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特色 优化实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为数不少的说明文,多以介绍说明性的文字為主,其文本的特殊性,让语文老师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会被有的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语文味丢失,教学了无生趣,学生学习兴趣尽失,教学效率低下。这些课文就成了“匆匆过客”,与学生“擦肩而过”。怎样把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说明文课堂教学还原语文本色?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思考:
  一、夯实朗读训练,凸显学科特色
  语文课始终是书声琅琅的,无论是放声朗读还是默读,无论是个别读还是集体读,都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表达的最好方法。说明文教学也要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读全文。只有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这些语言“烂熟于胸”,他们才会悟得更快、悟得更多。然,占阅读课堂主潮流的“有感情朗读”,并不适合所有说明文,笔者认为,说明文的教学不可过于追求有感情朗读,得视文本语言而定。 比如,《海底世界》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给人亲切热情之感,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尤其是描绘海底小动物们活动时的有趣情景。
  说明文的朗读方式还可以多样化,根据表达特点,采用轮读、接读、对读、分组读等方式。如:《秦兵马俑》中“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较之其他文体而言,说明文要适当地重视默读的教学。
  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快速提取与整合文本信息。而默读这种读书方式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速度较朗读快,又不影响别人。随着年段的升高,默读训练在说明文教学中的比重也逐步加大。对于默读,整体感知内容时可以进行。如教学《神奇的克隆》可以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克隆,并用线在文中标出来。学生边读边思考,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文本的重点信息。当然,默读在品词析句时更适合使用。学生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潜心默读,思悟同行,才会体会到说明文遣词造句的特色。那种一味的“有感情朗读”,很难保证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到字里行间。
  要注意的是,说明文虽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语言严谨,但也不乏形象生动之处。因此,说明文的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情感基调,平静处还他个平静,赞叹处还他个赞叹。
  二、关注文本表达,体会语言特色
  朱熹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说明文表达严密,条理清楚,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听其声,辩其味,掂其分量,触其脉动,必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品读之乐趣,形成浓浓的语文味。
  1、斟字酌句,品味语言准确。准确、严谨是科普性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作为教者,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遣词造句的精当。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中多处运用“也许”“可能”等表示不确定性的词语,看起来与科普说明文的“科学严谨”相矛盾,但这恰恰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因为文中的相关内容只是未经科学证实的一种猜测。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严谨性,笔者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品读,收到良好效果。
  2、把握结构,梳理行文思路。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遵循作者思路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方法。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对文本知识的说明,是按序列层层展开的。因此,说明文的语感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其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理是大有裨益。
  教学《神奇的克隆》一课时,当学生把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概括出来之后,我说,如果老师原封不动地把这些凌乱的、没条理的知识复印给你们,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这一问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叙述的条理性,发现文章是按这个顺序来介绍克隆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即是按从熟悉到不熟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知道了文章写作内在的线,这条“线”应该有逻辑,有层次,有条理。
  3、比较品悟,建立文本意识。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不同;文体相同,表达上也会有所侧重。通过比较品析不同的文体或者相同文体不同的文章,能使学生对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写作方法与文体特征更加清晰。
  如同题材同文体说明文的品,用《百科全书》中的《麋鹿》与教材中的《麋鹿》进行品,让学生比较品析中感受到写法的多样性。同题材的也可以是不同文体的文章比较品析,如将《太阳》与《海上日出》进行品析悟:《太阳》是从多方面来介绍的,《海上日出》则是按时间顺序来描述的;《太阳》一文语言平实,而《海上日出》语言形象生动,学生在品析中初步建立了文体意识。另外,不同题材的说明文也可以进行品悟。如将《麋鹿》与《恐龙》一起品,引导学生在品悟中认识《麋鹿》与《恐龙》的不同之处:《麋鹿》侧重于形体特点、生活习性及传奇经历,《恐龙》则介绍了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麋鹿》运用了引用、打比方等表达方法,《恐龙》则采用了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麋鹿》一文在介绍时,语言简洁、平实,学生易于理解,《恐龙》一文语言生动有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三、加强迁移运用,优化语言实践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才会被激发,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说明文教学也不例外。
  总之,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味道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始终有着强烈的“语文意识”,以“语文”的方式去挖掘说明文中蕴含的语文因素,正确处理好科学知识、说明方法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还说明文教学语文本色,让说明文的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活力,散发出魅力,闪动着智慧,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基于首次超越破坏机制的理论,在三维重力坝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结合验算点法和反应谱法,建立了三维重力坝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向家坝
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不是盲目追求“多多益善”,多媒体的选择要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奇花哨”。
美国著名的兰本达教授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论通过以刘默耕为首的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探索下,逐步成为小学自然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使自然教学在改革的一开始就走在了其它各科的前面。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呢?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
如今的教学实践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教什么”、“怎样教”或者“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条有理地教出来”等,显然,“教”的意识过于强势,教者只是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学”,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均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即便考虑到,也只不过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场而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
<正> 一、绪言近十余年来,我国曾用劲性(或半劲性)骨架法建造了十余座钢筋砼大跨度拱桥,其最著者有丹东汝河口桥(净跨156m,中承敞口式)和宜宾小南门金沙江桥(净跨240m,中承式
以较为严密的力学理论--有限元法对悬臂式挡土墙进行分析,寻求在工作荷载条件下的土压力分布情况,得到了一些初步成果,并提供了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我国的城市规划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其中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于城市规划发展机制方面.为此,试图通过对我国城市
介绍了采用乳胶水泥砂浆作为粘贴材料的粘钢加固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乳胶水泥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乳胶水泥砂浆的抗压及抗剪性能的试验方法、工程加固施工的步
在分析公路客运站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布局规划方案选优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评价指标的模糊属性,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客运站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不断走进家庭和学校,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孩子对计算机情有独钟,计算机应用给课堂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形式、课堂结构不断的发生了变化。但是任何新事物出现,都有它的两面性,对于它的不足难于预知。那么我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过于机械化,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