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汀文化的三个技点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曾长居长沙岳麓山下,在岳麓书院的文庙中读的小学,毛泽东青年时在岳麓书院自学期间的卧室正好是我所在班的教室。生于斯、长于斯,常常观摩着高挂在岳麓书院“忠孝廉节”堂上古老的“实事求是”匾额,对湖湘文化自有一种比他人更深的感受。我感觉到湖湘文化有三个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湖湘文化有三个源头。
  
  一、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
  自古湖南属楚,湘楚文化实为一体。从现存的楚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湘楚文化先人的激越、浪漫和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我认为这种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同江南水乡的文秀和蒙古高原的雄浑一样。湖南的地形东西南三面环山,对北敞开。冬季: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达南岭的脚下郴州永州一线,被阻于南岭。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积而不得散发,致使盛夏酷暑可达四十一摄氏度,夜晚的气温仍可高达三十三摄氏度。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因此,尽管湖南号称鱼米之乡,自古却属于居住条件恶劣的荒蛮之地,以至于贾谊分配到长沙作王太傅,自视为流放而痛苦早逝。汉代以后,湖南逐步开发,成了鱼米之乡和粮仓。三湘人民祖祖辈辈所感受到的气候的恶劣,冬寒夏暑,春秋两季变化无常,培养了湖南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如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招魂,湘楚巫文化中的祭祀,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漆画等,其不同于黄河流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对称和工稳,而是更跳跃、更激情,特别表现出对天道无常变化的疑问、适应和反抗精神。二千多年过去了,湖南的自然环境依旧,从屈原到欧阳询、怀素,到王船山、魏源、曾、左、彭、胡,到谭嗣同、王闿运、齐白石,到黄兴、蒋翊武、蔡锷、毛泽东,这种情怀和精神一以贯之。我们在面对湖湘文化的时候,决不能低估了这种环境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二、古时移民对湖湘文化有影响。
  湖南自古为南北兵家首征之地,元代初年及明末清初,湖湘大地遭受战火多次蹂躏,土著族十室九空。元代和清代有两次在中央政府鼓励和安排下的大规模移民。移民主要来自江浙、江西和四川等地,湖南省境内有多达四十五种方言,如湘乡新化、常德湘西、衡阳、平浏、澧陵等方言,可以说没有一个湖南人能听懂省内的所有方言。移民的进入给湖湘文化提供了厚实多元的基础。近代有人论说,湖南之所以名人辈出,盖因湖南是移民省的缘故。而不管移民来自哪里,其最根本的特点是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拼搏的精神,这种气质再上承先人楚文化的跳越浪漫,就形成了近代湖湘文化的激越而又有序、笃实而又灵动、浪漫而又实际的鲜明地域特征。
  
  三、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
  近四百年湖湘文化的道统脉络非常清楚,前后大家相望,从王船山的旁征博引、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笃实学风,到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唯实”的思想路线是前后相继的。
  身为万世师表的伦理思想家孔子,生前并不得意。他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晚期提出了新的、有浓厚唯物辩证特征的伦理和道德体系,借复古的口号行革新变法和挽救人心之实,孔子生前实是改革家。汉代董仲舒尊孔,抽掉孔子的革新的辩证精神,留下了伦理道德。而对孔子精华破坏最大的则是宋代的朱程理学,理学家用佛学道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玄说来注解和重构孔子的学说,结果儒学理论体系越来越大,离孔子的真理,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朱程理学以心学为号召,知行两端,基本上把孔子的革新和辩证精神阉割掉了。南宋的灭亡和元明两代儒学日益走向唯心的“心学”,使有远见的文人不能不从实际出发来思考当时的社会诸多问题,其代表就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开山祖王船山。船山先生以激越的文人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实际斗争生活体验,上续诸子,提出了“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唯物的基础上复古了孔子的革新辩证精神。可以说船山学说相当的部分是独立于朱程理学之外的。船山学说经世致用,经清中叶魏源、曾国藩等人的大力推崇,遂成当世显学,它对发奋图强的清末洋务运动,对立志救国的“五四”前后大批文化青年都有深广的影响。
  要而言之,今天谈到近代湖湘文化的传承,无论思想哲学还是文学艺术,其思想路线就是“格物致知”、“实事求是”。
  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所倡导的“实是求是”理论路线,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的精髓,也承续了传统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本文作者系湖南雄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其他文献
三联新刊陈寅恪《书信集》,中有1950年9月18日致吴宓一函,原信附有陈诗《庚寅广州七夕》,信末告诉吴宓:“若遇邵潭秋君,请便中交与一阅。邵君近寄庚寅七夕诗十二首,未能奉和也。”编者对邵潭秋只有极简的一句注释,连生卒年也没有交代,可见现在学界对邵氏所知甚微。记得前些年在关于《心香泪酒祭吴宓》一书的讨论中,有的人仅根据邵在《学衡》杂志发表的诗文,因其中引用了外国语,就认定他是留美学生,真有点想当然。
期刊
十一娘阴与生谋,使伪为出者。入夜,强劝以酒,既醉,生潜入污之。(《聊斋志异·封三娘》)  在《聊斋志异》中,《封三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故事:祭酒之女范十一娘在“盂兰盆会”上邂逅了封三娘,两人相互爱悦而结为姊妹;封三娘帮助范十一娘摆脱了父母之命,与贫寒多才的孟生结为连理;范十一娘想用生米煮成熟饭的办法留下封三娘共事一夫,中了圈套的封三娘表明狐仙的身份后杳然而去;衣锦还乡的孟生与范十一娘得到范家父母认
期刊
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底推出的一部精品力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荣获国家图书最高奖——中国图书奖。这部由著名教育史研究专家李国钧、王炳照先生任总主编,组织了一批教育史专家学者精心论证撰写,历经五年完成的八卷本专著,系统总结了自先秦至1999年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经验,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中国教育制度史著作。  在该书的总序中,两位总主编提出了研究教育制度史全新的方法论:
期刊
让众多爱书人期盼的《笑我贩书》,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列为“凤凰台丛书”的一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印行面市。我有幸成为该书的特约编辑之一,清夜手捧尚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校定样稿,难免丝丝感慨浮上心头。  我总觉得,现代都市中一个良好的书店,应该有一间个性化的门面和一份个性化的店刊。前者可以让亲炙书店的书友徜徉书林,乐而忘返。每当人去店空打烊之际,店主可细细清算一下经济帐,看看又有多少进帐;后者呢,虽说是赔本的
期刊
作为事件的北大百年校庆1998和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1999,在传媒无孔不入的当代,都算得上当年度轰轰烈烈的文化热点。有意思的是,蔡元培在这两次事件中都被作为话题,在众多文章中成为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当然主要是在民间和站在民间立场的言论中。  说起蔡元培改造旧北大、促成五四运动的发生,当然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至少梁漱溟就曾经在《忆往谈旧录·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中,表述过这样的因果关系
期刊
高阳的历史小说,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它的独特性,放在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便一目了然。如果某部文学史的史述标准是艺术形式和艺术感觉的现代性、先锋性,高阳的历史小说就会因为过于浓重的传统气质而被排斥在外;又如果某部文学史的史述标准是作家作品与时代(政治的、思潮的)运程关系,高阳及其历史小说又会因为同时代洪流的相对疏离而受到无情地冷落。按照高阳历史小说的传承而言,它更像是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近现代“新
期刊
一个民族的学术模式的形成往往是在该民族悠远年代的学术生活中就奠定了基础的——早期西方民族在流动性、变动性极大的“交流”中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人与物之间对自然条件依赖的关系,从此确定了突变式发展的开放式文化和学术模式。中国学人在缺少变化的农耕生活中却培养了对血缘关系的深厚情感和依赖于自然的习性,由此确立了蜕变式演进的封闭文化模式,学术也不例外——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民族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不仅政
期刊
还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在同学家见到过老版的《辞海》,尽管封面严重破损,主人还是补了又补,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当时我惊奇竟有如此的大书,内容又是如此的丰富,深为编书者的学识感佩。后来,才知道这部《辞海》是1936年版本下册1937年出版,主编是舒新城,他为辞海整整劳累了一生,于l960年68岁时去世。  “文革”中,老版《辞海》当成“四旧”烧毁,在“批林批孔,反对投降派宋江”时,需要查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伟大教育家,也是我国民族民主解放斗争中的一员坚强战士。在教育方面,他创立“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在劳力上劳心”,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读死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他著作丰富,留下了许多易懂易记的又富含哲理的“陶体”诗篇,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从1927年到1926年间,陶先生创办过三所举世闻名的新型学校
期刊
1995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颁发给一位来自西伯利亚大草原、目前尚无国籍的作家马金(Andrei Makine,以表彰他在自传体小说《法兰西遗言》中对文学的贡献。一时间,这位戴着眼镜的大胡子俄罗斯人,浓缩或放大为法兰西文学荣誉的一个象征。连他在1994年出版的小说《初渡爱河》也成为“普通读者”青睐的对象,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跟《法兰西遗言》相比,《初渡爱河》的自传性可能相对削弱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