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意》组画创作体验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荷形“意象”
  我在组画《荷意》的造型观点上,很是排斥科学语言,我认为艺术有科学的成分,但更多的艺术并非科学,力求艺术性地表现画面,传统的造型方法多是“以线为主,以线界形”,为致力于求“不似之似”为真似。我对荷意形象的要求是为了意象而建立的。相似不是相同,并不是视觉上的酷似,“不似”其实是对另一个传神形象的“似”。“似”荷形意味着画荷塘只要能画出物象的特征,而不是把我们从物象中看到的所有的关于荷塘池面的信息全部再现出来,我可以在荷的画面形象主观上添加诸多另外的视觉乃至知觉层面的信息,从而表达超出荷塘内的我心灵上的内容。组画形象与所描绘的荷塘物象间的“似”,指的是我与荷之间的同构关系,是荷塘的某种因素,与我的某一个神经发生了联系,使我的心灵形成意象。正如“成竹在胸说”,清代郑板桥《题画》中说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如果把现实物质的真实当作《荷意》组画的唯一标准, 我心之象的意蕴就难以存在,文化和理想就无法从中得到展现。例如:夏荷在婀娜多姿的荷苞和蓬蓬勃勃的阔叶之下总会有几根挺拔的长茎强劲的支撑她,远处模糊,进出清晰,这种虚虚实实、刚柔相济的画面,描写的是大千世界、一种人生境界。“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柏拉图也认为,以摹仿为能事的绘画,远不如哲学,甚至不如诗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荷意》组画意象的精神,正是基于表现出画家内心真实的感受,才对客观现实的表象有所删减和取舍,所以创作出来的形象更接近于艺术的真实。《荷意》意象的形成不仅仅是创作者本人的事,受众群体也参与其中,因而与观众的接受能力关系极大。山水画的欣赏往往是从几米远处去看其势,理解酣畅的笔墨,领悟淋漓、洒脱的境界。这需要欣赏者有种文化情结和心理感悟。用心去审美。对于表达人的真实感受为目的的绘画来说, 《荷意》的造象是比原本物象更重要的形象来源。离形得似的方法,正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这是生命,是精神,是气韵,是动感。《荷意》意象高于写实之处,还在于它把对生活表象的描述引伸到对生活深层的探求之处,这种离象取神结果是多元的,通过对一幅作品的联想,由此物联想到彼物,联想到人生。“为物代言”要求我以荷的真实的语言反映我的思想。这里的真实则将荷与我不做严格地区分,即荷给予我的真实感情,我以心去体会荷之力,达到心力的同构,为荷说话,敞开心扉,表达我与荷之情感。主体意象生成于我的荷的意象思维的运行之中,该意象的生成,不论是单一的还是意象群或意象体系都有三个特征:一是《荷意》在我的意识之中已经虚化的承载于荷的形态,就是我在进行荷意思维时,不可不考虑到荷的形态因素。二是意象具有明显的审美指向性,《荷意》已染上了我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并按我的意向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我兴则荷悦,我悲则荷怆。主体的意象造型更能表现大自然的雄、秀、静、动等阴阳、刚柔之神韵。因此,不是平庸者就能夠创造的,也不是受众一时就能全部接受的事情。观看和欣赏作品的过程是包含思维互动的,同样,在创作《荷意》的过程能中,经过不断反复地观看、思考、绘制,所以,绘画不仅是视觉感受和情感的产物,也是思维的产物,甚至是思维本身。因此,《荷意》绘画的过程以及欣赏《荷意》的过程都是通过视觉,产生情感和思想的过程。只有在《荷意》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新认识和情感,才能享有最大的乐趣,就是创造。观众只有在欣赏《荷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和情感的启示,才能得到最大的享受。《荷意》创作过程中我的审美经验十分朦胧,反而有助于形成一种气氛,使作品的意象充满一种“韵味”、一种诗意。这种自由使审美想象具有更大的创造性。
  二、升华的心灵“意象”
  《荷意》意象造型看上去“形”并不完美、也不完整,又不是细节的忠实再现。但艺术张力却是深厚的,求的是情感真切,表达个人感受的真实,表象承载着心灵空间真实。让我心动的《荷意》是不够的,通过我的《荷意》让欣赏者一样心动,生命在某种意义上需要生长和发展,《荷意》意象有时也是不同记忆的综合成为想象。无论如何,《荷意》意象必然是积累的,包含着过去的视觉经验。而“似与不似”的意象造型原则,给艺术家提供了可以随“意”雕琢的空间。可以“得意忘形”。荷与我关系,是自然力与我心灵的力的同构。自然提供我以荷之现实存在形象,刺激我的意想。通过我与荷内力的最终统一,我对荷花的认识和再认识,以我情感赋予荷之形象达到两者的心灵之力的和谐。




  作者简介: 王汉双,(1961-)库伦旗,男,蒙古族,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意象风景油画,现在通辽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职称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发展,电视上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为了吸引更多的电视群众观看节目,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很有必要对综艺晚会进行设计创新。舞台照明在晚会节目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摸清舞台照明的变化规律,才能在晚会上充分运用,为群众带来视觉上的盛宴。  【关键词】舞台;照明艺术;综艺晚会  前言:  在电视上所呈现的综艺舞台,都离不开舞台照明,综艺晚会能体现出灯光照明的作用和價值。作为一种技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任何测试卷中必不可缺少的题型,而且是最令学生头痛,最易失分的题。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量越来越大,阅读题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高,但是考试中阅读题得分值却很低。提高小学生阅读分值尤为重要,因为阅读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总成绩,因此掌握阅读理解解题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解题;能力培养  阅读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老建筑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再利用成为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这些设计建造于不同年代的城市既有住区还是地区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的重要载体所以,为保护并改变旧建筑,在保证建筑原有风貌下,改造旧建筑,形成一种具有旧建筑风格文化的新型建筑空间,产生新与旧的奇妙融合。探讨改造过程中对空间中“新旧”关系的处理与取舍态度,对老
期刊
一、背景材料  教育部在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调查分析  在对平时的美术作业批改中,笔者发现了三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学生的模仿率高。
期刊
【摘要】司法解释在当代中国法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当新的司法解释出台都牵动着整个法律界的神经。然而司法解释却一直为人所质疑,如司法解释地位的合法性,司法解释立法化倾向等等。关于司法解释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司法解释;立法化;存废;判例解释  一、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  (一)解释主体混乱,引发司法解释冲突  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司法解释权的配置模式经历
期刊
【摘 要】:黄梅戏特色地方唱腔——望江龙腔有着“特色美”,是安庆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临着生存的种种问题,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继承需要传统化,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创新需要适度,不然就是一团乱麻。面对艰难的环境,要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相信,百舸争流奋者先。  【关键词】:望江龙腔;非物质文化;继承与发展  龙腔源于村落,盛于民间。龙腔形成于“昆玉佬戏班”时期,发
期刊
期刊
作品说明:  本设计由中国明代的传统女装作為灵感来源创作的一款现代中国风的女装礼服。上身面料采用独特的构树纤维结合棉麻布料得到新的肌理面料,并在其基础上运用刺绣与钉珠工艺进行装饰,下身裙摆部分运用真丝雪纺、乔其纱等面料相结合,整体呈现出大气、飘逸的轻灵气质,既具有东方传统艺术的典雅,又具有当代实验纤维艺术的独特之美。  作者简介:汤丽,女,汉,1983年生,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期刊
【摘要】由于遗迹化石系原地形成,不再受搬运,所以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远比实体化石更为密切,而一定的沉积环境又决定于相应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因而深水遗迹化石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遗迹化石;遗迹特征;深水环境  引言:  德国古生态学家 Seilacher 根据海水深度及盐度变化提出了 6 种遗迹相(Ichnofacies),强调水深分布对遗迹相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的生态因
期刊
“生长”的原有意义是指生长指液态金属或固态金属中生成的固相或新相微型质点(晶核)长大的过程。也指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而“生长”在于我看来是看待世界的一个状态。社会的发展是生长,人的成长、植物的生根发芽都是生长的而一个状态。人的智慧思想的增加都和生活相关联,生活也是生长前进的状态的一部分。腿这个元素符号是人的一个代表,表现人的而一个生长向上的状态。  腿,是我对于表达人人生长状态的一个元素的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