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的王家大院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淋了一身的冷雨,走近了广丰十都村的王家大院。看这豪宅,一身北方气度,老大一堆。而那些斗拱飞檐花窗,又融了些个“徽派”和“浙派”,南方的风味。我越看越觉得找不到“北”了。
  回眸来时的村中小路,全是小鹅卵石拼的。窄窄的,弯弯的,弯过去就没事了。小路两边的东倒西歪屋,无头无绪,无言无语,跻身在豪宅周围。
  王氏豪宅,这集南北之大成的石头阵,又不会飞,是怎么落在这个江南小村的心腹之地呢?
  先有村落?
  先有豪宅?
  谁比谁更老些?
  村与宅,谁先来说话?
  我默默地呆立在王家豪宅门口,仰看门楣上“中华第一民宅”六个大字,被黑沉沉的廊檐压得喘不过气儿来。王家,到底占地多少?我不懂丈量。只听有内线惊叹:“这是江南黄金地段啊,占地46亩”,“一共108间房”,“36个天井”……还听人说,这里,每块砖,包括脚下踩着的,都胆敢和北京皇家故宫一等一,是用米汤拌石灰特制的。
  故宫?
  大米?
  这老家伙,肚量好大,一口气要吃多少大米饭啊!
  走进大院,犹如掉进了碉堡铁桶一般,煞是憋闷。
  厅、堂、廊、室,依次静肃排列,如古典套盒。天井有一小亭,坐进去,冰凉的,环顾四周,更有陷入八卦迷宫的感觉。亭台下面,围着石阶石槽,水自顾自地流进来,自顾自地流出去,进排水天造地设般通畅。亭台旁边有青石围栏,中间是鱼池。鱼儿,有亦可,无亦可。极普通的几尾,无情无绪地游在水中。
  最让人惊诧的,还是布置在门、窗、檐、楪之间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数量之多,工艺之妙,世所罕见,蔚然而成南北大匠工艺的“雕刻博物馆”。我看得真有些傻了。没想到那些廊檐的柱头上,竟飞来了民间传说的八位神仙!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汉钟离等大腕,还有大名鼎鼎的吕洞宾,各持法器,踏云而来。神仙们只轻松地一耸肩膀,就稳稳地接住了黑沉沉的飞檐。看这些绝妙的雕刻,甚至能听到匠人刀锋游走时的风声。曹衣出水,吳带当风,这些礼赞绘画的最佳用语,都显得苍白。
  最有意思的,是那风流倜傥的吕洞宾,正瞅着美丽的何仙姑,一脸的坏笑。
  饱经世故的何仙姑也笑,笑得神秘无声。神仙在笑什么?笑这宅子好风水,还是笑自己?
  无言的雨,无声的鱼,无根的水,无解的笑,连结成了山环水抱的古宅无法言说的妙谛,几缕淡淡的禅意,让我感觉着来自天籁和人间的静谧和平和。从这个角度说,这爿古民居,是不是岁月遗落的一块古玉?有一些冷峻,有一些温婉,还有一些沧桑,甚至在玉石的裂纹中能看见古浸微痕,能感觉血液在流淌。
  也许,把这爿古居比喻为古玉不合适,太简单了。它绝非一眼就能看透,一伸手就能把玩,一下子就能读得懂的。它更加浑厚,更加驳杂,更加传奇。单凭当年院子里的一百单八间房的住客,就是很热闹很热闹的一本大书。
  当然当然,关于眼前兀立着的这本“书”,我一时半会还读不起,不知其貌,不解其意。
  二
  人说,王氏豪宅的始作俑者,叫作王集贤。
  我们已经无法接近雍正、乾隆年间,江南商业巅峰上的王老板,也不好想象他老人家的尊容。大约他手上应该戴着翡翠的扳指,挥手之间有高贵的绿色萤火闪动?也许他怀揣着精妙的鼻烟壶,一嗅之后,会打出响亮的山西喷嚏?或者,他平日里左手大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指头有事没事儿总爱飞快地拨动,明白人说这是在空中打算盘,属神算子一类。这许许多多的假想和揣摸,都可以不信,但有一点肯定不是杜撰:这人生性温和,天生情种,眉眼之间泛桃花之色,极有女人缘,舍得银两去勾人。其实,他最重要的收藏,便是妻妾成群。无人知道王大老板递补过几房美妾,只知道他不停地在十都村里盖房,一辈子都在实现着他的“金屋藏娇”的梦想。至今屹立村中的绣楼“玉韫山辉”,就是证明。
  当年,草纸业大王王集贤,胆量、气度、心智,在商贾繁华的江南一带,无人可比。他长袖善舞,利用官府人脉,帮一位富商打赢了官司,受赠了建房的地;他眼观六路,请求行走在生意场上的一位老太监帮忙,拿来了皇宫设计图,按图索骥。他建豪宅需要能工巧匠,便在雍正年间首创“招标”:令应聘者造一艘全榫卯的小木船,内装草纸一张。木船下水一天一夜之后,看谁家船中草纸无半点水渍,谁中标。如此这般,才有了今天这融汇南北技艺的豪宅。
  他的老屋始建于雍正时期,落成于乾隆时代,耗时三十七年。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就算王集贤二十岁现身江湖,差不多三四十岁就可以成为广丰第一土豪。再经过一砖一瓦叠加了三十七年之后,豪宅终于收工。当他耗尽移山心力站在新居门前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几岁的老人了!
  那些像小燕儿一样的成群的妻妾呢,当年二十来岁的妙龄女子,等住新房等得白了头,全是五六十岁的老妪了。
  整个王宅,一个敬老院?
  当然,王集贤并不缺少新欢。他新纳的小妾,既有东宫,也有西宫,美女如云。只是,老王自己终于韶华难再,面对年轻的“粉头”,也力不从心了。
  据说,王家豪宅落成不久,王集贤就“走”了。之后,又是二十个年头,王家彻底破落,豪宅不豪了。哦,真应了那句话:“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王集贤之泽,到底没能扛得住三世的磨砺。唯有这老院子、老房子,还没事儿人似的站在村子里。
  这种人生跌宕,沧桑变化,很让人无奈,让人心有不忍。
  我很想和如今的房主说句话,聊聊往事。一转眼,有鸡毛扑面而来。院子里,小鸡和老母鸡正在玩耍。鸭子和鹅的“午餐”,正在人家砧上剁。一个大杂院,百姓居民,都在忙“生活”。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娃娃在吃力地爬门槛,堪与故宫金銮殿比高的门槛,够他爬些日子的;有一扇敞开的屋门旁边,一个老汉,不管有烟没烟,嘴里把长烟袋吸得咂咂有声;一个老婆婆,舞动竹篾,编织着永远编不完的箩筐……
  三   匆匆在院子里绕了一圈,那些爬门槛的、剁鸡食的、抽旱烟的、编箩筐的……自顾营生,没有谁会管我的来去。
  十都小村,正是晚炊时候,可是村民们都改用煤气和电炉了,没有人家举着炊烟了……
  这个小雨黄昏,分外冷清。
  我心里懊恼起来:刚在王家宅院盘桓了老半天,却根本没触及豪宅的半点有温度的生活!
  王集贤用后半生堆起了一百零八间房子,那些五光十色的住客,都是什么模样?
  无人知道。
  有朋友建议我发挥合理想象,补充我们看不到的王家大院生活。
  想象?!
  哇塞,想——象!
  如果凭想象能去乾隆时代,我就光荣地玩上“穿越”了。
  其实,我很喜欢“穿越”,一直也在寻找“穿越”的机会。我自不量力,总觉得“穿越”是我的强项,我可以把够也够不到的过去时代的那些生活,追回来。
  那么,我可以“穿越”成谁呢?
  王集贤的股东?太正经;王老板的小厮?太不正经。王宅的少爷?这种人物滥觞了电视剧;王宅的远亲?从英国回来的,这种人物在电视剧里也滥觞了……
  要不,俺就干个货郎算了。
  货郎?!
  挑着花团锦簇一般的俏货担子,带着女人最想要的胭脂、粉盒、金簪、银钏、牛角梳、玉镯,还有头油什么的,走街串巷,谁都混个熟脸儿,谁也不避讳谁。只需货郎鼓一动,花窗没有不动的。
  当然当然,咱这位公众人物的后脑勺,要长出一根小辫子。
  ……
  不知道哪位大姐喊了一声:“货郎来了!”
  森严壁垒的王家大院立即“解散”了。女人们一下子就从黑屋子里蹦了出来。那情景像是女囚放风,又像发了芽的土豆出土,全滚了过来。一张张脸,不论老少,都让黑屋子捂得惨白。有高贵美艳的“格格”,也还真有“哗啦哗啦”掉面儿的,掉下的是我卖给她们的粉。粉一落,剩下的脸就只有车道沟了。
  我听见上房老爷子断肠的痰咳,一声连一声,好像在喊救命。
  我问妻妾们:“老爷子好些了吗?”
  一片吵嚷:
  “哎哟大姐要的绢花儿,你这个死鬼还真给我弄来啦!”
  “婶娘问你,你这个牛角梳子,真有牛劲还是假有?”
  “给我打二两头油吧。嘿嘿,紧打酒,慢打油,懂不懂?慢慢慢慢,你这个小货郎,赶鬼呀你?”
  “两对鬓花大翠,加上两方紫绫闪色销金汗巾儿,归老娘所有了。一共赏你六钱银子,什么?嫌少?别给脸不要脸。”
  “小小子儿你记住了,上回我裁的大红金板绿叶百花拖泥裙,真养眼啊,你把这种料子再给我弄两匹来,货到付款,不拖不欠。”
  这时候,有人趁乱用手指狠狠地掐了我大腿一把。谁下手这样狠?我那无辜的大腿哟,肯定闻声变色,泛青透紫了。我叫得比“疼”还“疼”,“哎呀我的娘!谁掐我一把?谁?缺德的娘们儿!”
  粉头们扑哧扑哧笑。
  有人说:“谢谢你个小货郎还惦记着。老爷硬朗着呢!”
  老爷子又咳起来,咳得真的硬朗了些。
  说话的是妻妾班头,粉面领袖,脸上从无笑意的大夫人。她凑过来小声说:“别理那些泼辣货。听着,村西头我那四间门面房,赶紧帮我找主儿,我手头儿紧,等钱花。”打情骂俏之间,我的宝贝货郎担子,在一片热烈、幽默、和悦的气氛中,迅速变轻了。
  忽然有女子的叫声惨烈而锐利:“你这个千人骑万人压、牛马踩猪狗入的骚狐狸精,我给老王家生了个男孩,你快要气死了!你多么歹毒哇,你弄只死猫来吓我的儿呀……”女人叫着,叫声呼号到了天上,又跌到了地面,變化为哭泣,哭泣又如断线的风筝,时有时无,看着这个女人就要背过气去了。
  大夫人厉声道:“吵什么吵?吵什么吵?你们都是死人哪?快把她弄到屋里去,别给旁人洗耳朵!”
  下人,男的,像要杀猪一样,连拉带拽,把哭叫成一团的女人弄走了。
  大夫人面带歉意地向我咧了咧嘴,莫名其妙。
  透过天井,我望了望天。
  雨乍停,雾上来了,看什么都不真实。这会儿,我看见一张红是红、白是白的粉面,在围屋门后边,向我使了一下眼色,就没了。
  我自言自语说:“嗨,该收摊了。”
  那张漂亮的粉面,又在门后边露了一下。我赶紧整理好了剩的货。粉面不知什么时候窜到了天井石栏后面。
  这回我看清了,那张小巧而精致的脸,细皮嫩肉的,没施脂粉,完全素面朝天,反而显得很真切。她的睫毛又长又弯,眨动之间,拨弄得我这个货郎的心,狂跳不止。大约是刚刚泼辣女人哭诉的那只猫,被人从围屋里扔出来。猫大叫了一声,逃了。
  我也飘着小辫子,赶紧逃了……
  这段“穿越”,全当是我的梦吧。
  “穿越”,不知可否表达我“展映”真实王家大院的意愿。我要攫取的王家大院的生存节点是:商业巨子王集贤行将就木;大夫人开始变卖产业;成群的妻妾表面叽叽喳喳,暗地里,有的寻隙偷情,有的互相算计,有的恶毒诅咒,有的甚至准备仇杀……
  大戏应该开锣了!
  四
  雨停了,雾上来了,我踏上了归途,王家大院渐行渐远了。
  当地的“内线”,又提供了两段往事:
  说是当年一位乾隆宫中的老太监,忽一日,想起了王集贤曾使钱请他弄建造大宅院的图纸。老太监糊里糊涂,顺手牵羊,随便在宫中抓了一份图纸,塞给了他。
  这是一份建造“冷宫”的图纸!
  人说,王家大院虽有皇宫气派,到底是不祥的“冷宫”。
  还有一件令人唏嘘的往事:闻名遐迩的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故意驱赶一只叫作雪狮子的猫,吓死了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当地人都知道,王集贤一位爱妾的小孩子,也被害死了,丢进了墙角的深井里……
  有人说,王家大院便是江南十都的《金瓶梅》。
  我半晌无言。
  这两段往事,都是谶言吗?
  王老板依皇家冷宫的图纸盖成的豪宅,就是“冷宫”?当年院里院外的妻妾粉头张扬,芳裙曳地,星眸闪烁,燕语莺声,叽叽喳喳,“冷宫”何冷之有?还有,如果不是住进“皇家冷宫”,商业巨子王集贤就不会商业身家败落,人就不会老死吗?还有,他虽然妻妾成群,却根本没有“金”,没有“瓶”,没有“梅”,他只有他自己的“玉韫山辉”。妻妾斗法,乃生之必然,娃儿冤死,此案与西门庆家的案子偶然相似,却没有可比性。要我说,“金瓶梅”就是“金瓶梅”,王家大院就是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一部百科全书!
  有空儿,慢慢地琢磨吧。
  离开十都王家豪宅,我走在鹅卵石上,又不由地停下脚步,回头望了望。
  冬日的晚雾,渐渐把远村包裹起来。天地一灰,混沌一片,我庆幸脚下踩着实实在在的鹅卵石,不然,真不知身在何处了。我无法辨别小村中曾经最惹眼的群落——王家大院。那充满了人生悲欢的王家大院,在晚雾中说消失就消失了,我心里,也茫然若失。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绘画:戴敦邦
其他文献
进入久负盛名的中南百草原,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竹海……飞奔来眼底。不高的、大大小小的山,上上下下绿荫成林,连绵起伏。  马尼拉草坪的小草碧绿碧绿的,郁郁葱葱,放眼望去平平整整,像一张地毯。  静湖、涌泉湖,像百草原的两只眼睛,清澈透亮,洁净似冰,凉意如雪,定是山间泉水,涓涓细流,潺潺而下,汇合而成的吧?  黄浦江源——西苕溪、溯源河的水流中,夹杂着一沉一浮应时凋零的花瓣、落叶,有些浮在水面,像
期刊
江月卫先生《我的单位叫文联》一文(见本刊2015年第11期),说出了笔者的心声。  笔者先后两次在湖南省郴州地区文联工作。第一次是1979年,地委决定恢复地区文联,组织上把我从地委办公室调到那里去当专职副主席。主席由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祖新同志兼任,地区文化局局长马东亚和湖南省湘昆剧团团长李历青两位同志兼任副主席,可见。地区文联的级别是不低的。当时只有3个编制名额,而且没有调齐,实际只调来了我和古华
期刊
我是学文学出身的,也写过一些东西,但是这些年离开文学干别的去了。所以见到还在做文学的朋友,我一方面非常地佩服,另一方面确实感到惭愧,觉得自己当了逃兵。蒋建伟主编安排我来跟各位交流,我诚惶诚恐,不知讲什么好。最近我正好有一个机缘,读了一点唐宋八大家的东西,对散文有一点感想,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当下的散文是非常广的,凡是不好归到诗歌、小说、戏剧里面,也不好归到实用文体里面的东西,都可以叫作散文。但
期刊
今天我最想讲的一个话题,就是“把世界流逝的每一分钟,变成你自己的”。  我跟大家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写作者,今天来这里我就想,无能在任何地方,就是在我所在的杂志社也好,在其他杂志社或其他地方也好,我一定不能被麦克风、被这讲台、被周围的人群,把我蒸发掉,那就完蛋了。因为被麦克风、讲台等蒸发掉,我就不是我本人了。所以,我要说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就是要活得像他自己,也就是我刚才说的话题:把世界流逝的每一
期刊
不知为什么,我从骨子里喜欢下雪天,彻头彻尾地喜欢。小时候,就莫名喜欢雪花长发斜斜地飘着,落在黑发梢上黑睫毛上,喜欢脚下的雪“咯咯吱吱”的笑声,喜欢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海。雪花铺开长毯,密匝匝拥裹着城市村庄,像是一场无言无语轰轰烈烈的爱情。一场小雪来,一场大雪过,就是一场飘飘漫漫的好心情。爱屋及乌,因为雪,也从心底喜欢了萧索的冬天。  四季分明的北方,下雪下得最过瘾。一场大雪纷飞,可以大到没法骑自行车,
期刊
一  我很小的时候,一个绿草如茵的季节,父亲放牧白色的老驴归来时,抱回一只土黄色小驴驹。小驴驹在褪去胎毛之后,逐渐还原了它母亲独特的白色,方圆百十里独一无二,活脱脱一位白雪公主。  父亲分房另住时,小白驴被当作一件重要的“家当”随了父亲。从此,小白驴就成了我们新家中的一员,成为我们最好的玩伴。我们小孩之间还有闹别扭的时候,相互好长时间不理不睬,而小白驴对我们一视同仁,谁也不得罪,永远是一个心胸开阔
期刊
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到四季长夏的海岛,转而又去拥有十万大山的贵州。这马不停蹄的跨年生活虽说极富动感,但毕竟鞍马劳顿,终不免疲劳之感。這一次,是赴江西广丰的铜钹山,吉人天相,竟有小雨陪伴,疲劳顿消也,不亦乐乎。  通常,乐长远足者却不喜欢雨天,一见天色阴霾,小雨淅沥,便觉得出不逢时,行不顺畅,不胜惆怅。然而不然,乐雨者我竟喜遇广丰辽阔的爽雨,十分兴奋。此之行,有雨做伴,观山景,看水色,是苍天对洒家的
期刊
走近唐群英  从白衣港向北而行数十里,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田埂路,绕过一口碧绿清亮的大水塘,便来到唐群英故居——湖南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三吉堂。这里,背靠平整如枕的红薯岭,面对气势磅礴的龙形山,视野开阔,三面环山,风景如画。屋后古树参天,茂林修竹,如同一把大围椅将一栋青瓦白墙的民居环抱于怀中,山水环绕,藏风聚气,古朴幽雅。门口上方挂着“是吾家”横额,两旁配有一副对联,笔迹苍劲有力:  是足下青云起处 
期刊
今年暑假,既喜又忧。喜的是,工作二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忧的是,贷款20万元,对于一个单职工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昨晚在电话中,母亲先问了我儿子的情况,当我说“改了不少,小升初除英语外,语文、数学都是90多分”时,她笑着说:“改了就好,我们望他成龙呢!”后来问了买房情况,当得知借贷20万元,似乎吓了一跳,惊讶、叹气道:“天伟,那么多,你难哪!”我没接话,母亲欲言又止。问起
期刊
去江西有些像寻根。  明初,朱元璋血洗湖南之后,我的先祖贺耕九被当政者从江西迁往湖南。到我出生的时候,贺耕九早已由一个人变成一个村子的名字。那时村子里有不少老房子。如今老房子已荡然无存。新砌的房子大都两层楼,直起身子像是要往哪里去。瞧它们的穿戴,一色的水泥涂料,像是约好了要往城里去。城里去不了,原有的乡村又已经走丢了,不知道它们往哪里去。  到广丰,看到不少老房子。王家大屋,还有龙溪,很多。不是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