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的河.如水的诗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2日 晴
  于诗歌的意境中,于悠扬的旋律中,于流淌的河流中,我的身体离开了如诗的文字,可我的心魄却依然在清流的怀抱中停驻,久久地,久久地……
   ——题记
  总是这样,我蜗居的城市的夜空是如此寂静,当缕缕月光幻化为条条江河,透过玻璃窗棂,在我凌乱的书案上的诗卷间缓缓流淌,我不由得沉醉于其间。
  眺望远处,是笼罩在一片幽暗之中的隐约屋顶和朦胧树林,像排山倒海般的浪潮扑面而来。
  此刻,我想起异国他乡的马丁·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自古希腊以后,实际上就是一部遗忘存在的历史。语言和存在最原始的关系被遮蔽了,这是海德格尔后期持久地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但,我们如何才能进入海德格尔语言的“江河”呢?
  马丁·海德格尔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在语言与存在之本质的关系中,来沉思语言,寻找到“语言是存在的家”和“人诗意地栖居”。他还说,唯有一种存在者,总是不断在追问中引人注目。
  此时,马丁·海德格尔沿着那条洒满月光的林中小路,听着小河在身边轻歌曼舞,独自慢慢回到他的孤独小屋,他究竟想了些什么?他是否也曾在月光下的水流声中翻阅过那些过往不朽的灵魂,并从中得到另外的某种启示和安慰?
  万籁俱寂,思绪纷飞,我无法停止自己对于诗歌迷恋,一次又一次地用心海去触摸、翻动与思索。
  在那些思绪涌动的漫漫长夜里,唯有窗外的那片薄薄的如水月光,伴随我不断地在诗歌的河流中徜徉。
  我想,那些浸泡着融融月色的诗歌,渐渐被人遗忘和丢弃,然而却在我脑海之中嬗变为一条清亮见底的小河,或许已经深深地涌入我的灵魂深处。
  回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夜晚,那一段难以抹去的记忆,那是我在昏暗的少儿书店里,沉迷于寻找诗人与拜读诗歌的时光。
  月光黯淡,凉风习习,一场不约而至的骤雨正从远方匆匆莅临。
  空气中,散漫着一股海棠花的清香,在芜杂的人影里,我在焦急地搜寻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人的诗集,相信它们似乎可以让自己免于时光寂寞的一阵阵紧锣密鼓般的扣问与敲打。
  后来,轻飘飘的月光消失了,心河断流变得很干涸,我仿佛忘却了我自己的存在,疏雨滴梧桐的声响,都作为一本本诗集里某个场景的背景音乐,而时光之河流逝得那样缓慢无力甚至苍白迷离,在那些让人心灵感到温暖的诗集面前,时间同样可以被压缩打包,并最终被永远地植入我的记忆。
  笔耕多年,纵横文海,我一直清楚地记得,在那些忙于应付中考的日子里,那种父母睡熟之后急切地打开唐诗宋词和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歌赋集注》、聂鲁达《诗歌总集》、余光中诗集时的跃动与激越的心情。
  暖暖的感动纷至沓来,河水一般拍打我的心岸,可我不得不借助于窗外的月光匆匆地读上几行,当我读到宝岛诗人余光中的诗句:“回去的路上魂魄在游行/水,在桥下流着/泪,在桥上流”时,我的整个身心不禁为之剧烈震颤,我相信窗外洁白的月光也在颤抖,那条溪流也在闪动,我感到了诗歌背后那种不谋而合充满着默契的眼神,它来自于一个远在海峡对岸的诗人迷离的眼睛,在一种接近于纯洁的月色之下,那种独特的气息温馨而火热,就像旷野里的木槿花一般孤独地傲慢地绽放。
  我感到这一生或许都将沉迷于这种诗歌所编织的或清新或迷茫的梦境,那是怎样无以言传的幸福还是不幸,在那以后无数个沉默或是烦躁的夜晚,那缕月光,那条溪水,将伴随着我无尽的幻想和现实的创作,永恒地萦绕在我的梦境里。
  我想,我从未远离清新月光和那条清溪,就像从未远离诗歌远离诗人一样。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已习惯于在皎洁月光下长久停留,聆听河流的淙淙歌舞,习惯于一种生活的姿势和写作的动作,低头阅读、指尖灵动、轻嗅与抚摸,各种妙曼的声音与悠扬的气味在我的指间流动,那些或是粗糙或是光滑的诗卷纸页,全如同家乡半边山脚下幽静的水磨河,成为这喧闹的人世间灵魂唯一的安放之所。
  从此,我不再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惋惜,久久地安静与思索,竟使我对于窗外紊乱的世界多了一份豁达心情。
  当街边的路灯渐次明灭的时候,那条盈满诗句的小溪依然抚慰着我的内心世界,涓涓清流正静静地环抱着我孤寂的心。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诗人,他定格在汨罗江小舟上的恒古背影,在月光底下,在江水上,在那些泛黄的诗句中间,温暖的气息依然那样坚毅而执着。
  有人说,中国的诗歌总是与孤独并存的,更是与忘却并存的,我记住了马丁·海德格尔的忠告和诗人屈原的悲情,似乎唯有月光下的诗歌演化的河水,永远维系着我向那缪斯之神靠拢的信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明轩文学社
  指导教师:吴海英
其他文献
2月17日 晴  至今我仍然无法明白,那一声叹息的含义,究竟意味着什么。   高山、流水、夕阳、春草,似是一幅无尽的画轴铺开在我们的面前,面对如此美妙的境界,我却无心欣赏,却愁绪满怀,无法驱散,仿佛是撒向天地间的夜露,渴求着那晨曦的到来。  那件事,一直困扰了我很久,很久,直到现在,仍然不能释怀。  那天,我高兴地敲开了朋友家的门,但是,当我看到他时,他的眼神分明流露出悲伤和难以掩饰的绝望。“我们
期刊
3月24日 雨  学校的落地窗大而明亮,正是梅雨季节,窗外灰蒙蒙的天下面绵延不绝着淅沥的雨丝。我坐在窗前,面前摊着贺铸的《青玉案》,书页洇湿了一大片。默念着试问闲愁知几许,思绪却游离如梅子黄时雨。恰如黑暗的雨夜,一丝一缕绵延粘稠的思绪,毫无起伏的一呼一吸。  已经记不起怎么跟父亲吵起来的了,但是十分钟前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我伤心但是倔强的反抗;父亲暴怒的脸;最后我的摔门而去;跨上单车向学校骑去;路上
期刊
3月16日 晴  每个清闲午后,我总喜欢静静坐在水池边,看着青天里鸟儿扑打着翅膀,向着水面俯冲而去。洁白的羽毛刚一接触水面,便立刻激起一圈涟漪,缓缓扩散至整个池塘,仿佛轻轻震荡着的五弦琴。  这便是水,优雅、高洁、动人、柔美,一切美好的词汇加在她身上都不过分。“水滴石穿”,我们感叹她坚韧不拔,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静水流深”,我们折服于她秀外慧中,素面朝天的内涵。  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积聚,一种广阔
期刊
3月23日 晴  小时候最喜欢的野草是蒲公英,因为它是离我们最近的玩伴。  乍暖还寒时候,寒假悄然而过。哈!春风无声地抚摸着我们稚嫩的脸颊,告诉我们春姑娘到来的消息。这时,我们也迎来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迎来了角落里挺立着的蒲公英。  在幼儿园,玩乐的时间总比上课时间多,故而我们总是乐津津地变着花样玩游戏,而使用最多的玩具是蒲公英。  说实在的,我确是喜欢蒲公英的,总是喜欢在春风中不厌其烦地欣赏
期刊
2月17日 晴  静静的月亮如水般流淌在每个望月人的心上。  李白望月,是思乡的缠绵;嫦娥奔月,寄着古人的梦想。我看月亮,是怀念我的爷爷。  爷爷喜欢画国画,而他最爱画的是月,是那黄白色的月。爷爷不仅喜欢画月,还喜欢画圆月,更喜欢赏月。每年八月十五,他都会拉着我的手,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看月亮,爷爷说:“圆月就像我心中的家一样,每当看到圆月,就会想到咱们的家也这样,该多好,心中就很幸福。你
期刊
3月12日 晴  前奏  本人姓黄名也,叫黄也。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  “我的‘也’不是野人的‘野’,是之乎者也的‘也’!”以上这段话,是我每交一个新朋友都必说的一段话。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误解。  “唉,你小时候是不是太野了?你爸妈实在忍不了,才给你取名叫黄野呀!”“噢,我知道!你肯定是在神农架有野人的那段时间生的,为了纪念野人才给你取名叫黄野,对吧?”……关于我的名
期刊
3月20日 晴  带着光芒的流星在夜空中划过,只留下美丽的背影,可愛的花朵儿绽放过,牵动过行人的嗅觉,只落下香消玉殒的景象;单薄的飞蛾扑向火苗,焚烧出一束光芒,只剩下细微的残灰。对此,你有何感想?伤感?无奈?泰然处之?还是会有那么的一点点遗憾?  遗憾是一个十分渺小的离子,却有着奇妙的魔力,它渗透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个角落里,遗憾是明天就可以收获的可人的果实却在一夜之间被霜冻了。遗憾是每天都不一样
期刊
3月6日 晴  不是经常梦到你,只经常想到你。  很久没见面了,半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我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比半年前又多长了点肉;把头发剪短了,把那些没有你的日子,如流水般渐渐遗忘,习惯了趴在桌子上发呆。  隔壁班的同学送来一串糖葫芦,便使我不由自主想起了你。我不是故意想起,只是场景太过于相像。那时候,我叫着你的名字,然后将一大把糖葫芦塞进你的书包,你不是很喜欢糖葫芦,但是,你知道,我喜
期刊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清代李渔也曾说:“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处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所以说,考场作文要精心打造响亮而有余味的结尾,在篇末亮出自己迷人的“回眸一笑”,令阅卷者为之欣喜。    【技法导航】  那么如何为考场作文的结尾抹上鲜亮的一笔呢?  1.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
期刊
悉尼歌剧院演奏起如诗婉转的小提琴名曲  脉脉的流水先醉了被轻纱所隐约的月色荷塘    我向往太白笔尖浪漫而自由的行者  撑起康桥下徐志摩未撑起的小船  于山色空濛掩映下西湖的晴空  找寻水光潋滟的白堤    我向往易安在玉簟雕窗间的寻觅  幻化为一缕吹过小楼又吹残了柳絮的东风  抚乱问津者总不能及的桃花香  与荷兰小城外的风车缠绵作一曲白色的旋转    我向往小桥流水旁古道上的走马  任由一串叮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