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V卖奶粉碍着谁了?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260ygl2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场微博大V间的撕逼被各方高度关注,本以为这场骂战会以当事方@奶粉揭秘的主动止战而画上一个句号,但是紧接其后,一篇题为《一场骂战揭开的利益链:以科普之名行团购之实的大V才是小品牌的最爱》的文章似乎又将@奶粉揭秘的火气给点起来了。
  文章用“揭开的利益链”的措辞,暗示了“微博大V做团购”是一条见不得光的利益链。难怪@奶粉揭秘不干了!多次怒转微博并评论抗议。
  无处安放的灵魂
  在看过这篇文章和@奶粉揭秘的评论后,笔者捋出了引得@奶粉揭秘再披战袍的一个关键问题:我这一微博大V卖奶粉碍着谁了?
  那么我们首先要问的是,@奶粉揭秘有没有经营资格?
  这一问题恰好反映了微博大V团购乃至微商这些依托于社交网络而生的商业群体的尴尬现状:我的身份是什么?谁又能证明我的合规?
  在传统商业领域,法律规定要有经营资格,也即工商注册,而微博大V团购、微商,甚至淘宝都是新兴事物,相关法律并不完善。在大变革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法系国家,正逐渐从“法无明文规定就不能做”,转向“法无明文反对就可以做”,尤其是对待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事物时,政府的态度一向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并不急于出台规范文件。
  目前,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微博大V不能做团购,政府还在观望,并不希望轻易扼杀新生事物。
  当然,微博微商,甚至淘宝,或许马上就要迎来一场变革。
  今年的1月份,电子商务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电商经营主体应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但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以个人技能提供劳务、家庭手工业、农产品自产自销的经营主体,不需要工商登记。
  一旦成行,意味着未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店不办营业执照将成过去时。这自然是要告别“经营没有任何门槛”的巨宽松时代,但是未必意味着门槛会升到多高,因为在政府高调提倡“万众创新”的今天,工商注册的门槛已经低了很多。对于那些有了影响力和财力的微博大V团购、大微商而言,这不是个事儿。
  真正该关注的问题
  我们不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微博大V卖奶粉这件事情。对于合法合规经营的,我们要鼓励和包容;对于现存的问题,也要反思和警惕。
  首先,这一渠道的“鱼”合法合规吗?
  人都说,淘宝、微博大V、微商渠道的产品鱼龙混杂。如果这里的“鱼”指的是小品牌的话,那么大部分正规渠道也是如此,因为大品牌毛利不高,渠道商需要中小品牌来补充利润。
  如果“鱼”指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那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这种“鱼”是任何渠道都应该排斥的,因为它是违法的。
  这场撕逼大战的中场不就是围绕着一款名为“麦蔻”的奶粉的“资质”来进行的吗?经营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品牌有什么问题吗?小品牌怎么了?谁没有小过?今天的大品牌在出生之际不是一样不为人所知吗?
  小,并不是你歧视他、褒贬他、扼杀他的理由。
  假冒伪劣才是。
  其次,是否有过度宣传和虚假宣传行为?
  微博大V团购是很多中小品牌的出口之一,很多的消费者也愿意通过这一渠道购买各自忠诚的产品,这里也不乏一些品质产品,但是还有很多是言过其实。
  某微博博主对@奶粉揭秘说,“咱下次能团购点在外国市场上正常销售的奶粉吗?别再搞小牌子了,虽然成分都差不多,但是你这次涉嫌过度宣传也有点不地道。”
  这一点才是此次事件最关键的争议所在。中国式“洋品牌”之所以为人所不齿,是因为他有意利用了受众的错觉,将“来自外国的奶粉”,等同于“外国人也在消费的奶粉”。
  让外国人给我们代购奶粉行不行,好不好?当然行,而且是大行特行,大好特好,让中国消费者也能消费到国外大廠的好奶粉。
  那为什么要利用消费者的错觉?因为这样能卖出高价,赚取高毛利。往小了说,是“有点不地道”;往大了说,按照即将落地的新政,这是违规的。
  再次,卖临期产品行不行?
  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通过@奶粉揭秘团购的产品有临期产品。
  事实上,临期产品通过团购打折销售的做法其实非常普遍,比如在服装行业。一来,能够为企业消化库存,二来,消费者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相关产品,其三,临期不是过期,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正常的商业手段,但为什么到了这里,大家要较“临期产品”的真?因为任何入口的东西,更别说还是宝宝的口粮,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大伙脆弱的神经,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掀起轩然大波。
  没办法,中国人就是这么敏感,临期产品几乎就等于过期货了。
  但是你是否想过,临期产品一向是打折销售的,之所以打折,就是因为临期,希望通过价格杠杆加速消费,以免彻底沦为过期产品被销毁,或是被不良业者拿去牟利,那才是消费者的灾难。
  享受大幅的折扣,还想着消费的是热腾腾的新货,这是谁的三观有问题?
其他文献
Facebook通过“社会化肯定”这个线,操控着成千上万人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情感起伏。  我们日复一日地“浸泡”在成堆的数字垃圾信息当中乐此不疲,手指永远是不听使唤地去点击屏幕,其实你不知道,互联网的背后是有人精心设计这一切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被劫持了。  先来介绍一下本人的从业经历。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我在Google公司担任产品设计伦理分析师一职,工作的内容就是通过设计,让数以亿计的人们的大
期刊
2013年6月,开启微商之路,第一天挣了2600元。  2014年,600万元,代理商十几人。  2015年,2700万元,代理商500人。  2016年,1.43亿元,代理商15000人。  莫静波和她领导的细莫,是怎么做到的?  红糖细莫茶——好产品源自百姓家  红糖细莫茶,是湖南传统工艺炒制的特产,千百年来,湖南人都用这种茶作为饮料调养身体。莫静波的家里也有这样的习惯,她婆婆还经常炒茶送给自
期刊
营销就是营销,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因为“马云”,變成互联网营销。正像过去它没有变成批发市场营销、超市营销一样。  产品第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中小企业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打造品牌。做品牌,是那时多数企业对营销的理解。我试图让他们明白,当下的问题在适销对路产品,品牌是未来的问题。  今天,许多企业的问题是,如何借助互联网成就自己。我仍然试图让这些人明白,问题仍然在于产品。不以
期刊
小米怎么就“屌丝”了?  小米6近日发售,看现场排队购买的盛况和黄牛的热衷,我们知道小米依然是有大批粉丝的,虽然如今的小米已经没有再大肆渲染其“粉丝的力量”,而已经开始尝试跨越“粉丝的边界”了。  比如,做品牌。  前段时间有新片上映的梁朝伟先生出来活动了,刚好这个风头上,小米公布其为小米旗下首款曲面屏手机小米Note2代言人。  这个代言,表面上看还是很值的,但是对小米这个品牌形象,至少目前看不
期刊
刘伟斌,永图微商学院院长,图赢微商大体系创始人。著有《网络营销之道》《微商模式设计与运营》,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副会长兼微商培训中心主任。  进入2017年,移动互联网营销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主管部门表态支持微商模式,很多企业纷纷进军微商,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可以说,中国商业企业演变,正逐步从八九十年代的贸易型公司,千禧年开始的营销型公司,10年前的电子商务公司,转变到现在的社交型公司。  八九十年代的
期刊
从2015年开始,升级这个话题就一直被提起。  政府提倡产业升级,终端企业提倡战略升级、模式升级,企业的营销运作提倡O2O、新零售、新实业等等。  升级这个主题一直渗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2016年的升级浪潮比以前更为猛烈。  升级的动力来源于哪里?  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提到:所有新的模式,动力来源都是希望把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设计,体现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  升级是现在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期刊
2016年是中国电商历史上里程碑的一年。双11全网销售突破1700亿元,天猫的销售首次突破1000亿元,手机端首次突破80%,同时很多品牌也在双11获得了一些历史性的突破,比如说韩都衣舍突破3亿元,三只松鼠突破5亿元。  2016年也是線下实体渠道与线上虚拟渠道融合的一年。越来越多的纯电商品牌开始在线下开店,渠道融合趋势在加强,企业两线作战已经开始趋于合并。  2016年也是传统渠道价值回归的一年
期刊
什么是新零售?  我认为新零售绝对不是线上加线下,如果线上加线下是新零售的话,中国的大量企业都是新零售。  衡量是不是新零售有四个标准:  1.环境好  我们70%~80%的店铺开在购物中心,一个200平方米的店装修要花40万元以上,而卖的东西大部分是10块钱。我们在营造一个好的购物环境。东西很便宜但是环境很糟糕,顾客会去买吗?  2.服务好  我认为没有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  过去实体零售为什么
期刊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塞内加说过:无处不在,等于无处可在。  中国古人也说过:不谋区域者,不足以谋天下。  现在的生活和媒体都日趋碎片化,一个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就需要聚焦。  齐鲁电视台是一家时效为王的媒体,以有线、无线两种形式有效覆盖了山东和周边省份的1亿人口。  齐鲁电视台有298个品牌客户,都是投量500万元以上的客户。齐鲁电视台的当地收视率,领先第二名55%。  很多人认为新媒
期刊
第一个现象是方便面。  中国方便面的销量从2012年开始掉头向下,康师傅和统一在2016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两位数的下滑,可见方便面的下滑已经成为长期持续的趋势。  方便面下滑有几点原因:  1.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过去小孩吃一次方便面会认为是改善伙食,90后、00后想吃方便面家长也不会同意,因为方便面中有防腐剂和添加剂。童年时代的世界观会影响成年时代的消费观。  2.从2012年开始,中国进入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