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的教育价值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艺术表现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在内涵上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本文通过对现代艺术特征剖析,揭示了中学美术教学引入现代艺术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1-01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风格面貌的现代艺术形式,现代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人的观念和个性的表达形式。其反映和表现的特征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精神的探索。
  一、现代艺术的界定
  现代艺术又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可以是指最近一、二十年中艺术家己经创作出来或正在创作中的艺术作品。这种对艺术的划分形式没有门类、风格之别,类似于当代油画、当代水墨、当代工笔人物画等诸多的艺术内容或形式都可以纳入其中,而以“当代艺术”一词予以统称。《牛津20世纪艺术词典中》对“现代艺术(ContemporaryArt)”描述是是最近才被创造出来,而是被认为具有一种“现代精神”。艺术范围内的“现代精神”一词脱身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多具有反传统的特性,主张对艺术持多元的结构,“现代精神”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敢于反对传统、对抗权威艺术形式的精神,范迪安先生对“当代艺术”的界定:“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是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兼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二、现代艺术的特征
  (一)从艺术角度而言:1、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审美的范畴,弥合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2、现代艺术具有轻技巧性,其创作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媒材或艺术家熟练的技法;3、现代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诸如美术展览、期刊杂志、网络、社区当中。可以说,现代艺术在所表达的内容上生活化、材料技法上简单化、所处的环境多样化等诸多方面贴近与现代生活的特质。
  (二)从教育角度而言:现代艺术摒除了古典艺术单一的神圣审美体验以及现代艺术令人费解的抽象形式,更多地是借助一些现代的造型语言方式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与文化探索。美术教育除了在使学生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之外,也有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会遴选并识读图像背后的文化含义。
  (三)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的形式一方面特别强调视觉形式,己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当代美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形成“现代文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现代艺术来源于多元的现实生活之中,作品良荞不齐,要教育中学生学会判别好坏。运用批评视角的教育观,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以多维的视角和批判性的来审视现代艺术作品。
  三、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异性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和传统绘画艺术的区分度明显:从表现内容看,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其展示、传达与传播的现实生活和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抑或就是生活本身;从造型语言来看,它追求的不仅只是多样性与统一性、对称性与均衡性、节奏与韵律的变化,而且可以重复与扩大、拼贴与挪用、置换与重组;从创作使用的材质来看,它们不再是传统的颜料、纸张、画布,却可以是一张旧的照片、一件破的衣服、甚至可以是人体本身。由于当代艺术这些新异的特性,吸引着学生对当代艺术造型的语言、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深层认知。
  (二)有助干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意识
  现代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其的“现代性”,它植根于我们所处当代时代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我们当代时代的精神。范迪安就认为“现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只有“现代性”,还有对现今社会感受的时代性,艺术家置身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时代特征。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藉此探求现代文化的整体样貌。这种融入并不排斥传统艺术的“非经验性”,因为传统艺术内容尽管熟悉,但内容较现代艺术更难于被理解,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当代艺术更不尽相同。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传统美术课程内容教导性太强,缺乏多元性的空间,学生学习只需要记住既定的教条主义内容,而无需进行更多的创新性思考。而学生在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时,可以个性化、多角度的去剖视艺术作品,而不局限于约定俗成的观点和见解。现代艺术没有教科书给予的既定认知识、没有权威的教唆。这种开放性的艺术空间,学生在创作和欣赏当中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不盲从,却可以自由的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鉴别、去判别。当代艺术内容融入中学美术教育“有用者融之、无用者弃之”。使学生能够自我识辨其美丑、评鉴其多元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信仰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信仰工作,坚持育人为本、信仰为先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高校要赋予信仰新目标,优化信仰内容,重视道德行为的体验感悟内化 ,积极拓展信仰方法途径,探索信仰教育的考评机制,以增强信仰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信仰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期刊
摘要:合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谐和”。各种表演形式和训练方法最终要使合唱的声音有共性,相互融合,通过训练每一位成员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和集体适应性达到情感色调、咬字吐字协调的效果。  关键词:协;色调;咬字与吐字;表演形式;基本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3-02  人类自发现了集体歌唱的奥妙——“谐和”后,多声部的泛音共鸣就孕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广告载体不断涌现,移动终端——广告界的新宠,正在迅速分食广告媒体市场的市场份额,成为众多客户商家青睐的对象,移动终端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有其显著的优势以及先天不足,如何扬长避短,开拓出可观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移动终端;广告;新媒体;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3-01
期刊
摘要:托尼·莫尼森以深厚的非洲民族文化为基点,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采用独特的“莫式写法”展现她独具匠心的构思和主题,其中最突出的叙述特点是打破了叙事的连贯性,采用倒叙、重复以及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叙述黑人遭受的痛苦经历,并加入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来淡化黑人在现实的非人遭遇。本文旨在以《最蓝的眼睛》、《柏油娃娃》和《爵士乐》为例对莫尼森小说中的叙述特点进行详尽的阐述,从而为了读者欣赏她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
期刊
摘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力、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能力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实践与教学表明,我们不仅应当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培养  
期刊
摘要: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同时成为记者新闻采写的重要工具。在微博平台上,人们可以轻易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标签信息,新闻记者和编辑可以利用这个功能衡量事件的受欢迎程度和受众的感兴趣程度,获得大量有用的新闻线索并进一步展开深度报道。此外,记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进行采访和新闻发布。微博140个英文字符(大致相当于70个汉字)也足够准确而清晰地提问
期刊
摘要:百戏与散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戏剧、舞蹈等相关艺术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百戏和散乐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优秀的表演形式与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民间音乐、戏剧杂技、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汲取营养的丰厚土壤。  关键词:百戏;散乐;戏曲;杂技;俳优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5-02  一、百戏与散乐的起源  百戏散乐源
期刊
摘要:目前,在国内的广播电视工作中,安全播出问题尤为突出,直接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因此必须引起相关职能部门与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是广播电视播出工作稳定、安全及正常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技术管理;过程管理;应急管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0-01  一、广播电视播出工作中实施管
期刊
摘要: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宣传舆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育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的神圣使命。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如何基于自身的发展规律,体现自身办报特征,以适应时代发展,增强舆论影响,提升导向功能,巩固校报作为高校校园主导媒体的地位,从而更好地体现育人功能,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已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校校报;瓶颈;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
期刊
摘要:《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的一首诗词,作曲家田丰和郑律成都曾经为此谱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两种不同版本的合唱作品《忆秦娥·娄山关》。这两首合唱作品在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表现等方面分别呈现出相似和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忆秦娥·娄山关;郑律成;田丰;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