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教学现状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时下非常热门的一门专业,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自动化以及控制计算等多个领域。为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点专业,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养的实践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从当前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以自身为主导来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发生。首先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能力逐渐下降,学习没有积极性。其次就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限制了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积极交流,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实行新课改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不少中职学校适当减少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同时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基础性、综合性课程的课时。这样的调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却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招生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所招收的学生能力素质差异较大,以及部分学生并不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等。总之,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巨大。当前,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有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教师严重短缺,常常是一名教师身兼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甚至是跨科目任教。其次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有待提升。通常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在专业素养上还有所欠缺。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创新意识,习惯性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体系
  针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中职学校要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够有条不紊,教学课程的设置才能够科学合理。其次,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专业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實践当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总之,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因此课程体系的完善必须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原则,如此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校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为单向知识灌输,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中职学校需要积极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需要将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如采用任务引导、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究和实践当中。
  其次,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同时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以实验室实训以及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来组织开展。由此,教学模式的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才能够促进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以及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对于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在这项工作中,中职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一些高校进行理论学习或者是到有关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次,中职学校可以以高薪聘请更多年轻的高素质教师,以此来加强教师队伍力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小结
  总之,中职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中职学校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化来更好地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训孝.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
  [2]齐建华.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对策分析[J].新丝路上旬,2019(6).
  (作者单位: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建設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进一步健全国家教材管理制度。2017年,国务院专门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亲自挂帅指挥,负责指导、组织、统筹、协调全国及地方教材工作。  今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了《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是贯彻《中共中央
期刊
最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作为贯穿“十四五”时期技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分必要.rn“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任务十分艰巨.技能人才是我国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地位尤为重要.
期刊
2021年4月27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关注和标识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等密切相关的职业(以下简称“数字职业”),这是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重要创新,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就数字职业的内涵、特征、标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数字职业的内涵  数字职业是伴随着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出现的新职业类群。现有
期刊
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大潮中,中职数学该如何实施教法上的改革呢?本文从中职数学教学改革阻力剖析入手,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四度”教学空间行动指南,促使中职数学教学回归问题本位,力图实现两个教学转变:一是教学任务从传授知识向破解问题转变,二是教学重心从获得知识向掌握方法转变.
As I look at the extraordinary fea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which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pro-gressive logic of humankind, and which has made the “Middle Kingdom” the lead-ing champion of development today, one w
期刊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 教学管理  中职学校校长要负责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其中教学管理,尤其是德育教学管理,可以说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课题,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既要正确、深入地认识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切实提高德育教学成效及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与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
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参照国际教育发展特点、结合本国教育实际、遵循职业教育发展逻辑,在借鉴一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了促使这项成果能够发挥最大效用,为学生提供最大便利,学校可参照国际上其他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欧盟的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以及澳大利亚的学分转换制度等.笔者在分析其他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后续发展路径提出如下建议: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学分的认可度、保证学分转换的公平性.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产教融合 企业新型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校本课题“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汽车维修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903,主持人:刘书琴)的研究成果。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模式。自2015年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较好地推动了校企人才培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评价标准 建构 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技工院校要摆脱原有的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向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并重,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最终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一
本文以如皋市技工学校化工总控工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精准研究课程和学员特点、科学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强化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加强“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建设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