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产权结构模式的创新

来源 :当代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_BB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在产权不清、缺乏监督的机制下很容易变成母体大学或者出资方的“圈钱机器”,必将引发多方利益共损。优化独立学院的产权结构,强调举办高校没必要硬性找一个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来合作,并突出独立学院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将给独立学院带来三个转变:一是成为社会资金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聚宝盆”;二是真正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三是真正开创与政府、母体大学、合作企业方和社会共赢的新局面。
  【关键词】独立学院;产权结构;民办机制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贡献。截至2009年,我国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达241.4万人,占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1%,其中,独立学院本科生219万人,占民办本科学生总数的86.7%。
  1 创办独立学院的国家意愿和现实中的背离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是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进一步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创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在于:一是利民,即缓解国有大学的扩招压力,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利校,即为母体学校因贷款建校而随之出现的资金压力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母体学校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三是利国,即满足政府调整本、专科招生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意愿,同时又可减轻财政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26号令)颁布独立学院发展进入了规范办学时期。26号令明确界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26号令要求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办机制,由普通高等学校以有形和无形资源为股份参与创办,以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主要领导模式。26号令,关于独立学院的规范建设突出了“优”、“独”、“民”原则,更加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着力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加强调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更加强调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促进独立学院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栾兰、王续琨和常东旭,2010)。
  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涌现:违规招生,违规宣传;学位证书发放不统一;收取高额学费;不加节制地扩大招生人数,教学质量缺乏保证……。除少数独立学院外,大部分独立学院产权关系十分复杂与模糊,各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不明确,使独立学院产权处于公共领域,既制约了各方的积极性,又存在民事责任和债权、债务等诸多隐患。这一方面导致了部分高校的无形资产在运作中流失或贬值,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举办者对于资产回报公平性的怀疑。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都对国家、社会、母体大学、独立学院、合作办学方都有不利的影响,也是对国家意愿的背离!
  2 现有独立学院产权结构模式、内在矛盾和问题分析
  制度经济学家对于保持经济组织的效率已经形成如下共识:为了保持经济组织的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使通过私人努力所获得的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对私人的经济活动形成一种制度性的激励,从而使经济增长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产权关系决定生产要素的组合,产权结构决定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状态和可能达到的优化程度(吴华,2007)。把这个命题移用于分析独立学院产权结构,则需要分析独立学院教育活动中生产要素的产权主体的法律状态和产权主体在生产要素上产权权能的实现状态,以便在生产要素的产权结构和生产要素各种可能的组合之间发现一种普遍性的联系。
  2.1 产权结构现状
  根据投资渠道与合作方式的不同,我国现有独立学院产权类型或模式大致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母体大学是唯一投资方(如图1),即没有出资方,要么出资方就是母校的二级公司,有的租校园,有的就在母校内办学,实为“校中校”。有资料表明,国内80%左右的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公办高校资产投入或贷款投资的“校中校”,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真正独立的比例不到20%。二是母体大学不是唯一投资方(如图2),即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与政府、民营企业等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有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采用独立学院与单一民营企业合作,或与两家甚至多家民营企业合作,公办高校负责教学和管理,民营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有的高校采用“官—产—学”的产权模式,获得政府的经费与政策扶持,以及企业界的参与。模式一,显然不符合26号令的要求,这种模式下的独立学院必须进行改变;而模式二,表面上看符合26好令的要求,但是内在矛盾比较激烈,也会引发各方利益博弈,下面对此详细分析。
  2.2 内在矛盾
  2.2.1 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矛盾
  用市场方式解决高等教育资源扩张的投入问题.用市场力量置换行政力量在推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扩大上的主导地位,以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制度性优势,更有效地吸引和配置社会资源,探索和寻求更为全面与合理的教育发展社会公共参与机制。是试办独立学院的正确初衷,也是独立学院这一新模式设计的合理出发点(秦惠民,王大泉,2005)。公办必然要保证教育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社会效益的公益性,而民办内在的资本逐利性又要寻求投资资本的合理回报,因而公益性与营利性不仅是独立学院发展中的外在办学行为的冲突问题,也是内含在教育改革中市场在教育领域延伸的边界问题的矛盾表现。
  2.2.2 人力资本没有像其他资本一样拥有同样的资本权益
  尽管大家都承认以独立学院院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经营能力和以骨干教师为代表的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是决定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但是,由此表现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像其他资本一样在独立学院产权结构中占据一个合理位置,这成为影响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从产权所具有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来分析独立学院院长和教师的人力资本没有进入独立学院的产权结构必然要降低相关人力资本效率的发挥。优质教育服务的提供同样依赖于教育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也需要在充足的资金、优秀的教师、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校文化、学校品牌、社区环境等要素之间形成合理的结构。充足的资金、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优秀的教师所构成的学校教育活动的要素组合,应该是学校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必要条件(吴华,2007)。促使“充足的资金、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优秀的教师”结合起来的机制是什么?或者说,不同生产要素、不同资本的所有者是如何走到一起来的?走到一起来以后,又是如何形成独立学院竞争力的?不难看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突出学校中的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具体地说,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既依赖于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2.3 引发的问题
  2.3.1 独立学院的困扰
  (1)不能很好利用母体学校优质资源,不能灵活采用合适的激励模式,难以留住核心人才。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相互之间实质上存在一种利益的博弈。借助母体学校师资、外聘教师依然是独立学院最常用的做法,但是教师素质、教学质量都没办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独立学院师资普遍存在良莠不齐、受制于人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
  (2)投资方唯利是图,不能体现教育公益性。一些独立学院的出资人把投资教育看成是赚钱的捷径造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很难顾及长期的教育质量。
  (3)缺乏有效管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很多独立学院的母体大学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等都仿照母体大学进行。开什么专业,授什么课,大多都由母体大学负责,缺少来自用人单位方面力量的参与,也缺少社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结构的参与。独立学院没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成长为“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也缺少了很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环节,自然在就业竞争中失去了独立学院的特有优势(包万平,2010)。
  2.3.2 母体学校的忧虑
  (1)养大的孩子送人,每年只能从中获取15%左右不等的经济回报,不值得。
  (2)挤占优质教学资源,影响母体学校的办学质量、品牌声誉,同时影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的高薪聘请会分散老师精力,对公办高校教学质量形成冲击。如有的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主要由母体学校的教师承担,学院各系的主任也都由母体学校的教授兼任,当然会影响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3)若是独立学院做大做强,就亲手培养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很难想象,一流大学办的独立学院会让独立学院的学术水平超过自己,会让独立学院的专业优势、学科优势超过自己。
  2.3.3 合作方的不满
  社会民间资本参与高等教育投资的动机,就是看中民办高等教育的广阔市场“钱景”。教育部26号令第八条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资产负债率低于60%。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个人总资产不低于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不少于1.2亿元”。这一条对社会力量的经济实力作了具体要求。然而,这样的社会力量实在难找,真有钱、真心投入、真心热爱教育的企业家太少。社会资本介入办学希望得到利息和利润回报,而独立学院公益性事业的教育本质必然不能民间资本逐利最大化的要求。事实上,江、浙、黑、吉、辽等省独立学院大多有社会投资,学费按比例分成,结果又在纷纷撤离。
  2.3.4 国家和社会的担心
  独立学院头顶母体公办高校的“金字招牌”,能够赢得考生家长的心理认同;因民间资本的注入,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接近市场需求。因为部分学校顶着名校的“金字招牌”乱收费、乱招生,聚财敛财。独立学院合作办学各方面临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风险,一旦发生民事责任和债权债务纠纷,将给普通母体大学带来很大的麻烦、社会影响恶劣等等各方利益共损。
  3 独立学院产权结构的创新模式
  甘德安(2005)认为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位既不姓“公”,也不姓“私”,而是姓“社”、“社会资本”的社,服务社会的“社”、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为实现这个定位,学院在产权结构上要形成公立学校的无形资产、投资方的实物资产和专家教授所代表的社会资本(或者说人力资本)的产权结构。只有举办方和投资方的独立学院,投资双方会撕裂独立学院。据此,独立学院的产权结构应包括三种资本。其一是知识资本,体现独立学院母体学校的无形资产,包括独立学院的师资和专业建设;其二是实物资本,体现的是投资方的利益;而第三种是人力资本,体现专家教授的知识、经验和奉献。正是这三条构成了人才的人力资本。吴华(2007)认为人力资本化的路径有:与成员权挂钩的资本化,即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在校期间拥有学校资产收益的分享权,但并不拥有学校资产的所有权,在校长和教师离校时此项权利就自动终止;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出资关联的资本化,即只要校长和教师出一笔钱用于学校运营,就可以按预定比例或者收益率拥有学校资产收益的分享权,但与第二种方式一样不拥有学校资产的所有权,学校在校长和教师离校时返还他们的出资,同时终止他们的收益分享权。
  当年,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时,同步实施员工持股是改制时的普遍做法,而这一做法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独立学院改制时应充分认识到教职工持股是一种重要的制度资源,因此,我们提出产业结构的创新模式,参见图3。这种模式,认为独立学院的股权应该分为四个部分:母体学校、合作投资方、母体学校核心人才和独立学院教职工。
  举办高校是否有必要硬性找一个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来合作呢?是否还有必要吸收社会资本进来呢?通过前述,引进社会资本,很难平衡资本逐利性和自身经营的风险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冲击,而且这种优质的社会资本很难引入,所以应弱化合作方在股权中的比例或者不要硬性引入。但我们要关注人力资本在高校的重要性,派送部分股权给母体学校的核心人才,部分股权给独立学院的全体教职工。甘德安(2005)认为公立大学现在收管理费的做法,一定要转化成股份,这部分股份可以是公立大学占有,也可能是社会化由社团组织占有,因为公立大学的资产是纳税人的税收转化而成的,再回馈社会也是十分正常的。当然,我们也认为这部分股份转化成教职工的股份更加符合现实。
  3.1 对国家的好处:发挥独立学院整合社会资源办学的有效方式,大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先后开展了“211工程”、“985计划”等一系列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不惜重金投入,而其他院校日渐被边缘化,面临着更大的财政和生源压力。独立学院优势就在于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承担为地方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独立学院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自己的财政资源和教育资源。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独立学院建设与运行经费主要靠学费、银行贷款及建筑商、材料供应商的垫款。由于不少独立学院投资方缺乏资金,或者融资出现问题,在不断转卖与公立大学签订的关于独立学院的合作协议,而且是在信息不对称,不断溢价的情况下转卖合同,导致不少独立学院和公立大学的无形资产受到侵犯并隐含社会稳定问题。   3.2 对母体学校的好处:稳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声誉以及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母体学校占有的股权份额将会扩大,经济效益稳定提升。母体大学的核心人才激励政策力度更大,将提升学校精英的忠诚度,从而可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升母体大学学生的培养层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母体大学的发展将会更好。
  3.3 对出资企业的好处:良好的企业品牌、稳定的经济效益以及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资源
  若出资企业的股权弱化,不会引发独立学院控制权之争,出资企业反而不会追逐直接的利润回报,而是追求企业的品牌形象、订单式员工的培养等无形价值诉求。而这些将会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自然也会给出资企业赢得一份不错的稳定经济收益。
  3.4 对独立学院的好处:各个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1)依法办学,吸纳优质资源
  周济部长指出独立学院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中,首先是“优”。这表现在独立学院的资源一方面来自于现有公办高校良好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以及好的管理模式和有余力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力量,他们有好的资金、资源和办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带来民营的机制与活力。
  (2)充分引进和汇聚人才
  独立学院自己的管理团队,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他们对学校的决策要有发言权。独立学院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是出资者资本,还应包括拥有能为学院创造财富、声誉和品牌的教职工。独立学院教职工持股,这样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改变雇佣观点,大家绑在一条船上,这是团结教职工的办法。给独立学院不同教职工派送不同份额的股权,这种激励措施,必然能充分引进和汇聚人才。
  (3)教职工合理合法提高个人收入
  通过上面的分析,独立学院这块蛋糕会越做越大,独立学院根据各自份额的股权,必然能合法提高个人收入。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进行独立学院的产权结构创新,突出独立学院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将给独立学院带来三个转变:一是成为社会资金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聚宝盆”;二是真正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三是真正开创与政府、母体大学、合作企业方和社会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廉军.非营利性:独立学院最重要的社会属性[J].现代教育管理。2009(5).
  [2] 陈通, 廉军: 独立学院的功能结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郭丽君.独立学院产权制度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7(3):91-93.
  [4] 张卫良、黄波.产权、投资方和内部管理机制——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0-131.
  [5] 阙海宝.独立学院产权的制度设计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7):81-83.
  [6] 徐文.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分析[J].理论月刊,2004(6):147-148.
  [7] 吴华.”股份制办学”研究——历史回顾与产权结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0-119.
  [8] 甘德安. 构建独立学院多边治理体系[N].光明日报, 2006-07-29.
  [9] 包万平.独立学院应独立发展[N].科技日报, 2010-07-2.
  [10] 栾兰,王续琨,常东旭. 独立学院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战略构想[J].教育科学, 2010(1)
其他文献
赵友萍,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画家。她成名于上世纪6()年代,那时她的《代表会上的女委员》《百万农奴站起来》以及《卡佤族的少女》(又名《李小二》)、《民兵扎西次典》等作品,以
《北京教育》关注优质教育、品牌学校,也关注让教育优质、让学校成为品牌、让学生感受温暖的那些人,呈现首都优秀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讓更多的教师在这里发现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  这些年,我们先后推出了“教坛星座”“名师访谈”等栏目,发掘优秀教师背后的故事。2014年,“首都教育品牌”栏目设置子栏目“人物”,每期报道一位北京市特级教师,解码特级教师为什么成为特级教师。至今,“人物”栏
期刊
谢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尤其擅长肖像画.作为“巡回展览画派”和“艺术世界”两大团体的中坚力量,谢洛夫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导向性的创新者”,在艺术上的创新对此后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组织保障。能否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关系到能否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合格建
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而人才的质量取决于教育机构的培养策略.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动漫专业应以教学改革为主体,加强与刊物、网络、电视台、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
从近百年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形式和风格上,大致涵盖了西方数百年的艺术样态。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油画的水平与人们对它的期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通过精湛的
作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管的行业杂志《北京教育》,与新中国同龄,记录了北京教育70年的成长历程。几乎所有的北京教育人也都伴随着这本杂志的成长而发展。我2003年开始与《北京教育》杂志结缘,此后从普通作者到专栏作者,从读者到评刊员,可以说16年来,《北京教育》杂志一直伴随着我的事业发展,成为助力我工作的良師益友。  《北京教育》杂志是一本具有专业担当精神的专业杂志。每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专业受众和社会责
期刊
【摘要】纵观整部中国美术史我们不难发现,除元代以外,以少数民族画家为主导或以少数民族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都处于画史的边缘地带,直至上世纪30年代,少数民族美术才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从最早对民族民俗风情的描绘,到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化的表现,再到现当代艺术家对民族深层文化的重新探讨与审视,少数民族美术经历了由表及里的逐层进化与发展,突破了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行为手段的圭臬,走上了民族精神的现代探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