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汉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遵循运用语言的准则,提高汉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句中的“亦”应写作“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 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语言当然也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工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逻辑和词章,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进步和提高,精益求精!
  
  收稿日期:2014-05-17
其他文献
【摘要】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爱是班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你的爱可以缩短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优秀学生更优秀,使犯错误的学生容易和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尽快改正他的错误。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爱优秀生,更要爱后进生。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千万别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对他们 “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后进生的转化就大有希望。  【关键词】爱优
期刊
【摘要】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映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因而,初为班主任的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打交道时,就要争取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映象。那么要我们的班主任如何做才能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映象”呢?只要你注意了自己的第一次“亮相”时的仪表;做好第一次“施政演说”;上好第一次课;利用第一次板书的机会成功的“推销”自己,就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比较完美的形象,从而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
期刊
【摘要】实验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不怕困难把它学好。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创新教学,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教学方法     1.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是产生创新动机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研究教学方法,发展学习兴趣,发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是培养21世纪的新型社会人才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学习并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质。现在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长远来看是有害的。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以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  1.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课本  课本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入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现状;改革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特色及工学结合,以满足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对英语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这既限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
期刊
【摘要】当前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急需大量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本文从文明礼仪方面探讨交际,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提高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文明礼仪从小做起,那么就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更好。  【关键词】文明礼仪;跨文化交际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化”、“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字眼已在中国广泛使用。从中国访问与旅游的外国人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拳击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绝大多数运动员属于业余或半职业化状态,全国每年只有两、三次比赛,几年下来也不过20多场赛,我国拳击尚没有形成职业化体制,要想提高运动员水平,必须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次数,建立职业化体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竞技体育职业化也是大势所趋,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先后走上职业化道路,这符合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调查访问法
期刊
【摘要】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具体表现所作的表扬和批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学结束后实施终结性评价,更多地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和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手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评价观的精髓。要达到新课程的理念,良好的评价体系就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小学生的个性还正在形成和发展中,在性格特点、做事态度、兴趣爱好、各种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的这些个性特点不只是遗传所决定的,主要是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的作用,长期塑造而成的。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共同特点外,还要考虑到同年龄学生个性上的差异。针对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