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 “ 现实意义 ” 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關键词: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一、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在生活中学数学知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米,宽()米,一只鸡重()千克,一千克鸡蛋有()个等等。
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
由此可见,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联系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转化为直接知识。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转化成所学的知识,就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由陌生变得熟悉,由枯燥变成喜欢。如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时,先设疑导入:小红的爸爸买了八个苹果,他要把这八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弟弟两个人,每个人要分得一样多,该怎样分呢?然后让学生动手分苹果,你认为该怎样分?最后引出: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学生由于对于分苹果这一事件非常熟悉,所以 “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就能轻松跃入学生的脑海中,即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摇身一变成了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个困惑:究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所以只有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他才会把这种疑问转化为动力,投身到数学王国中去感受数学的乐趣。其实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所在,使其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田园学数学”这一教学中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的教学楼,这里一共有多少层楼?每层楼有几间教室?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间教室?”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教学楼有4层,每层楼有5间教室,4×5=20(间),所以一共有20间教室。教师:“请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我们的校园,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心向。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偏差及其矫正[D].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温晓青.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刘婷.包头市青山区文学道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4]王会娟.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J].群文天地.2013.1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小学部)
關键词: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一、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在生活中学数学知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米,宽()米,一只鸡重()千克,一千克鸡蛋有()个等等。
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
由此可见,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联系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转化为直接知识。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转化成所学的知识,就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由陌生变得熟悉,由枯燥变成喜欢。如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时,先设疑导入:小红的爸爸买了八个苹果,他要把这八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弟弟两个人,每个人要分得一样多,该怎样分呢?然后让学生动手分苹果,你认为该怎样分?最后引出: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学生由于对于分苹果这一事件非常熟悉,所以 “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就能轻松跃入学生的脑海中,即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摇身一变成了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个困惑:究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所以只有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他才会把这种疑问转化为动力,投身到数学王国中去感受数学的乐趣。其实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所在,使其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田园学数学”这一教学中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的教学楼,这里一共有多少层楼?每层楼有几间教室?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间教室?”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教学楼有4层,每层楼有5间教室,4×5=20(间),所以一共有20间教室。教师:“请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我们的校园,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心向。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偏差及其矫正[D].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温晓青.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刘婷.包头市青山区文学道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4]王会娟.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J].群文天地.2013.1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