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计算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13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出现令人担忧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因此必须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计算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计算错误原因分析
数学的教学永远离不开计算,计算题出错,几乎成了小学生的通病。主要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本了解到了错题的成因,具体如下:
(一)心理上的原因。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一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解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欲望;二是在计算时希望尽快算出结果,当遇到计算题的数字较大或者过繁时,容易出现排斥心理,于是不去认真分析,不细心审题,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计算也容易出现差错。
(二)知识上的原因。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在除法中,有部分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了商的数位,所以出现调位和空位的现象。
(三)思维上的原因。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经常需要转移注意,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所以往往丢三忘四,顾此失彼,造成计算出现误差。基于计算出错的实际情况,为了把有效的计算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将从以下途径解决计算出错的问题:
二、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
(一)计算兴趣是前提。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坚强意志。要想提高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正确率,就一定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冷静、细致和沉着的学習态度。
学生要想获得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每天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通过列竖式的方法,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必须通过日常训练以及每周的练习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反复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计算能力。
(三)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在做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最后,完成计算题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如两步或三步的脱式计算,教师应要求学生画出先算的部分,明确计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避免因运算顺序错而导致的计算出错。
(四)理清算理是夯实计算的关键。在小学数学领域中,涉及整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这都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理解每一步的运算步骤,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将“算理”与“算法”完美结合。
如何做到这样完美的效果呢?只有在真真切切的动手操作中慢慢感知、逐步体验才更能符合孩子们的这一认知规律。动手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并使这些感官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长期积累、稳步提升,通过培养学生有效的行为学习习惯,来帮助其提升能力和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其要对运算规律、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应用自如,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时得心应手,找出有利于学生吸收的最佳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计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其一定要持之以恒、按时训练,养成良好习惯,——只有师生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学数学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助力、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研究,2014(4).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13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出现令人担忧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因此必须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计算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计算错误原因分析
数学的教学永远离不开计算,计算题出错,几乎成了小学生的通病。主要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本了解到了错题的成因,具体如下:
(一)心理上的原因。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一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解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欲望;二是在计算时希望尽快算出结果,当遇到计算题的数字较大或者过繁时,容易出现排斥心理,于是不去认真分析,不细心审题,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计算也容易出现差错。
(二)知识上的原因。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在除法中,有部分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了商的数位,所以出现调位和空位的现象。
(三)思维上的原因。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经常需要转移注意,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所以往往丢三忘四,顾此失彼,造成计算出现误差。基于计算出错的实际情况,为了把有效的计算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将从以下途径解决计算出错的问题:
二、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
(一)计算兴趣是前提。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坚强意志。要想提高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正确率,就一定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冷静、细致和沉着的学習态度。
学生要想获得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每天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通过列竖式的方法,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必须通过日常训练以及每周的练习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反复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计算能力。
(三)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在做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最后,完成计算题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如两步或三步的脱式计算,教师应要求学生画出先算的部分,明确计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避免因运算顺序错而导致的计算出错。
(四)理清算理是夯实计算的关键。在小学数学领域中,涉及整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这都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理解每一步的运算步骤,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将“算理”与“算法”完美结合。
如何做到这样完美的效果呢?只有在真真切切的动手操作中慢慢感知、逐步体验才更能符合孩子们的这一认知规律。动手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并使这些感官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长期积累、稳步提升,通过培养学生有效的行为学习习惯,来帮助其提升能力和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其要对运算规律、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应用自如,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时得心应手,找出有利于学生吸收的最佳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计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其一定要持之以恒、按时训练,养成良好习惯,——只有师生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学数学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助力、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