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有ME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1987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中影集团的拍摄项目,我们团队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进入新片的拍摄和剪辑制作状态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工作室的各项设备进行了更新调配,后期一套最新的工作站——中科大洋ME专业级非线性编辑套装也就此走马上任。
  
  人性设计
  
  在使用ME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被它一些人性化的小设计所感动。经常做后期编辑的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项目工程文件被他人误改误删了,自己精心打造的“艺术”毁于一旦,痛心疾首。大洋ME对此开发了一个辅助功能——项目加密,虽然并不复杂但足见设计者的人性考虑。所谓“项目加密”,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编辑的项目进行加密处理,别人要操作或者删除你的工程文件都需要得到密码的授权,有效减少了因为误删带来的各种损失。
  
  超强兼容
  
  目前大多数独立电影人和DV爱好者,在后期编辑时都会包含各种各样的信息途径,比如多种摄影机拍摄素材的互用,各种电影、电视、流媒体素材的穿插,以及动画、特技、flash的运用,在之前使用普通剪辑软件时,常常会遇到素材格式不兼容,导致无法同轨编辑的问题。大多数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转码软件将素材转码为同一标准的格式,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素材画质的损失极大。使用前,我们特别就大洋ME对素材格式的兼容性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它确实具备很强的包容能力,支持格式包括传统的高、标清素材,DVD、VCD制式的MPEG MPEG2 、VOB,网络流行的RM、RMVB、WMV、MPEG4、M-JPEG,音频的PCM-WAV、MP3、WMA、AC3,图文及动画的TGA、JPG、PNG、TIFF、GIF、SWF、FLC,这些兼容性对丰富我们影像所要面对的视频工程起到极大的帮助。
  
  有效采集
  
  大洋ME设计了许多实用采集功能,比如专业场记模块,采集时快速录入集一场一镜一次信息,场记信息被录入到项目工程内,大洋ME便可以灵活地按需要对磁带(或其他介质)上的素材进行按需采集。这一功能尤其对于我们现在不断使用的高清很实用,它有效地减少了废弃素材对磁盘空间的占有。同时采集时的自动转场检测,系统根据场景、光线、时间、声音的变化信息抽取关键帧,自动将素材划分切断,这样省去了人工分切素材的工序。对于导演和剪辑师而言,可以直观地从素材上看到每一场戏的不同镜头,或者同一镜头的不同条数,方便选取和调动。
  
  多镜剪辑
  
  由于现在准专业摄影设备的入门门槛较低,大多数独立电影人和DV爱好者,都可以较轻松地使用双机拍摄、三机拍摄。多机拍摄带来最直观的优势是丰富的素材,可以营造出多样的视觉剪辑感受。我个人对这一点非常重视。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给人节奏强烈、气氛紧张的感觉,很大一部分功劳来源于后期,即丰富的剪辑素材。据不完全统计,一部普通美国电影的全片镜头数约为3000个,但一部国产电影的镜头数约为600个,差异显而易见。理智的分析,差异如此明显,一方面是创作意识问题,一方面便是设备硬件的问题。如此繁杂的多机拍摄的视频素材,对于后期剪辑的难度势必会成倍增加。但大洋ME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即多镜头编辑功能,将多机拍摄的素材导入项目文件内,利用虚拟的切换台便可对多路视频进行粗剪,大大降低了因匹配素材造成的时间、人力的流失。
  
  简便字幕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麻烦和繁琐的就是字幕环节,无论是艺术字体的出现还是对白字幕的匹配,都让我们费时费力,究其原因是我们操作的剪辑软件大多是国外公司生产的,国外剪辑平台普遍会配备字幕系统(字幕机)。国内经过“翻墙(盗版)”处理的软件往往会忽略此项功能。加之字幕机价格不菲,大多数个人爱好者都不愿购买,所以几大知名剪辑软件的字幕工具都成为鸡肋功能。
  大洋ME一定是对市场做过详细的分析,针对国内的现状而开发设计。当我接触到它的字幕工具时发现无比的贴合。它内置的字幕制作工具,可以为字幕添加大量的特技效果,而且直接在时间上进行,省去了导入导出配合其他软件的过程。对白字幕则配合手拍唱词功能,模拟字幕机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实时的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因为系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字幕模板,包括新闻标题滚屏、唱词模板、特技字幕。
  利用字幕图文工具配合故事板特有的FX轨和Key轨我们可以制作多个素材的统一特技调整,和时间轨上的图形抠像。这些功能对于完成高水准的节目包装和合成非常重要。
  
  总结
  
  由国人开发的大洋ME系统,从软硬件架构,操作习惯都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和使用习惯设计开发的,因此在使用ME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甚至不需要借助说明就能找到你需要的功能,我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大洋系统,但已变得相当熟悉。
其他文献
从法兰克福晕晕乎乎地飞了十多小时回到杭州,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再飞,降落的地点,是雾城重庆。以前我总以为上海是一个够魔幻的地方,令我没想到的是,重庆竟是一个使我产生更多魔幻想象的城市。它的整一个世界都笼罩着似是从古墓中掘起来那股迷离,在这样的环境中,注定是要邂逅一个“范特西”(魔幻)的影展的。    造影青春的“范特西”    离开机场,与CIFVF的接待志愿者约在瓷器口古镇见面,组委会把所有入选的
期刊
事实上,如今炙手可热的3D电影,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进行了尝试,只是当时还没有“3D”的噱头,被称作是立体电影。1960年,上海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影院采用国产立体电影设备改建而成,片源以国产的彩色立体纪录片为主,比如《青春的旋律》《欢乐的童年》《黄浦江畔》。从那时开始,立体电影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银幕上。   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
期刊
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放映的8分钟的主题电影《和谐中国》是在一个49米层的放映厅里放映的,这是郑大圣导演采用CG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手工水墨动画完成的最新作品。  “700个座位,每天60场循环放映,四万多人次的流水席。我认为它是一个公众事件中的公共设施,一个超大型行为艺术中的公共装置。”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系的郑大圣对“实验影像”有着独到的见解。    跟美国人学什么    郑大圣说,他学电影最
期刊
3D电影引发的热浪还未消散,4D电影的概念又接踵而至,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  4D影院最早出现在美国,如著名的《蜘蛛侠》、《飞跃加州》等影片,都广泛采用了4D电影的形式。事实上,我们常说的4D电影是3D立体电影与具备特殊设备的影院相结合的产物,除了通常3D电影具备的立体视觉画面外,影院还具有环境模拟仿真系统和动作模拟系统,营造出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从而将电影画面带给观众的立体视觉感受拓展到感
期刊
在一起工作的28天,我每天都在心里叫他“虐待狂”。回到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我却觉得,这段为日本导演大野当摄影师的日子,是我体力、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次“强化培训”。    彩云之南,拥有许多世界级的美景。在日本电视人眼中,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梅里雪山等,都是不可错过的拍摄题材。对云南的民族风情和各地的民风民情,他们也很感兴趣。  去年,作为日本东京旅游卫视导演大野清司的摄像师,到云南的
期刊
光影与色彩一直是构成影像艺术现实语境的载体,是艺术灵魂的舞者,更是展现情感、意境,表达艺术创想的核心。不管是在影像制作的前期、中期,乃至后期,使用各种营造光影和色彩的手段都是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在影视制作过程中,要想获得精确的光影和色彩就必须得有可以提供数据准确的专业的视频观测工具——硬件示波器,在我所接触到的硬件示波器中,Blackmagic Design公司的Blackmagi
期刊
在今年采访南非世界杯的无数记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东方面孔,学生相貌,手里拿着比普通数码单反还要小一圈的相机,游走于南非的大街小巷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团队,凭借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装备,完成了200多篇图文报道和近100个视频报道;而这些视频在优酷、56等视频网站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20万。《南方周末》、《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都对这个报道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这就是来自广东省汕头大学的世
期刊
我准备拍摄一个名为《小西天》的实验性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将视角聚焦在北京的小西天,而在形式上并非是一般的以追踪人物生存轨迹为主的常规方式。而是采用一种论文式的结构来讨论小西天这个名词地理上的含义与概念。纪录片因其与其他片种的拍摄方式不同,特别是在硬件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了选择一款合适的摄影机,我可谓煞费苦心,经过大量的比较与思量,我选择2009年推出的这款JVC GY-HM100EC。    小巧
期刊
“旅途”一词总是给人无尽的想象,一方面,它无始无终,充满了矛盾和对立;另一方面,它又连载着已过和将来,在梦想和希望破灭之际依然给你向往。在中国,旅途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成为一面无比微妙的放大镜。   从2006年到2008年,伴随着张哥和陈姐的每一个春节,导演范立欣深入到这一对农民工夫妇的家庭,以归家之旅为主线,记录下他们返乡和外出打工的点点滴滴。每年,大量的农民工乘坐春节的回家列车,在辞旧迎新之间
期刊
在这个《阿凡达》抢占市场的春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北国剧场”里人潮攒动。2010年01月10日一大早,同学们就聚在这里等待北京师范大学07影视学影视传媒与数字媒体方向联合作业展的开始。   从每一部短片结束后,会场响起的笑声和掌声可以判断,这些短片对观众的吸引力丝毫不比“大片”逊色。现场放映的14部短片作品,6部作品是由影视系提供扶持基金的“立项作品”。   近些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