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死因再探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才诗人海子离开我们近20年了,对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试图从多角度,引进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系列观点对海子死因进行探究,力图寻找出一条明晰可靠线索对海子死因进行探索。
  关键词:海子;死因;精神动力学
  
  一、海子之死是个悲剧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版的诗集有《土地》(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
  《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至龙家营段铁路卧轨自杀,年仅25岁。15岁从安徽农村考到北京大学读法律,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教授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在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海子的死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生前诗歌对人们的影响,以及死时选择的方式。他的诗歌理想也感染每位有着中国诗梦的中国人。因此海子也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绝无仅有的巨型史诗的构建者,不仅在艺术上是位先行者、竞技者,而且在精神上也是一位极其纯粹的诗歌赤子”[1]。鲁迅这样讲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2](P164)。海子的死不是上演给我们的一幕悲剧的话剧,而是活生生的美的东西在我们面前逝去,采取极为残忍的卧轨的方式。美丑的巨大对比彰显悲剧的震撼力。他的死是个悲剧,震撼着我们,也鞭策着我们弄清他死的真正原因。
  
  二、前人对海子死因的几点意见
  
  海子为什么会自杀,众说纷纭。总结前人无非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海子练气功,走火入魔。“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海子89.3.25”[3]有人以此日记作为铁的证据。尽管我们认定是海子写的,甚至声称是清醒的,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仿佛进入了武侠虚幻的世界。我想在这样一个年代里,这样的因由决不至于置海子于死地。
  其二,性格孤僻,抑郁成疾。这也是只看到表面现象,性格孤僻对谁而言?我们可知道的有骆一禾、西川、苇岸这样的朋友,抑郁确实是个危险的倾向,但不能成为他死亡的绝对因素。
  其三,失恋打击,承受不起。这样的情况或许在年轻的海子身上有可能出现,但这种因素只是单一的。
  其四,天才的诗人,天才的诗歌,但在那个年代并不被主流诗歌文学界所认可接受,用身体殉职于自己的理想,此乃海子殉诗说。[4](P56)对于海子的诗歌理想,我们是不会怀疑的,海子也有不被同行所认同的时候,甚至羞辱过,但对于构建他自己的诗歌王国的决心是不容怀疑的,他自己也從来没有放弃过,不然也不会留下近300万字的诗作。
  以上也多少揭示出了一些原因,但都不够。
  海子生前最好的朋友主要有三个人,都是诗人。骆一禾、西川和苇岸。最为亲密乃为骆一禾。可惜没有看到骆一禾写下的关于海子死的回忆,但也有,不完整,用了个词“赤子”,主要是在1989年5月31日,骆一禾也去世,距离海子3月26日是多么的短暂啊。苇岸和海子交往也很多,据苇岸回忆,海子卧轨之前曾经找过他,但是苇岸并没有注意到有什么异常情况,等到苇岸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海子卧轨一星期之后了。西川的回忆应该最为可靠,一来,二人关系密切,都是天才的诗人,二来西川本来为北京人,据回忆,海子离开北京前往山海关,在火车站附近,西川母亲似乎看到过匆忙的海子。在西川和苇岸的回忆中关于海子死因分析的比较多。我还是赞成西川的分析。
  1、回忆讲道海子有天晚上和同一教研室的同事喝酒,酒后讲了自己恋爱过的那个女孩子的许多事情。第二天酒醒,海子后悔不已,说对不起那个女孩子,不应该向那些平时自己都看不起的人面前讲那些事情。这事情后,海子跑到苇岸那里说了此事。几天后就去了山海关,事情就发生了。应该来讲,失恋将是直接原因。
  2、两人的回忆看来,海子生前的朋友并不多,那种既是朋友也是事业上知己的,也就骆一禾、西川、苇岸等人了。多数人,海子和他们的交流是肤浅的,甚至是没有交流的。平时除了上课海子就喜欢和这几个知己谈论诗歌,要不就是彻夜的写作。在短暂的大概7年的写作时间里留下了300多万字的诗歌。从这里看到,海子还是个不愿与人交往比较闭塞的人,性格上来看应该主要方面还是内向的,性格孤僻应该占一部份。
  
  三、笔者认为:海子的自杀意识比较浓,失恋的导火索加剧了海子的死亡
  
  第一,海子生前仅仅三篇日记留下,其中一篇就写到他差一点就自杀了。西川在回忆时这样写到,“我在《怀念》中已经引述过海子于1986年写下的一篇日记,那篇日记记于他一次未遂自杀之后”[5]
  第二,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分析一下,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自杀的情节,尤其以殉情居多。也让很多诗人有了自杀情结,屈原投江等。传统文化的自杀情结沉淀,《梁祝》二人化为蝶,《孔雀东南飞》焦、刘二人也以双双殉情结束,以及少数民族当中的殉情情结都曾经出现过,例如,昆明西郊西山和滇池的美丽传说,女子化作西山静静躺在那里,小伙子化作绵绵流淌的滇池水绕在西山周围,这也是一种殉情。西方也有许多诗人、作家以自杀结束生命的,海明威饮弹自杀,萨福跳海;叶赛宁自缢;迪伦·托马斯不断地给自己灌酒;西尔维亚·普拉斯打开自家的煤气;哈特·克莱从船上跳下水去……海子通晓中外哲学,中西传统文化都应该比较了解,像这样结束生命的方式在中国被歌颂过,在西方也时常发生,这就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尤其是对叶赛宁,海子是很熟悉也是很敬重的诗人,叶赛宁对海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就海子个人而言,他的诗歌充满着死亡意象,写过《死亡组诗》。诗歌内容来看,“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5]中国人是讲避讳的,从不轻易在口头上提“死亡”这样的字眼,可以说,海子对“死亡”用情太深,“在死亡意象、死亡幻象、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巨大的暗示。”[5]海子把死亡看成普通的事物,海子选择死亡也不是难以诀别的事。海子之所以选择卧轨的方式结束生命,西川分析的很有道理。“海子选择卧轨,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在诸多可能选择的自杀方式中,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的一种方式。”[5]这也与海子的诗歌理想是一致的,海子所追求的就是构建宏大的中国式的史诗,是纯粹的诗,诗歌是崇高的。豫剧大师常香玉有句“戏比天大”的名言,在海子那里是“诗比天大”。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一开头就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6](P2)一个人自杀的行动是在内心中默默酝酿着的,犹如酝酿一部伟大的作品。但这个人本身并不觉察。对于在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的海子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往往会有自杀念头,尤其那些视爱情为神圣的人,他们选择以死殉情的几率就更大了。
  第三,从精神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弗洛伊德认为自杀与抑郁症一样,是罪恶感和侵略感转向自身的结果。”[7]海子的罪恶感,是他讲了他和以前的女友的事情,并且是在他认为他自己都看不起的人面前讲起的。侵略感无从了解,是否可以大胆解释为对夺走自己女友的男人内心里的一种报复呢?我们所了解的,他最后一位女友曾经是他的学生,仰慕他的诗歌,两人走到了一起,但是毕业后,女友去了深圳,不久就结婚了,并且很快出国了。曾经的女友嫁作他人妇,近日来到海子面前要与海子做个告别。随后,海子为她写下了诗篇,并于醉酒之后在同事面前讲起了往事。这种侵略有来自对同事的蔑视,有对夺走自己爱人那个男人的愤恨。所有这些都转向了自己。转向自己,也就选择了死亡。
  “还有一种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认为自杀的人实际上是在谋杀,他们把另一个人的自我或本体掺和进了自身,并通过杀死自己来处置这个他所愤恨的人。”[7]海子之所以被认为是个性格孤僻的人,这和他的大多数同事的交往少有关,同一个科室的同事,在海子看来是低俗的,甚至是庸俗的,他们也无从理解自己的理想,更无法理解在同事眼中看来是奇怪的行为举止。海子是不轻易在这些“庸俗”的人面前谈起自己感情问题的,由于是酒后,愧疚难当。根据弗洛伊德的“利比多”转移观点,海子可以采取文学创作,同时也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向对方疯狂的发泄,而我们看到的海子不是歇斯底里的,所有的仇恨,对同事的,对情敌的都转向自己,只有杀死自己,来处理对他所愤恨的人。
  海子辞世近20年了,长居昆明的年轻诗人余地也抛下妻儿刚刚离世。海子的死是个悲剧,更是我们这个时代诗人的悲剧,诗人的死因是多种的也是复杂的,诗人是个崇高的名词,也是崇高的职业,更是崇高的理想。探索他们的死因是为了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
  [1]祝涵杰.对海子死亡哲学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王得后,钱理群.鲁迅杂文全编·上编[Z].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2.
  [3]诗人海子遗书.新雨丝电子文库.[EB/OL].http://www.ctestimony.org/112/lastwill.html.
  [4]王飞.倾听生命深处的声音——再谈海子自杀悲剧[J].现代语文,2006.7.
  [5]西川.死亡后记[J].诗探索,1994,3.
  [6](法)加缪著、杜小真译.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荒谬与反抗论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EB/OL].wwww.zikao.cnks.net/bjcj/jiaoyuxue/200701/13684.html.
其他文献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缴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帐外,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200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随后,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了一系列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小金库”专项治
期刊
摘要:现场分析是对现场勘查情况的总结,是现场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分析的准确性对分析研究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认定案犯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关系到刑事技术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整个侦查破案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现场分析;准确性;指导破案;发挥作用  犯罪现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结束时,勘查人员根据现场实地勘查和现场访问的材料,对发生案件的现场事实和与此有关的
期刊
资金安全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也是财务工作的难点。近年来,国家金融改革对资金安全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给军队资金供应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问题。在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军队资金安全管理,改善资金宏观调控效果,提高防范和控制军队资金风险能力,更好地为部队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一、当前军队部队资金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预算经费和预算外经费统一核算。为了适应会计改
期刊
现行探亲路费指标管理办法,比较好地保障了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促进了部队的稳定,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但客观存在的标准低,管理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给探亲路费的指标管理带来了不便。在充分认识当前探亲路费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应立足现有标准,管好用好探亲路费。  一、深入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官兵的法规意识  探亲路费的供应保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现有标准,加大探亲路费管理力度,对保持
期刊
摘要: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时代与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高级领导开始,蓄积能量,不断释放,引领风尚,促进根本改变。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正能量;释放  中国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唐代著名的谋略家赵蕤说:“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概括起来就是加强作风建设需要从领导干部
期刊
摘要:为有效解决武陵地区“三农”问题,繁荣武陵地区农村经济,引导武陵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从构建合理的股金结构、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规模化经营、加大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四个方面积极促进武陵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关键词:武陵地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一、武陵地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1、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获得规模效益。在市场中,农户要与其他市场主体如农户、企业、政府进
期刊
摘要:实际工作中,我们保存数字图像的方法通常是先存到计算机的硬盘中,然后定期的或者等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使用刻录机刻录到光盘中存档,以方便随时查阅、浏览。不过刻录不仅仅就是把刻录盘放到刻录机里面进行刻录,还需要正确地使用。  关键词:数字图像;刻录;保存;映像  数字图像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灵活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的公安图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保存数字图像的方法通常是先存到计算机的硬盘中,然后定期的
期刊
摘要:《保密法》是全体公民履行保密义务的法律依据,是制止泄密违法行为,准确有力地打击各种泄密犯罪行为的法律武器。我们在测绘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不同于一般社会人员,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接触国家地理信息秘密的事项多、知密的范围广,所以在保密方面必须有特别的要求。  关键词:保密;测绘  为了加强对测绘成果的管理,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测绘成果的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城市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速发展,建筑物的基础越来越深,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的开挖很可能引发的基坑周边地表变形,影响相邻建筑,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极大危害。需要加强基坑监测,保障基坑顺利施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深基坑;基坑监测  一、深基坑工程  1、深基坑工程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与普
期刊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集散型控制系统和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并在体系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形式与它所控制的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不同的被控对象和不同的要求,应有不同的控制方案。在自动控制领域,目前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两种主要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集散型控制系统和现场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