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一块沃土。但我国的语文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文学分析法”的影响,在当前的语文教學中,仍存在重文轻情的现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现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的关键性
1人格影响,榜样示范。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眼中,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代言人,是学生可效仿的榜样。这样的老师,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的言行就会通过某种方式对学生起“润物无声”的作用。
2深入挖掘,用好教材。
教材为了更好的落实人文思想,从课文的选编到课后问题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选择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等文章直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态势语言,有效沟通。
“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态势语言是师生间交流的工具。态势语言是通过师生间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信息的一种交流的辅助形式,用以传递师生间的难言之意和难语之情。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态势语向学生传递情感,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语言激情。
语言是表达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想象入情。
教师在引领学生感知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象放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3读中悟情。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使他们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体会到文章的丰富情感。
4比较体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较准确的揭示事物的本质。
5形象化教学手段品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象、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对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二)实践活动,抒发情感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文本的体验,个体之间一定存在差异。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双重情感交流,要给学生创造与作品真情交融的机会,让学生有抒发情感的天地。
1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过程中一定由异质成员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几个学生在一起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2积累诵读,储蓄情感。
积累语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情感材料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加强背诵有助于积累素材,培養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
3创新写作,表达情感。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它能极大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这对于净化人的心灵,完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的关键性
1人格影响,榜样示范。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眼中,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代言人,是学生可效仿的榜样。这样的老师,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的言行就会通过某种方式对学生起“润物无声”的作用。
2深入挖掘,用好教材。
教材为了更好的落实人文思想,从课文的选编到课后问题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选择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等文章直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态势语言,有效沟通。
“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态势语言是师生间交流的工具。态势语言是通过师生间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信息的一种交流的辅助形式,用以传递师生间的难言之意和难语之情。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态势语向学生传递情感,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语言激情。
语言是表达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想象入情。
教师在引领学生感知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象放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3读中悟情。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使他们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体会到文章的丰富情感。
4比较体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较准确的揭示事物的本质。
5形象化教学手段品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象、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对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二)实践活动,抒发情感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文本的体验,个体之间一定存在差异。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双重情感交流,要给学生创造与作品真情交融的机会,让学生有抒发情感的天地。
1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过程中一定由异质成员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几个学生在一起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2积累诵读,储蓄情感。
积累语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情感材料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加强背诵有助于积累素材,培養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
3创新写作,表达情感。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它能极大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这对于净化人的心灵,完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