉、髋关节骨关节炎,术前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经术前准备,于10月2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全髋置换术。术中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