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芬堡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17世纪时,中国景德镇的薄胎瓷传入欧洲,史书《陶记》中有载:这种瓷“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磐”,在欧洲价值连城。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作用下,我们的陶瓷渐渐为日常生活所用,未能进入高端市场。而受到中国启发的欧洲陶瓷,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他们将陶瓷应用于装饰,并赋予它更多艺术化的尝试。其中最为顶级的作品,莫过于为皇室设计使用的“御用瓷”。这些限量而作的精品,成为继古董,油画之后,新一代的博物馆宠儿。
  今天,我们将介绍陶瓷在欧洲的发展历程,以及坐落在慕尼黑皇宫中的陶瓷工房——宁芬堡。
  中国“白”远渡欧洲
  在年初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的联展上,有几件展品让人颇有印象:一只大啤酒杯上面画着船和一面瑞典国旗,这是由一名在1785年困在海南岛的瑞典水手订做的;另有一只同年的潘趣酒碗,上面画着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海战场面;还有一只色彩斑斓的盘子上,画着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萨。我们在陶瓷这种古老的工艺上,看到了一种文化交汇留下的印记。它仿佛承载着时间,和那段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
  自16世纪起,欧洲的航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来自东方各国的稀奇珍宝,源源不断地由此岸出发,运至彼岸的各国。陶瓷也是这个时期,进入了欧洲王公贵族的视野。伴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大和新大陆的殖民统治,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当咖啡和可可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饮料时,上流人士趋于用精美的餐具将自己同草民区分开来,他们沉醉于陶瓷所带来的荣耀。很长时间以来,这种“薄如纸,白如奶”的材质,带给他们的是一种不可解的神秘。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掀起了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德国也在其中。
  18世纪初的“德国”还由很多公国组成,普鲁士是其中较为强大的一支。当时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大帝为了解决战争带来的财务危机,将很多民间术士抓去炼金。其中有一个人叫做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大约在1700年的时候,他几经试验,意识到廉价的金属并不能变成黄金,便在一个夜晚偷偷逃离了普鲁士。在逃亡的途中,被有“大力王”之称的奥古斯特二世抓住。
  伯特格尔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众所周知,奥古斯特二世有一项近乎偏执的喜好——收集陶瓷。在这位国王的一生中,开支最大的费用有两项。一项是战争,另一项就是购买东方瓷器。他也是历史上用军队换陶瓷的第一人。有文记载,为了得到普鲁士帝国腓特烈威廉一世手中的127件中国瓷器,他曾用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交换。尽管在当时,陶瓷尚有“白色黄金”之称,这样的代价也令人咋舌。
  伯特格尔被关进了雷德斯顿的一个地牢。“大力王”命他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下,研究出造瓷的秘密。
  当时国库要应付庞大的战争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奥古斯特二世每年仍然为这个“实验室”拨放400万马克的经费。全国各地纷纷送来各种土、矿标本以供研究。经过反复不停的尝试,在1709年3月,伯特格尔终于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他也因此得名“欧洲瓷器之父”。
  为了保住制作陶瓷的配方,“大力王”命人将所有工匠打入监牢,可这个秘密还是不胫而走。
  很快,欧洲就有很多地方生产瓷器。
  洛可可风格的盛行
  欧洲人研究出了制瓷的配方,但促使20世纪初欧洲瓷器普及的,应该归功于一次艺术风潮的转型,那就是洛可可替代巴洛克走上历史舞台。
  洛可可这种艺术风格,最初诞生在法国。它发起于路易十四时期,却在路易十五时期成为主流。
  它追求轻盈纤细的美,在构图上多见C形、S形的曲线,有意强调不对称,有自然主义倾向。
  最初,这种风格由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发起。这位后来被封为侯爵夫人的女士,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同时以“文化的守护者”自居,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在她的倡导下,洛可可风格用一种柔美和轻巧,战胜了威严生硬的巴洛克,成为新的艺术趋势。
  这种风潮很快扩散到欧洲各国。瓷器的普及,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标志之一。贵族们放弃了原本石雕和银器的餐具,转向了这种玲珑、精美、易碎的材质。
  这场美学的革命,也牵引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袅娜地走入欧洲社会。
  宁芬堡
  瓷器被欧洲大陆容纳入怀,同时产生了大量的陶瓷制造工房。
  其中品相最好,工艺最为讲究的,应该属专为皇室供应的“御窑”。我们今天介绍的德国宁芬堡皇家陶瓷工房,正是这样一个血统纯正的老牌制作商。
  它的拥有者是著名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这个家族建立的王朝,在巴伐利亚地区统治了800余年。可以说是欧洲最古老,最具声望的贵族。拥有众多的古董、珠宝、绘画、藏书,以及久富盛名的新天鹅堡和宁芬堡。
  相比其它皇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显得较为低调。除了向公众开放的宫殿,球场,以及限量制作的瓷器手表为人所知,这个家族始终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早在16世纪时,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就资助传教士远赴东方。在传教的过程中,不仅将西方的文化带入中国,也将中国的瓷器、丝绸带回欧洲。一时在贵族之间,兴起了一股中国风。他们收集瓷器,兴建类似中国的园林,举办中式宴会,以拥有几件中式服装为乐事。
  1747年,它的选帝侯爵马克斯三世,创建了宁芬堡皇家御用手工工坊。在当时看来,这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制作。
  其“御用窑”的身份不言自明,因为自建立之初的两百多年间,它一直坐落在慕尼黑的宁芬堡皇宫中。在整个封建时期,它只为皇室成员服务。毫无疑问,这间工房的作品,已经脱离了日常生活之用,成为一种身份和审美的标记。除了用料讲究,宁芬堡最大的特点应属世袭的制作工艺。
  至今,它的每一件作品,仍旧依靠全手工制作。从摞泥,拉坯,修坯,画坯到上釉……融汇了设计者的情感和时间,严格遵守流程。每一件作品,在世上都属独一无二。   在收藏家的眼中,这样的“出身”,品质和价值可以与古董、豪宅比肩。
  而顶级的陶瓷,吸引来的客户不乏皇室贵族世家,政商名流和文艺界人士。我们熟知的英国女皇,美国总统夫妇,温莎公爵,教宗都对宁芬堡钟爱有加。而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朱丽亚·罗伯茨,乔治·克鲁尼,凯瑟琳·泽塔·琼斯亦是忠实客户。他们宴请宾客时,享用的所有餐具,都来自这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手工作坊。
  在今日,陶瓷在上流社会的交际中,仍有着不能替代的意义。如世族为姓氏、家徽制作陶瓷标志,为孩子的出生,子女的婚礼准备礼物。逢庄重而值得纪念的时刻,陶瓷的优雅与精美,总是人们青睐的选择。而陶瓷的品相和等级,也代表了一个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
  宁芬堡作为奢华陶瓷的代表,目前绝大多数业务,仍属于私人定制服务。顾客需提前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预定,一些工艺复杂的产品,甚至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拿到成品。少量流向市场的产品,主要是为了维护品牌的声誉度。
  时间的雕刻之作
  坎伯兰系列
  洛可可风格,给了德国瓷器成长的土壤。
  在众多精美的设计中,“坎伯兰系列”代表了对洛可可风格的致敬。这是宁芬堡为皇室宫廷制作的第一套瓷器。它的灵感来源于欧洲贵族摆放鲜花的传统。鲜花自会凋零,设计师将这个生动的意向应用于餐具,则给桌面装饰带来恒久的活力。
  这套艺术品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花束、花朵、蝴蝶和小昆虫的形象描绘在陶瓷餐具上,并辅以贵重的24K金边,将缤纷的色彩和喜庆的氛围融合。在18世纪末时,这套餐具曾短暂的被“巴伐利亚餐具”替代。随后,在1913年它迎来了自己的复兴。为迎接恩斯特·奥古斯特三世的婚礼,这套餐具得到了广泛的生产。完成一只花绘盘子要耗时3周,涉及125种颜色的调配。至今,坎伯兰系列,仍被认作是世界上制作最复杂的花绘瓷器。
  西贡系列
  瓷器在作为精美的装饰品之外,很多也承载着文化的记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远在16世纪就与中国结下渊源,他们资助的传教士成为东西方文化间的使者。而清王朝期间,该家族的王储珀累西特与王妃还曾到中国旅行,得到清王朝的款待,慈禧特封“禄亲王”名号,留下佳话。
  作为明清时期,与欧洲通商的最为重要的码头——西贡(现位于香港新界的东南部岛屿),有着自己的文化及背景,也影响了当时欧洲国家与中国的交流。
  在1931年,慕尼黑当地的设计师Wolfgang von Wersin设计了这套西贡系列。一组六件,被视作宁芬堡的经典系列。器皿选择水绿色以及杯身的白、金色回纹,让人联想到主题西贡港口。边缘选取了铂金镶饰,增加了一丝文雅。整体曲线饱满、柔和,图案精妙,使它成为宁芬堡作品中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
  服饰玩偶
  在民俗文化中,传统服饰也是艺术家们兴趣浓厚的主题。这组玩偶由设计师Resl Schroder-Lechner设计,每个人偶大小约为21~25cm。她按照当时的写生画,精确地描摹了巴伐利亚地区人物的服饰。从乡绅镇民,到参加舞会的妇女,栩栩如生。
  唯我星空
  200多年来,宁芬堡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传统手工制作来保持一种品质。而这个欧洲定制老牌,在固守的同时,也保有开放的心态。在灵感上,他们不输任何以自由为名的品牌。在2008年,宁芬堡邀请德国知名设计师Clemens Weisshaar和Reed Kram设计了一套手工绘制餐盘。将私人定制中高贵却鲜见趣味的禁锢打破。
  这套名叫我的星空(My Private Sky)的作品,由7个瓷盘组成。每一套瓷盘上,绘制着订购者出生当时、当地的星空图。然后运用为这一项目设计的Java应用程序,结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图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参数,计算出订购者的个人星图,作为手工绘制的蓝本。绘图师用黄金和铂金,在每一套瓷盘中,纯手工绘制将近500个左右的天体,包括星星,星云、行星和星座。而完成最终绘制后,将7个盘子组合,恰好是一套完整的星空图。该系列,制作周期需要6个月以上。
  在这个时代,我们对手工打造的热爱高过以往任何时期。有人说,因为这样的作品件件独一无二,有人说手工带着一种人情的温度。实际上,更因为时间是一种生命的材质。当有人将一段“生命”倾注其中,它本身就成为一种意义。让人带着一点点敬畏,一点点交流的感动。
  一件好的瓷器,在保养良好的条件下,能沿用百年。它自时间中走来,又朝着漫长的时间走下去,铺叙更长的故事。这故事,终将成为某个人心中不灭的回忆。
其他文献
这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公司刚满9岁,员工平均年龄26岁,公司创始人年仅35岁;这是一家爆发式成长的公司。短短几年间,公司人数从几个猛增至3500个;从一间80平方米的民宅办公,到租下深圳一栋大厦的12层楼面,并在北京、香港、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地设立分公司;营销收入增长百倍,产品占据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份额的半数以上;这是一家以“创新”为名的公司。创新不仅在公司的名字里,也在公司发展的血液里。9年
期刊
提到樱花,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富士山下那浪漫的樱花大道,想到武汉大学里绚烂的樱花园。其实,在黔中平坝,也能欣赏如云似锦的樱花美景。平坝的名贵樱花有6000余亩、50余万株。樱花盛开的时候,缤纷浪漫。每年3月,平坝农场的樱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樱花园里还有油菜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更难得的是,平坝的樱花,有早、晚品种,花期长,不比日本的樱花只有一周的绚烂,平坝樱花一般三四月都开得非常的烂漫。一树树竞相
期刊
有一个人问圣人:“一个生命逝去了,是不是像一盏灯一样,这个生命的光亮会随即暗淡下来?”圣人说:“是。”“可是,这以后,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受到这份光亮的温暖?”圣人回答说:“说明属于这个生命的时光还在延续。时光永远不会为一种人停下脚步,那就是用爱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把爱留给这个世界的人……”  在浙江上虞的“峰山道场”,我透过历史的帷幕,发现了这份光亮,感受到了这份光亮的温暖。我不得不感念那苦难的岁月,
期刊
每年春天气温回升时,就是城阳山色峪樱花绽放的时候,山脚的小村庄宛若世外桃源,被花海掩映。整个山色峪两侧的山脚处被一片白茫茫的花朵覆盖,村落在丛花之间若隐若现,上远处笼罩着轻雾的青山,山色峪已经如同人间仙境。  山色峪果树花木繁多,花开时节,繁花犹如一幕又一幕戏剧,轮番登场。每年从3月开始一直到秋季霜冻,樱花、杏花、桃花、槐花、杜鹃花、樱花、野菊花和漫山遍野的野花陆续开放,花开遍山,满谷溢香,俨然一
期刊
白水洋镇是浙江省中心镇、临海市的西部重镇。白水洋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的接壤处,是连接台州与金华的交通咽喉,地域面积217平方公里,辖145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7万人,历来商贸发达,人杰地灵,1999年4月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列为临海市两个中心镇之一,2000年8月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浙江台州临海市白水洋镇西官樱桃基地“樱”花盛
期刊
这是最美的季节,这是最精彩的镜头。  春天送来了第一缕春风,沉睡的大地在繁花的清香中苏醒,青山翠野,因为花的芬芳而妖娆,门前屋后,因为花的色彩而斑斓。樱花开了,花香,因为风而飘散,花影,因为阳光而旋转,花姿,因为朝夕而张合,花潮,因为气候而舞动。驻足的人们在花海中忘我地徜徉,纵情地逍遥,笑声与欢乐,也在花开的季节里收获。  追逐花影的镜头从清晨开始,雾气笼罩,手轻轻一抓便是满手的潮气。少时,穿透云
期刊
五月初正是樱桃花盛开的季节,昆嵛山是山东省文登市内樱花种植最密集的区域,尤其是界石镇的梧桐庵、软枣林、三瓣石、新庄等村庄,农舍被花海包围。  昆嵛山,作为道教名山的昆嵛山,因道教“全真派”发祥地而闻名,素有“海上仙山之祖”之称,又因自然风光秀美,春日细水涓涓,夏日飞瀑奔溅,秋日碧波荡漾,原始森林植被茂密,被称为“江北小九寨”。同时,昆嵛山位于界石镇,春游昆嵛山,登高、赏花、采摘、农家乐,全不耽误。
期刊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苏州市区西南约5公里处,是石湖风景区的核心景群。这里青山秀水,一派江南田园风光,既可踏青赏樱,也有多处古迹值得一看。宋代的楞枷塔则是上方山的地标和最高点,还有治平寺、石湖草堂、乾隆御道等古迹。此外,这里也有孔雀园、各类植物园,并设有专门的拓展及烧烤场地。  每年3月下旬至5月初这里会举办“百花节”,有各种花卉和鸟类展示。初春时的上方山更是樱花的海洋。香雪海梅花一退去,数千枝红
期刊
江南的4月,百花盛开,草长莺飞,温婉而柔媚。看过桃红梨白、麦苗青菜花黄,我知道,还有一场盛大的花事正在不动声色地邀约我,那就是妩媚多姿的樱花了。这个季节,正是樱花烂漫的时节。虽然每年春天都在看樱花,而每年都像从没见过一样,那飘逸淡雅的花朵总是像梦一般,盘踞在我心里,无数次收拢、又展开。  横卧于无锡太湖西北岸半岛的鼋头渚风景区,是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种植的樱花已有70多年历史,据说有3万株,是国
期刊
【采桑子】巴德岗洒红节  洒红老庙尤诚信,沐野萧萧,僧旅迢迢,神圣参横付梦遥。坦时更觉风光远,不为登高,只觉魂消,此地千年无寂寥。  【菩萨蛮】杜巴广场上的鸽子  飘蓬只为王朝转,路人过尽天光远。古庙认归途,木窗风雨初。覆浮老殿锁,依圣流星火。鸿雁与乌鸦,唯之日长斜。  【少年游】摄友与景  取来好景正如斯,四季友人知。春秋风月,夏冬吟诵,来去是相宜。雁声淼淼山野阔,梦也塞疆驰。黄土落照,杜巴朝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