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同时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素质检测成绩,我们科任教师也孜孜不倦,想方设法,费尽心思,根据自己多年的教法总结出了一套方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5
《道德与法治》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课程,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素质教育检测必考的一门课程。根据自己教学经历,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
一、 加强学习,教学理念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开学一周内,按时保质地制定出教学、教研组活动计划。认真按照校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教改新路,提高教学水平。以教研教材、教法、教學理论为主,努力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相关的理论的问题,并进行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课标、教改新动向。大家带着问题学,结合教学实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出专业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导航、护航作用。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当前的教学,努力在教学中贴近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将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体验,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写成论文、随笔、案例分析等。
二、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
四、 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组织年组教师互相听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 落实科研,教育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学科的繁荣借助于教育科研,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在认真总结得失的基础上,针对课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阶段计划,并将计划落到实处。通过深入、广泛地交流、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最喜人的是,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让教师迅速成长,同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自身的教学水平十分有用的。若问近几年的改革收获如何?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在教学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教学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2]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8(27):67.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5
《道德与法治》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课程,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素质教育检测必考的一门课程。根据自己教学经历,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
一、 加强学习,教学理念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开学一周内,按时保质地制定出教学、教研组活动计划。认真按照校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教改新路,提高教学水平。以教研教材、教法、教學理论为主,努力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相关的理论的问题,并进行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课标、教改新动向。大家带着问题学,结合教学实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出专业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导航、护航作用。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当前的教学,努力在教学中贴近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将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体验,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写成论文、随笔、案例分析等。
二、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
四、 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组织年组教师互相听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 落实科研,教育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学科的繁荣借助于教育科研,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在认真总结得失的基础上,针对课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阶段计划,并将计划落到实处。通过深入、广泛地交流、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最喜人的是,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让教师迅速成长,同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自身的教学水平十分有用的。若问近几年的改革收获如何?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在教学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教学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2]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