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动力学理论视角下实验教学心像的矫正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在长期实验教学历练过程中,若缺失了化学专业理论的持续研习与高端引领,就容易形成限于个人理解惯性下的不良实验教学心像。从化学动力学等理论视角,结合具体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案例,对教师如何以专业理论学习为抓手不断完善个人化学实验教学心像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矫正不良实验教学心像的实施策略: (1)强化理论学习,纠正实验认知;(2)审视思维惯性,理解实验操作;(3)探寻关键要素,引领实验创新。
  关键词: 实验教学心像; 化学动力学; 理解惯性; 理论学习; 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40084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
  1 研究背景
  心像就是心理图像,是每个人内心中所具有的对现实或未来世界认识与理解的内在影像。心像是对世界作出解释的源泉,主宰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解释,我们总习惯于根据自己内在的影像来赋予外在世界的意义[1]。作家对生活物象的感觉和体验达到一定程度,就自然产生了创造艺术形象的要求和冲动;化学教师对实验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面对新的复杂实验过程、现象与结果时内心也自然会产生个人心像下的惯性理解。但通过纯粹经验输入建构的教师个体实验教学心像,在理解与解释化学实验时易限于教师个人经验来源、专业水平、教育理念、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或多或少非理性的、有悖科学的成分,从而在教学中出现关于化学实验的认知偏差和实践障碍。
  要矫正这种不良的非理性实验教学心像,减少教师心像与客观事实背离现象的发生,我们就必须减少个人非理性经验输入、强化学科理论指导、促进专业素养提升。本文拟从化学动力学等理论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几则化学实验疑难探究与分析案例,对教师如何进一步通过专业理论学习矫正与完善化学实验教学心像作简要探讨,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2 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的教学定位与内涵
  經验只能把握知识点滴,理论却能撑起知识大厦。中学化学教材在介绍化学专业理论时羞答答,让人雾里看花,致使有些教师教了几年化学以后,理论水平逐步下滑,甚至慢慢退化到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如一些教师对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认识并不深刻、理解也不透彻,容易造成认识混淆,甚至知识紊乱、逻辑不清,导致处理诸如平衡移动标志及方向判断等具体教学问题时,出现首鼠两端、张冠李戴等不当行为。因此,教师有必要坚持学习,进一步厚实理论修养,把握好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教学定位、理论内涵与应用,从源头加以理解甄别,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和执教水平。
  从教学定位角度看,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内容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分割。学生认识动力学理论的具体要求有: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能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对热力学的要求则是: (1)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2)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并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2]。
  从理论内涵对比看,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综合研究化学反应能否发生、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和程度等规律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研究任务和侧重点不同,既有显著区别也存在必然联系。热力学着眼于反应体系状态研究,从静态角度出发通过应用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反应的始终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主要回答化学反应的可能性问题。而动力学从动态观点出发,主要着眼于化学反应过程性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压强、浓度及介质等)通过对个别或少数分子、原子微观性质层面探讨来分析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指向内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影响,解决实现化学反应的现实性问题,其中反应速率理论是经典化学动力学对反应历程阐释的基本理论,包括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分子碰撞理论基本模型[3]。
  3 动力学视角下化学实验教学心像的矫正
  教师心像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视野,决定着教育行为的可能性和特征,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缺陷,归根到底是其心像局限性导致的[4]。教师实验教学心像决定了教师与实验教学间的关系,若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能力有着深刻认识与足够自信,那么就可能更积极地实施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实验探析,大胆改进与创新实验方案。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因动力学理解偏废而实验教学心像不正,造成照本宣科、固步自封、不求甚解等教学惰性,展示出“不可违背教材实验内容,同行们的理解也没问题”等错误倾向,实践时很容易引发误判而导致教学行为与实验事实相违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反思与专业研修,提升动力学理论意识,全面审视和更新实验认识,积极矫正自身不良的实验教学心像。
  3.1 强化理论学习,纠正实验认知
  速率是动力学概念,平衡是热力学概念,属不同范畴,两者相关却不互为因果。因现行教材编写大多通过速率认识平衡,再基于速率变化讨论平衡移动,这种时而速率、时而平衡的展示方式,致中学里动力学理论与热力学混为一谈现象很普遍。有关实验方面,因长期受实验固有经验、同行认识传袭及教师个人惰性局限,教学时会将某些实验中的平衡建立想当然地认为是一个很慢或很快的过程,丧失了应有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导致认识片面化,出现一些实验事实性证据张冠李戴、胡乱佐证的乱象。所以,一线教师通过加强动力学等理论学习不断纠正和完善自身实验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化学教学中数字化传感设备的普及,基于传感技术进行教学研究方面的素材愈加丰富。其中,NO2和N2O4平衡的探究就是一个创意与争议并存的热题。习惯上,通过压缩(或拉伸)针筒时透光率(或压强)变化来说明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解读图1,一般认为t1压缩和t2扩体表现的峰a、 b,体现了变压后平衡移动并逐步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其他文献
1862年,倫敦皇家地理学会决定资助弗格森博士去非洲进行科学探险。弗格森博士头脑灵活,善于思考,无比钟情于科学事业。他决定和自己的猎人朋友肯尼迪、忠实的仆人乔一起乘“维多利亚”号气球穿越非洲,去探索尼罗河的发源地。假设你就是弗格森博士,快开始神奇的飞行之旅吧!
关键词:化学课堂;化学优质课;思维过程;思维发展  1问题的提出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者高阶思维形成、创新能力提升和精神影响为旨归,突出参与、体验和生成,并促进学习者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显然,基于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深度学习是建构观念、培养思维、提升探究能力的必由之路。发展学生思维
摘要:围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以安徽省芜湖市三所高中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芜湖市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反思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深化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式;问卷调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1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
亲子联欢会
摘要:传统“翻转课堂”设计存在内容难度定位不当、学情认识不清、流程编排考虑不周等教学问题。基于ADDIE 模型的化学“翻转课堂”设计,可克服设计缺陷,引导教师程序化地构建“翻转课堂”,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内容教学为例,具体呈现 ADDIE 模型对于“翻转课堂”设计的有效引导。  关键词:ADDIE模型;翻转课堂;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5–6
摘要:应用探究教学法进行“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教学。通过改进实验、补充实验,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更完整、更有说服力。实验设计由简到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体验“如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假说、检验理论”。合理安排交流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分组实验;教学设计;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11-0024-03 中图分
“我是一片有故事的树叶。”树叶快要融入泥土时,对身边的一只蚂蚁说。  蚂蚁仔细看了看她的叶脉,点点头:“我相信你的话,可以跟我讲一讲吗?”  “好,我希望我还能坚持讲完。”  “一定能的。”  蚂蚁边听边记下了这片树叶的故事:  春天的时候,树叶是嫩绿色的,柔软的。她听春雷唱歌,看春雨跳舞,春风轻拂她的脸,她就微笑着回应。  “我是第一个发现燕子从南方归来的。”  有一只燕子在她的身边停下来整理羽
自2006年英国大学学费上限提高到3 000英镑以来,学生要求增加教学接触时间的呼声越来越高。迫于学生的压力,一些院校已经开始为学生增加与教师接触的时间。  2008年4月,兰开斯特大学证实,学校已经对学生要求增加与教师接触时间的问题做出了反应,确保大二和大三学生每周与教师的接触时间不少于10小时。5月初,曼彻斯特大学决定,其学院中的两个系将为师生网上通信回复时间制定新的方针,鼓励教师在数小时内回
摘要:介绍“变异理论”运用的“分离”“类合”“对比”“融合”四种思维策略,提出“明确辨析的内容→确定变和不变的属性→选择四种思维策略”作为学习的一般路径,进而实现学生对于目标属性的学习。阐释运用该理论的三点认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创设“变”的学习空间是学生认知的原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是该理论价值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变异理论;初中化学;解题教学;实验探究  “变异理论
摘要:“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是我校构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和课下的小组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以“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为例,详细阐述了“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过程性评价更是凸显学生的能力考查。  关键词:“预习导航”教学模式;预习案;巩固案;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