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性格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因各自的个性性格以一个特殊的形象屹立于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其实,许多经典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些个人性格常常让我们喜爱不已,当看到最后的结局又让我们扼腕叹息。
关键词:梁山好汉;个性性格;时代性格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09-01
金圣叹先生曾说过:“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十个人都写出来。”[1]这几句话道出了这部小说的引人入胜之处,即成功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凸显出了小说的美感。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通常让我们喜爱不已,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时代性格又让我们唏嘘不已。
下面我先以武松、林冲为例比较一下水浒人物具体个性性格。
一、“武艺高超”“行侠仗义”是人们喜欢这些英雄的主要原因
我们先看看林冲出场的主要形象,“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2]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到后面“五虎上将”屡立奇功让我们领略了其高超武功。而武松刚出场时,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这似乎是作者故意为之,以一个“无赖”的形象把武松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后面的继续描写中我们看到“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等,一个武功高强的高大形象深深留在我们心中。当然,仅仅武功高强是不够的,一颗“行侠仗义”的心才是人们的武侠情结的关键。林冲和武松则是一个典型的侠义之士出现在人们眼中,打虎景阳冈,血溅狮子楼……哪一件不了的?哪一件不豪杰?为人们除一害,为兄弟义无反顾,这等侠士读者怎会不喜欢。
一个英雄应该具备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条件,硬件就是高强的武功,只有具有这个条件才有能力做英雄应该做的事;软件是一颗行侠仗义的心,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大方向不能错,武功再怎么高强,却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就走向了侠士的对立面。正因为林冲、武松高强的武功,侠义之心,才使这些梁山好汉成为人们喜欢并崇拜的对象。
二、“刚强”与“软弱”让我们对他们的本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林冲的整体性格可以用“绵里藏针”来形容。绵里藏针是说一个人虽然外表上显得柔弱, 但是内心隐伏着刚强。“人的性格在社会活动中才有最丰富的表现”。[3]林冲的软弱性格在前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林冲的妻子在岳庙被当众调戏,当他林冲知道后一看是高衙内而不敢打他,身负绝技的林冲却无可奈何,表面上看是他的软弱,本质上是对封建势力的低头。但林冲的性格还是透漏着刚强,在陆虞侯的面前,林冲的刚强性格表现得淋漓极致。在牢中林冲和武松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差拨指着林冲骂到:“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诺!你这厮在东京做出事来……”[4]把林冲骂的狗血淋头,哪里敢抬头答应,马上取出银子,实施贿赂。武松在牢里面也得到消息,只要有使些银两送与差拨与管营,可以免去杀威棒。武松把差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是何等的霸气,何等的让人钦佩。从中可以看出林冲的软弱,武松的刚强。火烧草料场中,林冲从山神庙里冲出去把他们三个人都杀了,此时林冲的软弱一去不复返,刚强的性格达到顶峰。在这里不评说哪种性格的好坏,林冲长期居于官场,对封建礼法有太多的顾忌,在后期被压迫得实在忍无可忍在起来反抗,作为男子的刚强自然会显露出来。正是这些性格塑造的栩栩如生,成为了文学作品长廊中的典型形象才使人们对梁山好汉喜爱不已。
三、“粗中有细”的特征成为一大亮点
俗话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但有时候应该也必须拘一下小节,梁山中的许多英雄正是因为“粗中有细”的性格救了自己的性命。金圣叹说“武松粗卤是豪放不受羁约”[5],武松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但后面的发展又体现出其机警的特点。在杀西门庆一节中,武松寻到西门庆喝酒的雅间外,进屋前,他先在窗眼“张”一下,当时武松内心该是何等地愤怒,可是一旦临近格斗,他马上冷静下来,这个“张”字成为武松粗中有细的点睛之笔。
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物具有让人们喜欢的个性性格特征,这些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成就了这个作品,也使人们在书中找到了一些自己想做而不能为之的事情。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的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当初那些天神般让我们喜爱、敬佩的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不经让我们深深叹息。究其原因,时代性格“忠孝义”注定他们会走上一条不归路。下面我们撇开这些好汉身上的具体性格,具体谈谈让他们成为悲剧的时代性格。
儒家体现出的“忠义”中赋予在这些英雄身上的时代性格注定了起义的失败性。在《水浒传》中受封建忠义思想毒害最深的事宋江,他也是造成起义失败的罪魁祸首。宋江出身于封建家庭,遭受这种思想的毒害自然难以避免。他的思想决定了他想招安,走向统治者。总体上可以说,封建礼教下的“忠孝义”思想毒害了整个梁山的首领,封建思想把人们固定在“忠孝义”这个圈圈中,他们的努力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只是离悲剧更近一些。
相信我们再读《水浒传》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招安前觉得梁山好汉豪气冲天,但后面读起来有点心酸、心痛。甚至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水浒传》的前半部分对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描写比较多,或者说,是从道、佛、墨三家中体现的“忠义”思想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比较明显。《水浒传》后半部分则以归顺朝廷为大背景,从儒家思想中包含着的“忠义”思想使梁山好汉慢慢走向了生命的毁灭。
一部《水浒传》,写出了宋朝的种种。我们领略梁山好汉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风采;我们羡慕他们聚集在一起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场景,同时,也见证了他们为了“忠义”的理想一步步走向灭亡。读完《水浒》,不经长叹“胸怀壮志未破封建禁锢,英雄悲路阅罢仰天长叹!”
参考文献:
[1]武小新.金圣叹的个性与他的《水浒》点评 [J].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7)。
[2]施耐庵.水浒传 [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美﹞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4]施耐庵.水浒传 [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5]金圣叹.金圣叹批评版水浒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6]论语[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
[7]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墨翟.墨子·尚贤[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
关键词:梁山好汉;个性性格;时代性格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09-01
金圣叹先生曾说过:“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十个人都写出来。”[1]这几句话道出了这部小说的引人入胜之处,即成功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凸显出了小说的美感。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通常让我们喜爱不已,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时代性格又让我们唏嘘不已。
下面我先以武松、林冲为例比较一下水浒人物具体个性性格。
一、“武艺高超”“行侠仗义”是人们喜欢这些英雄的主要原因
我们先看看林冲出场的主要形象,“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2]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到后面“五虎上将”屡立奇功让我们领略了其高超武功。而武松刚出场时,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这似乎是作者故意为之,以一个“无赖”的形象把武松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后面的继续描写中我们看到“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等,一个武功高强的高大形象深深留在我们心中。当然,仅仅武功高强是不够的,一颗“行侠仗义”的心才是人们的武侠情结的关键。林冲和武松则是一个典型的侠义之士出现在人们眼中,打虎景阳冈,血溅狮子楼……哪一件不了的?哪一件不豪杰?为人们除一害,为兄弟义无反顾,这等侠士读者怎会不喜欢。
一个英雄应该具备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条件,硬件就是高强的武功,只有具有这个条件才有能力做英雄应该做的事;软件是一颗行侠仗义的心,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大方向不能错,武功再怎么高强,却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就走向了侠士的对立面。正因为林冲、武松高强的武功,侠义之心,才使这些梁山好汉成为人们喜欢并崇拜的对象。
二、“刚强”与“软弱”让我们对他们的本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林冲的整体性格可以用“绵里藏针”来形容。绵里藏针是说一个人虽然外表上显得柔弱, 但是内心隐伏着刚强。“人的性格在社会活动中才有最丰富的表现”。[3]林冲的软弱性格在前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林冲的妻子在岳庙被当众调戏,当他林冲知道后一看是高衙内而不敢打他,身负绝技的林冲却无可奈何,表面上看是他的软弱,本质上是对封建势力的低头。但林冲的性格还是透漏着刚强,在陆虞侯的面前,林冲的刚强性格表现得淋漓极致。在牢中林冲和武松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差拨指着林冲骂到:“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诺!你这厮在东京做出事来……”[4]把林冲骂的狗血淋头,哪里敢抬头答应,马上取出银子,实施贿赂。武松在牢里面也得到消息,只要有使些银两送与差拨与管营,可以免去杀威棒。武松把差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是何等的霸气,何等的让人钦佩。从中可以看出林冲的软弱,武松的刚强。火烧草料场中,林冲从山神庙里冲出去把他们三个人都杀了,此时林冲的软弱一去不复返,刚强的性格达到顶峰。在这里不评说哪种性格的好坏,林冲长期居于官场,对封建礼法有太多的顾忌,在后期被压迫得实在忍无可忍在起来反抗,作为男子的刚强自然会显露出来。正是这些性格塑造的栩栩如生,成为了文学作品长廊中的典型形象才使人们对梁山好汉喜爱不已。
三、“粗中有细”的特征成为一大亮点
俗话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但有时候应该也必须拘一下小节,梁山中的许多英雄正是因为“粗中有细”的性格救了自己的性命。金圣叹说“武松粗卤是豪放不受羁约”[5],武松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但后面的发展又体现出其机警的特点。在杀西门庆一节中,武松寻到西门庆喝酒的雅间外,进屋前,他先在窗眼“张”一下,当时武松内心该是何等地愤怒,可是一旦临近格斗,他马上冷静下来,这个“张”字成为武松粗中有细的点睛之笔。
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物具有让人们喜欢的个性性格特征,这些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成就了这个作品,也使人们在书中找到了一些自己想做而不能为之的事情。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的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当初那些天神般让我们喜爱、敬佩的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不经让我们深深叹息。究其原因,时代性格“忠孝义”注定他们会走上一条不归路。下面我们撇开这些好汉身上的具体性格,具体谈谈让他们成为悲剧的时代性格。
儒家体现出的“忠义”中赋予在这些英雄身上的时代性格注定了起义的失败性。在《水浒传》中受封建忠义思想毒害最深的事宋江,他也是造成起义失败的罪魁祸首。宋江出身于封建家庭,遭受这种思想的毒害自然难以避免。他的思想决定了他想招安,走向统治者。总体上可以说,封建礼教下的“忠孝义”思想毒害了整个梁山的首领,封建思想把人们固定在“忠孝义”这个圈圈中,他们的努力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只是离悲剧更近一些。
相信我们再读《水浒传》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招安前觉得梁山好汉豪气冲天,但后面读起来有点心酸、心痛。甚至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水浒传》的前半部分对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描写比较多,或者说,是从道、佛、墨三家中体现的“忠义”思想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比较明显。《水浒传》后半部分则以归顺朝廷为大背景,从儒家思想中包含着的“忠义”思想使梁山好汉慢慢走向了生命的毁灭。
一部《水浒传》,写出了宋朝的种种。我们领略梁山好汉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风采;我们羡慕他们聚集在一起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场景,同时,也见证了他们为了“忠义”的理想一步步走向灭亡。读完《水浒》,不经长叹“胸怀壮志未破封建禁锢,英雄悲路阅罢仰天长叹!”
参考文献:
[1]武小新.金圣叹的个性与他的《水浒》点评 [J].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7)。
[2]施耐庵.水浒传 [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美﹞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4]施耐庵.水浒传 [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5]金圣叹.金圣叹批评版水浒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6]论语[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
[7]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墨翟.墨子·尚贤[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