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命如此多情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nyz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警察也好,做企业也好,看黑暗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就不写黑暗的东西,就写美好的东西,写美好的东西“敢下狠手”。怎么纯洁怎么写,我幻想人生中美好的东西。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情境下,读海岩的作品,可以使你心灵的某个角落突然有一种放纵的欲望,可以找回多年前遗失的梦,可以让曾经有过的理想在心的空间得到绽放,可以无拘无束地让自己的感情狂奔,可以找到纯真、美好、善良、正直、忠诚、负责,并使孤独的心灵有了依靠的岸。
  
  我的人生经历充满滑稽和矛盾
  


  海岩在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时用了“滑稽”、“矛盾”两个词。如他自己在小传中说的,该上学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成为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知识分子”;文革后却因为连初中文凭都没有而险些被机关清退;不愿干饭店却偏偏干到现在……海岩的人生经历之所以独特,不仅是历史留下的深深印迹,也是海岩个性的自然流露。
  海岩的学历至今仅为小学四年级。因为当时正好“文革”,之后虽然复课闹革命,但深挖洞,广积粮,没正经上过一天课。后来当兵,也没上过课。复员分到公安部后,进了文化扫盲班。当时文化扫盲班分初中班、高中班、大专班,他因为学历仅小学四年级,所以被分在初中班。那年,正好赶上他母亲得尿毒症,结果,孝子海岩最后成为班里唯一没有毕业的学生。
  海岩说他一直就不爱看书。既没为知识看过书,也没为考学看过书。现在看书,也多出于实用目的。像以前主管财务方面的工作,就找有关财务方面的书看;需要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了,就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
  人说喝西北风也长养料。海岩搞创作,是经历使然。他当过10年的警察,应工作需要调动过不少警种。因此,读他的作品你能明显体味出不是体验生活、采访得来的,而是亲身经历过的,有身在其中的味道。
  然而上大学在海岩看来是一种氛围,培养人的气质,他现在觉得最遗憾的是他没有这种经历。还是在那份小传上,海岩这样写道:


  “我记得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不知怎么搞的聘我做兼职教授的发证仪式上,有人问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是什么,我当时答的是没上过大学。现在想想答错了,没这个资格,应改为:没上完小学,才对。我不是炫耀我无师自通,而是,我可能将永远欠缺那种读书的习惯和文人的虚静,因为在我看来,上大学这件事对人的造就,是让你走入一个氛围,是这个经历的本身。”海岩一直遗憾自己从深层气质上欠缺氛围、气质这种东西。他甚至常常说自己因这种欠缺而浮躁。
  海岩的创作还是纯百分之百的业余。有些叫业余作家的人,其实还是有从事写作的条件的,比如当编辑什么的。他却不然,白天忙忙碌碌,下班没个准点,到家时常常都是晚上九十点钟了,这时开始写小说,不是百分之百业余是什么?
  海岩的好友王朔曾自诩是个“码字儿的”,想必是个电脑“顽主”。可海岩不同了,每部大部头全是他在下班回家后,从十点写至午夜一点、每天3000多字才积累而成的心血之作。“你看,手都写成这样了。”海岩将他的右手举到我的眼前,只见中指第一关节处竟写出个指甲盖大的厚茧了,指甲的一侧也被磨平。
  
  第一次进饭店就被警卫扣住了
  
  海岩如今是昆仑饭店——我国第一个获得美国科学技术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酒店企业的总裁,资产过百亿的上海锦江集团的副总裁,可当年他却是真的不愿干饭店。他因为懂事,听话,好管被借调到一家小饭店帮忙。有一次,饭店领导带他去北京饭店见一个客人,那是他第一次进饭店,对饭店没有概念。那时北京饭店门口还有站岗的,他不敢进。领导就对他说,进去,跟着我走,不要东张西望、瞻前顾后地让人说你。然后领导昂首挺胸就进去了。海岩也跟着进去了,本能地看了一眼警卫,那警卫就大喝一声“站住”,把他扣住了。结果查了半天,让领导好一顿说。所以海岩对饭店的印象实在不好。
  本来在饭店是临时帮忙充数的,海岩一直惦记着回机关呢,哪知组织下来一纸批文,将海岩真的分配到饭店工作了。在当年,能在机关工作不仅保险而且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海岩已从事了多年的机关工作,不仅已经熟悉了这一摊子事,也已快熬到头了,面临一个台阶,突然之间这一切全部作废,他要重打鼓另开张,海岩高兴不起来。


  在领导的鼓励和信任下,他慢慢地得到提拔,从科长一直到企业管理处的处长。不久昆仑饭店试营业,美国的一个管理公司被请来搞管理。但17个美国人的美国式管理办法和中国人的管理产生矛盾。一时局面混乱不堪。海岩被董事会派作中方副总经理,协助美国人的工作。一段时间下来,董事会觉得美国人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文化不行,希望海岩做总经理。
  世事难料,上海锦江集团把昆仑接管了,从总经理到下面的各个岗位来了70多人。海岩不仅当总经理的希望没有了,而且身份变成了“留用”,在昆仑4个副总经理里排在最后。
  但海岩最终被上海人接受了。1990年,锦江集团唯一的五星级大酒店“新锦江饭店”开业。这是整个上海唯一一个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企业。锦江调他出任第一任总经理。
  海岩认为自己最终被上海人接受,不是他的专业技术或有什么特别的长处,而是他的做人做事讲原则,比较平和。
  美国人也曾经瞧不起海岩,但最终被海岩的人品折服。
  海岩说,你不是问我到企业感到什么最难吗。不是技术上的不懂,而是首先感到人际关系特别难处。人际关系特别复杂,你又要做事,又要方方面面去平衡,现在这种现象在我们企业不明显了,但那个时候,作为一个新企业,人才来自四面八方,各方面领导都要来管,所以特别难。
  
  淡然的生活放纵着想象的缰绳
  
  海岩在上公安部文化补习班时有次考试写一篇命题作文《一件难忘的事》,限一小时完成,写的什么已经忘了。不久公安部领导找到海岩说,你的作文被选入职工业余大学作文选,要出版了,领导说改了改,回去抄一下。海岩拿回来一看,改的什么呀,“简直不堪入目”,海岩笑着回忆说。第二天,他找到领导说还是别上了,领导说,那不行,公安部就你一个学员的作文被选上了,再说改还不是为了质量。海岩说作文是当时限时作的,现在事后再请人慢慢改,这不弄虚作假么。结果后来这篇作文还真没上。
  从这件事,至少可以看出海岩是一个活得非常真实的人,对一些东西具有超然淡泊的心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其实海岩是个很有才华的“小学生”。这种才华,我们后来果然在《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暝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里领教了。
  作家刘恒曾对海岩说,他早期写作品都是唯美的纯洁的浪漫的,后来看到社会黑暗面太多,所以改写社会黑暗面。在写这些方面时“敢下狠手”。海岩说,我正好相反,这些年,我为什么写东西以年轻人居多?因为我老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心灵是非常单纯非常美好的,没被社会污染。人一进入社会生存,必定是要争权夺利,是非纠纷,钩心斗角。
  海岩的作品中描写的爱情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纯,所以在悲剧发生后让人感到是那样的心痛,有点令人受不了。于是我问海岩,这些爱情,有你生活中的影子吗?是你的理想吗?你怎样定义现代爱情?
  海岩平静地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安徒生写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童话,有人以为他的生活一定也是如此。但据说安徒生的个人生活极其单调、枯燥。所以我以为,当一个人的生活单调枯燥后,他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他的想像力就会非常发达。
  
  “精品男人”的人生状态
  
  看上去好像只有30多岁的海岩其实正处于被社会戏称为“精品男人”的阶段。比小平头留得略长的“青年头”——就像80年代大学生理的那种——并没有被刻意地用摩丝之类打磨成商界男人的形象,白衬衣外套一件驼色毛衫,普通而平常。从他的举止、说话的语气包括声音,你都能感到一种平和的随遇而安的感觉。其实生性内向的海岩小时候发现自己容易暴怒,什么要求没有满足就容易爆发后,曾花了很长时间去改变自己的狭窄心胸。于是我就问海岩,处于他目前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状态?
  海岩的回答富于哲理就像在做一篇命题作文:


  男人老一点——当然太老了不行,那就成老小孩子——价值就日趋成熟,而精力、思维又没到老龄人的退化程度、陈旧的程度,所以40岁的男人是二三十岁与五六十岁之间的桥梁,是青年与老年之间的桥梁。


  40岁的男人吸收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退化,允许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世界,是有缺陷的世界;允许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人能快乐幸福地生活。


  40岁的男人,比较少幻想,比较务实,功利性淡,活得比较放松。像我,在成就感上走得高一点,因此对功利看得很淡,对事物看重过程,达不达到目的是次要的。这与重结果而轻过程不一样。如果看重结果,就会不择手段。这种状态,二三十岁的人是做不到的。有句老话“少看三国老看水浒”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前我生活得挺累是因为我太执着,很多事情老想做好,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反省以后,觉得这样不好。现在如果说我活这么多年没有白活的话,是把我的目标虚了,把目前的事儿实了,做不成就做不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海岩的作品里,女性总是主角,男性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而且他刻划的女性都是那么的年轻貌美活生生。在海岩的内心深处,女人到底是万物还是理想?在我对海岩的采访中,他不只一次地赞美女性,是那种发自心底的由衷感。
  海岩说,我对女性一直是赞美的。男人是要结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女人就不这样,比如对爱情,女人对爱是宽泛的,追求的是一个过程,是厮守,是珍惜,甚至说话、聊天、做爱的过程,都要细细体味包括抚摸在内的各种奥妙的感觉,男人就不这样,完就完了。
  而且从生理构造上来说,女人是包容男人的。所以女人的生存能力比男人强。
  女人的心是细腻的,所以他们容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人物。
  
  重新设计人生我就养猫糊口
  
  假如人生能够重新设计,海岩会选择做什么?
  我一定选择一个自由职业。不愿让人管着或给自己弄那么多责任。我曾经对我们的干部说,当官是很倒霉的事,你对他人负有责任,很多人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要跟着你前进。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成功与否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你要为他们负责。我要重新设计人生,就干一自由职业,自己高兴就行。
  第二,如果还让我选择企业的话,会选择私营企业。我不愿在特别别扭的体制上有劲儿使不出,人们会说你现在也可以选择私营企业呀,我这个人受党教育多年和儒家思想教育,有点愚忠。感觉要那么做有点背叛,从观念上有点背叛,为利而弃主不好。


  那么写作呢?我不太想。我特别喜欢和动物打交道的活法。我先后养了很多条狗和猫。现在还养了四条猫两条狗,与动物打交道不用特别吊着,不用那么累。它可以还人的本能,很轻松,很放松。
  其实我最擅长的不是管理企业也不是写小说,而是装饰设计。管理企业我觉得是一个职业,而不是才华的东西。写小说呢,我在中国算不错的,但不是最好的。中等吧。但是我对我的装饰设计挺自豪的。第一,无师自通。第二,平时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事儿。第三,在饭店工作,看的东西比较多,企业里的不少室内设计都是我做的,我们这儿不少人都知道我是这儿设计最强的。
  好多朋友撺掇我去搞室内设计挣钱。我说,我既不搞室内设计赚钱也不写小说赚钱,我专门养猫,我家的猫特纯,有一公一母两只种猫。生下猫就卖,8000元一只,打个折5000元一只,我算了一下,每年生猫卖猫8万元收入没有问题。养猫的圈子都知道我家的猫。生下小猫就把它父母的照片贴在宠物店里,留一个呼机,马上就有电话找你买猫来了。还有许多发了情的母猫被主人抱来让我家的大公猫来一下子,一次一千,零花钱有了。
其他文献
打雷勿下车  车在山上行驶,假使遇到大雷雨,千万不要下车走动。这时候应先关车窗,再收起音机天线。万一感觉有雷电打在车上时,也勿须惊慌,可以继续行驶,因为车子本身就具有避雷的效果。    蔬菜如何解毒  大多数的农药喷洒后,在一定的天数内,会被植物体内的酵素分解掉,买回来的水果蔬菜,先放几天,让残毒有时间分解掉,但放入冰箱冷藏后便没有如此效果,因冰箱内的温度会抑制果菜酵素的活动,无法分解残毒,只需放
期刊
早年间老北京人互相一见面儿,无论是站在厨房门口还是厕所里边,张嘴必问一句:您吃了嘛?——那是客气也算问候。  而“您还没上网哪?”——自从个人电脑升级至“奔two”之后,这催促性的问候,现如今又成了不少“酷”文人见面时习惯性问候语了。假如你在这种“网络”寒暄之中,表示自己还没“上网”和“联网”,那就很可能会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到一种你已严重落伍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嘲讽来。  当“上网”、“联网”这些
期刊
应该说,我是一个幸运的女生。如愿以偿考进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如愿以偿留京,并且拥有了一份收入和口碑都不错的工作——高校教师。虽然上大学时,大学收费并轨,给父母极大的经济压力,但好在有惊无险。我现在正打算好好报答他们,接他们来北京定居。   2004是我的幸运年,我和老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我们向银行借贷50多万买了一套不错的公寓。反正年轻,贷款可以慢慢还。今年春节,丈夫没有假,我只好留下陪他过年,这
期刊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它导致用户减少和其它人的交流,从而能够严重损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社区的社会结构。这是斯坦福社会定量研究协会最新发表的一份探究报告的内容。  从事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显示的最后结果是:互联网是一项“孤立技术”。在那些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的被调查者中,有1/4的人表示他们现在和家人以及朋友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或者基本上游离于家庭社交
期刊
高科技有时是极度不可靠的,信息流通的方式越单一,被监视和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的高技术就是把某条道路的极度全理化,为了让这条道路能够畅通,人们不惜变卖非常多的原则,堵死其他的路口,不惜死背非常多的定理,不惜培养许多匹只认识一条路的笨马,不惜让数千万的工程师整天围着一两个原理打转,不惜让全世界有点知识的人都天天依赖它。这本来就是不符合“生物多样性”原则。    每次发伊妹儿,我都要打电话核实一下,
期刊
中国网络被戏称为少慢差费。ISP对电信的收费大为不满,用户又因速度慢和费用高而深感头痛。面对迅猛发展的未来市场,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中国和世纪互联公司曾因分别拖欠一月的互联网络通讯费41万元,被北京电报局强行中断了国际线路29小时,这件发生在1997年的事,在当时引起了国内业界的普遍重视。  国内的互联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又背负着苦不堪言的重负。    高速增长的网络事业    自进入“九五
期刊
互联网应该拒绝再“炒”,应该用做实业的精神去做互联网。  如果再提网络是媒体,似乎有点傻。  对于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我是深恶痛绝的。  已经到了该“贬低”网络的时候了,就像当初我们把冰箱由客厅“发配”到厨房里一样。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互联网的?  孙树杰:我自认为是最早做互联网的那一批人之一,中国互联网起步基本是从1995年开始的,我从1994年开始介入的,当时供职于一个刚到北京的
期刊
网络会“杀”人吗?    尼奥是21世纪一位靠盗取别人电脑资料生活的“黑客”。某一天他突然发现,他居然是生活在一个由电脑程序设计好的虚拟世界里。也就是说,尼奥的童年记忆,他的父母、恋爱、工作、生活环境等等一切与他生命有关系的物质世界的反映都是虚拟的,是电脑输入他大脑的“幻像”。他实际上是生活在22世纪的一个受电脑程序“矩阵”控制和改造了的地球人。这个世纪的地球,已完全被智能化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电脑
期刊
中关村曾流行一句很煽情广告词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internet就一定会实现。”今天internet的梦想终于实现,甚至在终年雪覆的南极也传来了遭遇信息时代的第一声啼器哭。但就在internet大肆扩张的猎猎大旗下,有多少国家和她们的子民将从此成为信息时代的均者?  internet,并不是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Internet上的“圈地”潮    打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推出“
期刊
奔驰SLK, 保时捷Boxster,宝马M Roadster, 本田S2000  沙场较量,排出意想不到的座次    历史并没有记载是谁、在哪里、为什么创造了跑车,但是我们应该好好感谢英国人在很久以前就努力为车辆进行的分类与定义,当然,也是他们发明了板球这种完全不合逻辑而且无聊的休闲活动。虽然不能确定是什么年代,但的确是几位手艺精巧的英国修车师傅用他们沾满油污的双手,带着他们一出师就没离过身的修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