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烟水三江月一叶蓬窗数巷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文化版图上,江南是一块神奇的区域,能不忆江南?山温水软,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作为一种文化的烙印,潜移默化,似乎融入了每一个江南人的血脉,乃至于浸入到每一种外来文化之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作为一种文化的底蕴,已渗入骨髓。
  地域对文化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例如该地区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所以在江南文化研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江南文化的创造者、负载者、传播者的人、家族和社会。江庆柏先生的《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一书是从家族研究的角度切入研究江南文化,研究苏南望族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开拓了崭新的思考领域,着眼点新颖、独到。
  年逾九旬的徐复老先生为其所作《序》中盛赞:《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一书“是迄今为止首次对苏南望族的文化特征所作的较为全面的探讨”。称赞作者的“望族”文化研究是开先河之作,“苏南地区是我国古代家族制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家族功能,尤其是家族文化功能发挥得最充分的地区之一,但目前国内外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状况研究较充分,而对家族的研究则还不够,至今尚缺乏专门性的研究问世。”
  望族,即“有声望的世家大族”,书中所指“苏南”指“南京市以外的江苏省南部地区,即镇、常、锡、苏四市”。随着历史上苏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日益显重,苏南望族逐渐发展、壮大,其典型形态在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分析其实质,“明清时期的苏南望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型家族。”对于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世间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苏南望族的“文化”特征又决定着其他特征,如特别重视教育,注重家学,在家族教育上有大量投入,具有丰富的图书收藏,为家族子弟就读提供了切实的基础,尤以在科举上的成功特别突出,所出进士、状元为全国之冠。同时,家族特别注重家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其规模和质量都是其他地区的家族所无法比拟的,重视藏书、刻书、文化交往,整体的文化品位、文化素质较高,饱含书卷气。在这些家族中,出现了大批文化型的人才,显示了人才密度的绝对优势,并进而形成了区域文化中心。与江南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强化了江南文化的家族特色。
  全书分十四章,从“苏南望族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过程”起笔,从“苏南望族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了“苏南望族的文化特征”,之后分章论述了“苏南望族与家族教育”、“苏南望族与科举”、“苏南望族的人才优势”等问题,饶有兴趣地探讨了“苏南望族中的女性”的悲欢,从文化的角度条分缕析“苏南望族中的文化学术活动”、“苏南望族与图书”、“苏南望族与家族藏书”、“苏南望族与家族文献整理”、“苏南望族间的文化交往”,作了大量细化的研究,最后以“苏南望族与地方”、“苏南望族与宗谱编纂”结笔。其间引用了大量经常为人忽视的家谱、方志和文集以及相关史料、研究专著、目录等,征引广博,标注明晰,书后附的主要参考文献密密地排了7页,为有兴趣于此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文献源流,也是作者学术劳动积累的明证。
  “鸟语初晴深院静,花香小树绮帘疏,天开图画山为架,地如琅屋满书”。这是黄廷鉴描写屈轶的新居环境时所写下的诗句。作为一种文化型家族,苏南望族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为:“家族以实现本家族的文化性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家族成员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以文化型为主,或具有文化特征;家族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并有一定的文献储存;家族内进行着广泛的文化交流。苏南望族在文化上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本家族成员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苏南社会的发展。”藏书、刻书在江南蔚为风气。图书大量积存在苏南,士子文人云集,是该地区始终能保持人文荟萃、书香盈邑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后人所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生都在书籍里旅行”。
  作者在大量收集史料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其真实可信,令人信服。以第十章“苏南望族与家族藏书”为例分析:分“家族藏书的基本情况”、“家族藏书的图书来源及其管理”、“家族藏书的特点及其文化功能”、“《孙氏祠堂书目》——一部家族导读书目的分析”、“《养和阁矩约》——一份家族藏书约的分析”、“《昆山赵氏图书馆》——一份家族图书馆的分析”,从点到面,由人物到家族,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材料,为研究文化、藏书乃至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科都提供了崭新的学术思路,可靠的研究范本。
  虽然是学术著作,作者的语言仍有闲云流水般的流畅和闲适,且看下面这两段:
  “老屋三间傍水滨,摊书却喜绝尘嚣。”读书能使自己杜绝世间一切无谓的应酬,而在遇到烦恼时,“隐几垂帘似坐禅,遣愁聊复阅残编”,读书又成了安定心灵的良药。
  因此,在他们思乡时,萦绕心头的,不仅有父母妻儿的那份亲情,有江南杨柳烟雨那番景致,有湖上垂钓那份闲适,更有“一盏禅灯伴读书”那种书的氛围,这不是其他条件能代替的。
  情之所系,难免动情,大概也是作者文人气质的体现吧,想来作者也是趣中索源,欣而有味,分外可得创作的乐趣。作者在后记中说:对苏南文化与苏南望族这一现象感兴趣始于1987年参加《江苏艺文志》的编纂时,至今才“把试于人”,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归入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所编的丛书“随园薪积”,选该院教师在“古代文学之文献与理论研究”方面的优秀著作,意取《史记·汲郑列传》“积薪”而“后来者居上”之喻,冀望于不断提高学术品位,又取《庄子·养生主》中“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之喻,使精神生命仰仗学术著作的流传而至永恒。用意深邃,又典雅端和。该丛书30余种,涵括古代文学、文献学、古代文论等各个门类,从先秦直至晚清等各个时代,诗文、词曲、戏剧、小说等各种文体,覆盖面广,洋洋大观,由数个不同出版社先后推出,装帧典雅秀美,风格统一。《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一书封面设计淡雅清隽,上半是一幅虚化的风景做背景,隐约可见参差错落的马头墙,前景是一只古色古香的青瓷瓶,清晰圆润,正题“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竖排仿古籍签条状,右首鱼尾栏里竖排“中国古代文学:文献与理论研究”,作者名、出版社名皆竖排,色调青灰,悠然有古风遗韵。下部留白,节奏参差,似余音袅袅。
  “几家茅屋护疏篱,红树参差映碧溪。更有幽人读书处,夕阳深巷板桥西。”(昭文黄镇《村有即景》诗)旧时王、谢,己成烟尘,世家名族,空自飘零,唯有乌衣巷口的野花,依然自在。所幸文化的血脉代代相承,江南的读书声仍旧琅琅。“五湖烟水三江月,一叶蓬窗数卷书”,愿乘着书意的微醺,漂流在这样一条书香氤氲的河流之上,回溯文化的源流,追寻文化的本真。
  (《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江庆柏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8.00元)
其他文献
一个民族的学术模式的形成往往是在该民族悠远年代的学术生活中就奠定了基础的——早期西方民族在流动性、变动性极大的“交流”中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人与物之间对自然条件依赖的关系,从此确定了突变式发展的开放式文化和学术模式。中国学人在缺少变化的农耕生活中却培养了对血缘关系的深厚情感和依赖于自然的习性,由此确立了蜕变式演进的封闭文化模式,学术也不例外——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民族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不仅政
期刊
还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在同学家见到过老版的《辞海》,尽管封面严重破损,主人还是补了又补,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当时我惊奇竟有如此的大书,内容又是如此的丰富,深为编书者的学识感佩。后来,才知道这部《辞海》是1936年版本下册1937年出版,主编是舒新城,他为辞海整整劳累了一生,于l960年68岁时去世。  “文革”中,老版《辞海》当成“四旧”烧毁,在“批林批孔,反对投降派宋江”时,需要查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伟大教育家,也是我国民族民主解放斗争中的一员坚强战士。在教育方面,他创立“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在劳力上劳心”,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读死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他著作丰富,留下了许多易懂易记的又富含哲理的“陶体”诗篇,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从1927年到1926年间,陶先生创办过三所举世闻名的新型学校
期刊
1995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颁发给一位来自西伯利亚大草原、目前尚无国籍的作家马金(Andrei Makine,以表彰他在自传体小说《法兰西遗言》中对文学的贡献。一时间,这位戴着眼镜的大胡子俄罗斯人,浓缩或放大为法兰西文学荣誉的一个象征。连他在1994年出版的小说《初渡爱河》也成为“普通读者”青睐的对象,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跟《法兰西遗言》相比,《初渡爱河》的自传性可能相对削弱了
期刊
本人曾长居长沙岳麓山下,在岳麓书院的文庙中读的小学,毛泽东青年时在岳麓书院自学期间的卧室正好是我所在班的教室。生于斯、长于斯,常常观摩着高挂在岳麓书院“忠孝廉节”堂上古老的“实事求是”匾额,对湖湘文化自有一种比他人更深的感受。我感觉到湖湘文化有三个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湖湘文化有三个源头。    一、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  自古湖南属楚,湘楚文化实为一体。从现存的楚辞中可以清
期刊
本刊将陆续刊登田松先生在云南丽江所作的“科学人类学”田野调查札记。作者1965年生于吉林四平;1982年起,在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学了六年物理;1988年开始在北京印刷学院教普通物理;1994年到《中国矿业报》做副刊编辑;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现在正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曾出版译著《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东方出版社,1993年),随笔集《血液与土壤》(鹭
期刊
在祁县乔家大院,几乎每座大门的正对都嵌有一面砖雕照壁,有深浮雕者,如福德祠壁,有龟背纹者,而最为引人注目者,还要算大门正对的百寿壁及第五院的赵铁山书法壁了。  百寿壁上的这一百个“寿”字,已抽象演绎成了符号图案,其书法价值并不为称道,倒是壁胁的两联对子颇耐人琢磨。上联是“损人欲以复天理”,下联为“蓄道德而能文章”,壁楣为“履和”,再看联之落款——左宗棠。古之商贾以权势墨宝装点门面的作法与今日“企业
期刊
葛拉西安的《智慧书》里确实有智慧,但从本质上来看,这只是一种典型的西方式的邪恶的智慧,如果不适当地以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加以规范,它有可能让邪恶者变得聪明,让聪明者变得邪恶。不幸的是,善良的聪明和邪恶的聪明尽管都是聪明,骨子里却有着天壤之别;说得极端一点,往往无异于人与兽的差别。西方人过分看重“聪明”这两个字,至少从十七世纪的笛卡儿以来,就有许多大学者坚信人的理性(Reason会是一剂万灵药方,可以
期刊
阅读文学作品,在我已经是一件久违了的事情。不仅出于专业研究方向的局限,也不仅由于本职工作的忙碌,还有一种原因实在不想说出来,那就是对于当下的许多文学作品,因为过分追逐思潮的时尚,或者一味沉于技巧的探索,而有意无意地漠视我们生活的现实,从而给像笔者之类的读者,带来由于题材内容的浮泛狭窄而造成的欣赏隔膜;当然,更不想也不屑于去读那些所谓“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们,用她们独特的“当代人格”所书写的“
期刊
充塞在书店新书架中的粉领文学,带有一种或浓或淡的甜腻的脂粉气,败坏了很多读者的胃口。近日,阅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女人出海》,使人感受到了威武庄严军队方阵中吹来一股扑面的春风、一股温馨细流、一种平和之美……  军旅作家王秋燕,1978年入伍,作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远涉南太平洋的女性作家之一,以其艰辛的经历和女性特有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她对人生对命运的新体悟。海上生活改变了她在陆地上生活时的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