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本院肠梗阻患者中的60例开展研究,根据从发病到开展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在48小时后进行手术,实验组患者在48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各项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病情况对比,实验组发病率低于参照组。结论:及时对肠梗阻患者开展手术,可以使患者疾病症状反应快速得到缓解,保障手术实施效果,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较高实施必要性。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62
肠梗阻作为临床上高发急腹症疾病,以腹痛、腹胀、呕吐、无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致病原因多样,于发病后可对肠道组织血运造成影响,严重者可出现肠道组织坏死,从而干扰、损伤消化系统功能[1]。临床上对肠梗阻患者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但不同时机实施手术,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均会出现较大差异性[2]。因此,本文就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开展研究讨论,致力于为临床肠梗阻疾病行手术患者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本院患肠梗阻患者中的60例开展研究,根据从发病到开展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参照组共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岁至69岁,疾病类型:17例为粘连型,6例为肠扭转,4例为狭窄性,2例为结肠肿瘤,1例为肠套叠;实验组共3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4岁至71岁,疾病类型:19例为粘连型,5例为肠扭转,3例为狭窄性,2例为结肠肿瘤,1例为肠吻合口狭窄。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輔助检查,明确肠根阻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灌肠、开放静脉通路,预防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症状、腹部体征变化情况。
参照组为48小时后手术患者: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得到有效缓解或加重,遂采取手术治疗,对粘连型肠梗阻患者行粘连松解术,肠扭转患者行复位术,狭窄性肠梗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肠肿瘤患者根据其术中具体情况行根治术或造瘘术等,肠套叠患者行复位固定术。术后给予监测其生命体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实验组为48小时内手术患者:本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未见改善或出现症状、体征加重,既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同参照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原因。术后处理同前。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统计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统计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发病例数,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病几率。
2 结果
2.1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经指标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52.36h、进食时间56.28h、术后恢复时间12d,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62.12h、进食时间68.46h、术后恢复时间18d,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实验组更为良好。
2.2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对比
两组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损害1例、低蛋白血症3例,发病几率23.33%(7/30),低于参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损害3例、低蛋白血症6例,发病几率53.33%(16/30),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3 讨论
肠梗阻在临床上属疾病危害性较大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一定致死率。肠梗阻疾病可由肠道先天性疾病或临床有创治疗、腹膜炎、消化系统疾病等诸多因素造成疾病发生,病因多样化,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不能做到及时就诊,由此导致疾病进展,引发肠管缺血坏死、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感染性休克等情况,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肠梗阻疾病作为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开展手术,调整因疾病导致组织功能异常的肠道组织,以此使患者肠道功能得以恢复,降低疾病所致干扰[3]。但在临床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肠梗阻患者预后疾病康复情况有着不同影响。保守治疗48小时内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实施意义在于及早纠正患者肠道组织状态,缓解疾病症状的同时,恢复肠道组织血运及肠道功能,从而预防肠道组织炎症反应[4]。相比经保守治疗48小时后行手术患者,及早行手术治疗患者肠道坏死、术后感染几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对患者术后康复能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疾病治疗效果良好[5]。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取48小时内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较参照组患者更为良好,且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病几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上,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腹部症体征变化基础上,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及早(48小时内)实施手术效果更为良好,术后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且手术实施安全性较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金德华.分析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34):168-169.
[2]曹晓勇.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9):3334-3336.
[3]张合作.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33-34.
[4]甄景志,陈强,熊超.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15-16.
[5]宋利伟.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不同时机选择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77-178.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62
肠梗阻作为临床上高发急腹症疾病,以腹痛、腹胀、呕吐、无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致病原因多样,于发病后可对肠道组织血运造成影响,严重者可出现肠道组织坏死,从而干扰、损伤消化系统功能[1]。临床上对肠梗阻患者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但不同时机实施手术,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均会出现较大差异性[2]。因此,本文就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开展研究讨论,致力于为临床肠梗阻疾病行手术患者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本院患肠梗阻患者中的60例开展研究,根据从发病到开展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参照组共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岁至69岁,疾病类型:17例为粘连型,6例为肠扭转,4例为狭窄性,2例为结肠肿瘤,1例为肠套叠;实验组共3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4岁至71岁,疾病类型:19例为粘连型,5例为肠扭转,3例为狭窄性,2例为结肠肿瘤,1例为肠吻合口狭窄。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輔助检查,明确肠根阻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灌肠、开放静脉通路,预防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症状、腹部体征变化情况。
参照组为48小时后手术患者: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得到有效缓解或加重,遂采取手术治疗,对粘连型肠梗阻患者行粘连松解术,肠扭转患者行复位术,狭窄性肠梗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肠肿瘤患者根据其术中具体情况行根治术或造瘘术等,肠套叠患者行复位固定术。术后给予监测其生命体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实验组为48小时内手术患者:本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未见改善或出现症状、体征加重,既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同参照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原因。术后处理同前。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统计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统计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发病例数,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病几率。
2 结果
2.1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经指标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52.36h、进食时间56.28h、术后恢复时间12d,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62.12h、进食时间68.46h、术后恢复时间18d,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实验组更为良好。
2.2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对比
两组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损害1例、低蛋白血症3例,发病几率23.33%(7/30),低于参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损害3例、低蛋白血症6例,发病几率53.33%(16/30),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3 讨论
肠梗阻在临床上属疾病危害性较大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一定致死率。肠梗阻疾病可由肠道先天性疾病或临床有创治疗、腹膜炎、消化系统疾病等诸多因素造成疾病发生,病因多样化,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不能做到及时就诊,由此导致疾病进展,引发肠管缺血坏死、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感染性休克等情况,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肠梗阻疾病作为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开展手术,调整因疾病导致组织功能异常的肠道组织,以此使患者肠道功能得以恢复,降低疾病所致干扰[3]。但在临床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肠梗阻患者预后疾病康复情况有着不同影响。保守治疗48小时内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实施意义在于及早纠正患者肠道组织状态,缓解疾病症状的同时,恢复肠道组织血运及肠道功能,从而预防肠道组织炎症反应[4]。相比经保守治疗48小时后行手术患者,及早行手术治疗患者肠道坏死、术后感染几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对患者术后康复能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疾病治疗效果良好[5]。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取48小时内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较参照组患者更为良好,且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病几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上,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腹部症体征变化基础上,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及早(48小时内)实施手术效果更为良好,术后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且手术实施安全性较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金德华.分析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34):168-169.
[2]曹晓勇.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9):3334-3336.
[3]张合作.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33-34.
[4]甄景志,陈强,熊超.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15-16.
[5]宋利伟.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不同时机选择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