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的扩大,宏观经济受其快速发展的影响也日渐明显。本文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作用机理,得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传统货币甚至是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击。最后,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政府全面监管及利率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云计算、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便捷支付和信息媒介等业务的金融模式。此种模式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不同,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运行机制。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包涵一切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金融活动,如在线银行、在线支付等。狭义上讲,互联网金融包括P2P、众筹等网络投融资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金融网销等金融中介服务。互联网金融具有资源配置效率高、信息透明度好、支付方式便捷、交易成本集约等特点。
  (二)互联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于欧美国家,由于中国的法律制度、金融环境等不同于国外,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本土特征。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随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有如下几种主要模式: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除去银行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是为收付款双方提供资金“中间”平台的一种行业。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银行、消费者、销售者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是在商业银行、销售者、消费者间的枢纽与通道。用户在该平台上开立账户,从电子银行账户或用其他方式向该账户充值,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由此产生,在交易中,双方可以不通过银行账户,直接利用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达到支付的目的。该电子货币也可以提现到银行账户,转化为传统货币。
  2.P2P网贷
  P2P网贷是通过运用互联网工具,为借贷双方提供资金融通活动的平台。小微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平台更加方便的提供或收集借贷信息,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借贷双方的投融资效率。P2P网贷通过不同的运作方式和多元化的借贷服务,得到了市场上客户的认可,行业规模4年来环比增长了81倍,平台数量增长超30倍。2015年上半年,我国网络借贷运营平台数量超过2000家,累计成交量突破6835亿元,贷款规模全球第一,其综合影响力、用户接受度快速提高,成为我国金融小额借贷业务体系中重要的补充。
  3.众筹融资
  众多的众筹模式——股权众筹、奖励众筹、捐赠众筹、债券众筹等——为现行的股权市场、公益平台、新媒体等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众筹的高创新、小成本和低风险把小企业家或艺术家、甚至是简单的个人带到了广大公众的视野中,并使其得到相关资金的援助,正逐步成为可以替代传统银行贷款或政府资助的重要选择之一。众筹这种新的募资形式,在全球市场上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截止至2014年底,全球众筹融资交易规模已达到614.5亿元,同比增长94%,而全球众筹融资公司规模也于2014年底达到1196家,同比增加34%。中国众筹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权益众筹市场规模在2014年为4.4亿元,同比增长123%,2013年为2亿元,同比增长187.1%。
  4.金融网销
  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开始使用数字化信息及金融网络媒体,这种交互化的信息会带来更多的客户群和关注度。金融产品,比如基金、保险和证券,因为市场的复杂性,一直以来便同广大客户间存在隔阂。据CNNIC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亿5千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7.9%。金融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进行多样化的宣传,并使促销打折等营销手段更方便快捷的吸引到目标客户,极大的开发了中低端金融供给方,提高了金融产品营销的效率。截止到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金融网销的总规模已达到5.8万亿人民币,其中主要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混合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资金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6万亿人民币和2.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进行了分流,并促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服务的主要群体是中小企业、个体商户乃至个人,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盲点,同时对我国民间借贷进行了有效的引导,盘活了民间资金,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但是,由于存在相关法律监管与保障的缺乏,模式的创新不能完全贴合市场,安全风险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的促进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剧了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为传统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注入了活力,其发展日益蓬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处于金融监管机构视线之外,其风险难以规避和控制,影响了金融稳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影响,对货币政策造成了冲击。其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体现在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方面。
  (一)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于货币需求的撼动主要表现于沉淀效应和电子货币两个方面。所谓沉淀效应,意为在互联网交易的需求下,货币资金不得不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滞留,因而形成了大量的沉淀资金。沉淀资金的主要产生于第三方支付,其平台上资金转入与资金转出之间存在时间间隔较长,从长期的角度,总是有一笔数额相对稳定的资金滞留。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猛,如今这笔资金的数量相当可观,而其带来的风险也逐渐膨胀。以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的支付宝来说,2014财年,支付宝的支付总额达到了38720亿元,平均到每一天的支付量已过百亿。要达到这么大笔的交易数额,以支付宝目前庞大的近3亿的用户人群来说明的话,一年内每一名支付宝用户在网上的支出要远大于一万元。假设一笔支付交易周期为7天,大致估计支付宝中产生的沉淀资金至少有七百亿人民币。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趋向于交易集中化、规模化,沉淀资金数额巨大,而买卖双方信用基础不牢靠,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监管,处处隐含着风险。   电子货币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由于其日新月异,难以作出准确诠释,认同度较高的是国际组织和机构等给出的解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电子货币释义为存在于零售支付体系里的,以销售最终端口、各种电子设备为通道,包括在公开网络上可进行支付的,一种储值和预付的机制。电子货币对货币形态的改变是质的飞跃,在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起步较迟,但随着这几年的发展,由激增转变为稳步增长。2014年,我国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同比增长29.28%,总量1404.65万亿元,相较去年实现30.65%的增长。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376.02万亿元,所占比重最大,其和电话支付业务的增长率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而移动支付业务增长势头迅猛,业务量同比增长170.25%,金额达到22.59万亿元。电子货币如今在规模上已不容小觑,其巨额的交易量会改变我国货币的需求。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分别是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无直接关系,与收入成正比,即 ;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由此得到总的货币需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三类动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预防动机方面,电子货币克服了现金在时间、空间、区域上的缺陷,使储蓄资金转化为支付资金变得更容易、更迅速,从而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增加,削弱了人们的预防动机,减少了一部分的货币需求。同时,电子货币起到支付作用,例如微信钱包和支付宝,消费时人们不再需要随身带着现金,而是“扫一扫”就能解决问题,人们为了满足日常交易而持有的现金需求显著降低。由此,互联网金融引发了货币需求函数的波动。
  货币数量理论下,费雪方程式中, ,而电子货币使得转账和交易支付的时间显著缩短,效率提高,即货币流通速度V得以提升,在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和交易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M减少。
  (二)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丰富了货币的内涵,加速了各层次货币内部和跨层次之间的流动,模糊了各类货币的界限,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变得不易区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银行活期存款需求的大幅度削弱,M0、M1上下摆动的频率变得更高,给现有狭义货币体系的计量造成了困难,以M2为宏观调控核心的监管、辨析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掌控,货币供给预测的准确度大大减小。
  再者,电子货币的高度普及率和人们对其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引发了现金持有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了提现率的降低。货币乘数 ,Rd是法定准备金率,Re为超额准备率,Rc是现金在存款中比率。P2P网贷业务瓜分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份额的情况下,也缩小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整体风险,使得其超额准备金水平下降。同时,互联网金融中的大量理财产品基于货币市场基金,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头寸不足时可以迅速、以低费用融得资金,也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超额准备率。由于人们更倾向于将现金和活期放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定期存款的相对占比增加,定期存款的准备金水平上升。这些效应使得货币乘数愈发复杂化,削弱了货币供给的可测性和相关性。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日渐全面、深入地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的经济主体行为发生了转变,对宏观经济造成了影响,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了冲击,可以从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三种政策的角度来分析。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改动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数额,来实现调节全国信贷总额和货币供应量的目标。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壮大使得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日趋完善,投资途径得以多样化、多元化。互联网金融促进了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或不受央行监管的金融机构,挣脱了存款准备金的束缚。这类互联网金融机构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的份额,商业银行考虑到经营效益,逐渐增加其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比重以谋求利润,以至于人民银行改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收效颇微,难以调控货币供给。
  2.再贴现政策
  利用再贴现利率变动来调节市场利率,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达到宏观调控目标,即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再贴现的依赖程度。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即可以发行股票、债券,也能在同业间市场进行拆借等等。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中有大量理财产品基于货币市场基金,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头寸不足时可以迅速、以低代价融得资金。由此,商业银行逐渐降低了对中央银行再贴现的依附程度,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较以前减弱,效果不够明显,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逐步下降。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市场化的主要特点,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和货币市场利率起调节作用,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前两种货币政策,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手段。其运行方法是人民银行与指定买卖对手方进行外汇和有价证券的交易,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影响市场利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拓展,资产负债结构改变,互联网的金融业促进了公开市场上衍生出许多各种各样、可供买卖的金融工具。这增加了市场上的竞争,若有补充流动性资产、调整资产组合的需求,金融市场主体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市场活动中,配合公开市场操作,从而对公开市场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同时,促进了政策效果的显著化。另一方面,在大量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之中,政府债券作为基准债券,其收益率和价格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基准、标杆的作用,调整其报酬率和价格可间接作用于金融市场中其他金融产品的定价和收益水平,扩大货币政策实施的效应,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角度进行剖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逐渐扩张壮大,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中流砥柱,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完善,加快了传统金融体系创新的步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支付宝、微信钱包、财付通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微观上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人们的消费投资,宏观上,也加速了资本运行的效率和优化配置。然而,第三方支付这把双刃剑,同时也撼动了传统的金融体系的地位,对货币政策造成了冲击,其潜在的风险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较快,并且对现金具有显著替代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市场的结构,对其造成了冲击。由实证结果不难得到,第三方支付工具交易量对于M1的影响是显著的,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对传统的货币具有替代作用,且主要替代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互联网信用体系所导致的道德风险、沉淀资金问题也给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
  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只是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缩影,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作用的机理更加的复杂,造成冲击的范围也更加的广泛。互联网金融显著地影响了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建议
  1.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有关建议
  完善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法律规章。第三方支付涉及各行各业、交易主体多样,监管部门应考虑到其存在的种种风险,加强监控。同时,行业监管时应谋求规范发展与风险防范的统一,不能遏制其市场发展。要建立一定的保护措施,从法律上承认第三方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的合法性,同时,也要在准入、退出机制上加以有效的限制和控制。
  树立自身风险管理理念。在监管部门进行的合法监管控制和法律规章的要求规范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自主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对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履行一定的技术保障方法,加强网络安全设置,监控安全设备性能,定期对信息系统和网络开展风险、漏洞的测试。从而敏锐地发现潜在安全风险,提升机构内风险管理质量,才能实现经营上的利益最大化,提升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保障资金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存在巨额的沉淀资金,要注意这些资金的管理和运用,保证其运行的过程公开化,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将用户资金与自有资金的区别对待,保证客户资金的完整,并且对可能发生的资金损失进行测试,增强应对资金损失风险的能力。
  加强行业合作。第三方支付行业虽然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冲击,但双方若加强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效果优于恶性竞争。第三方支付机构日益发展壮大,其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理应得到金融市场的接纳包容,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2.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关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了我国的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对货币政策产生了冲击。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找到缓解办法,如转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优化货币政策体系,改善货币政策实施效率。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扩张下,大量新型金融工具产生,货币的界定以及供应量的预估更加复杂化,货币供应量无法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数量化的依据,更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终会是合理手段。若继续将货币供应量视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进行调整,标准化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体系。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高,则它的“货币性”就越突出,就应该被涵盖到货币层次中,在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同时,应谨慎评价被分类的金融工具的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以使得货币计量更加完善。然而,转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依旧是发展趋势。我国金融市场日渐成熟,应找到更加满足时代诉求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不再适用后,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利率、通货膨胀率等。
  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运行,让其恢复有效运行应从信贷途径与货币途径角度入手。应丰富信贷的传导途径,应当注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的优化,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丰富其金融产品,缩减相关成本,不断提高传统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以扩大传统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影响力。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在恰当鼓励其成长壮大的情况下,也应建立完备的监控体系,加强风险预警,提高对其可控度,使得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得以有效实现。随着金融市场逐渐发展成熟,货币途径在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越来越占重要地位。货币途径有效传导取决于成熟的货币市场,所以,应使利率结构合理化,提高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增强互联网金融对利率的敏感性,完善利率传导的效用。
  (作者单位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对纸张卷筒料对接和搭接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对接和搭接接料形式的优缺点,并对缺点部分提出了笔者的不同看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旨在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热过盛的现象做些客观的评议和反思.坚持只有更科学、合理的运
对现有高硫矿床开采中炸药自爆危险性的评价方法作了扼要的评述,并系统地分析了引起炸药自爆的有关因素和作用机理,从而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自爆试验方法。根据该方法对3种炸药
长期以来,感冒是困扰人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阻止感冒的发病和传播。在治疗感冒的过程中,使用复方制剂能比单方制剂更有效的缩短病程,减少病人的痛苦。本文以布洛芬,扑尔敏,伪麻黄碱为模型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并对其进行各项药学研究。对复方伪麻敏芬片进行了处方设计和工艺研究,得出其最佳处方为每片含布洛芬200mg,盐酸伪麻黄碱30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与国外处方中主要成分配方一致。辅
期刊
盐酸西替利嗪是羟嗪的羧化代谢物,为新型抗组胺药物,对组胺H1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无明显抗胆碱或抗5—羟色胺的作用,无镇静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口腔崩解片是20世纪90年代国外开发的一种新剂型,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方便服药,其特点是无需用水送服,在口腔内片剂一遇唾液即能迅速自动崩解或溶解,是吞咽困难、无法自主服药及服药不配合等患者的理想口服给药剂型。本课
玉油 1号 (HE— 2 ) ,河南农业大学选育 ;中科 2号 ,河南科泰种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科华泰玉米研究所选育 ;洛玉三号 (洛试 2 11) ,洛阳市农业科学
期刊
前言稀土永磁铁的最新进展使磁选领域发生了很大变革。八十年代出现的稀土永磁铁提供的磁能积比传统的铁氧体磁铁大一个数量级。这就允许设计出不需运转能量且场强和有效性超
“如果中国的企业仅仅想要融资,那么香港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想要从战略上发展,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品牌甚至实施并购,那么,就到德意志交易所来。”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