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如何针对中国市场定制车型,朗逸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自2008年亮相以来,历经两次改款,至今依然保持月均销量3万辆的成绩,基本上成为了中国轿车市场最好卖的产品之一了。但要问我朗逸是不是一辆十全十美的车,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它还算不上,但它确实满足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也看出了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的精准洞悉。
在试驾前,我已经能够看到上牌的新朗逸在路上跑,可想而知朗逸的受欢迎程度。其实朗逸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改款之后朗逸更像帕萨特了,符合了多数消费者对于大气的需求:虽然买不起大车,但车看上去一定要够大气。其次,朗逸通过各种手段让空间看上去也足够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坐垫长度不足,正好尾箱的空间依然充裕,就算是两厢的朗行,其行李箱空间也相当充足,这样能够给首次买车的消费者留下好印象。然后,朗逸的储物空间已经轻易将同级别的日系对手比下去了,内饰用料虽是以硬塑料为主,但营造出的实用风格倒是相当讨喜。更重要的是,拥有以上一切后,又挂上了一个大众标,大家就会默认套上硬朗、底盘扎实、德系风格等各种附加光环,于是,一辆热卖的车就这样诞生了。至于为什么兄弟车型宝来却卖得不够朗逸好,我想大概只有风水能够解释了。
这次试驾,大众将朗逸和朗行都一同安排了给我试驾,比较遗憾的是我没有抢到装备1.2T的Bluemotion车型,这也是这次改款增加的动力系统,不过仅在朗逸身上装配,而朗行则继续使用1.6L和1.4T这两套动力组合。朗逸&朗行的行驶表现依然是典型的大众风格,只能说不过不失,毕竟平台摆在那,任凭拥有再高深的调校技术,依然是有极限的,甚至在深挖舒适性的时候,朗逸的表现多了点生硬,不过我相信更多消费者会喜欢这种所谓的“扎实感”。至于动力表现,鉴于我试驾的车型为1.4T,因此无需担心会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再要我挑毛病的话,我就觉得朗逸中控显示屏的位置已经不合时宜了,开车总需要低头看,明显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过都不要紧,反正朗逸的消费群体可能会更喜欢这种经典的操作方式。
最后问我选择朗逸到底行不行?我想假如你只是要买一辆普通家庭用车的话,那么它确实很称职,假如想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点个性,那么朗行也是可以,毕竟它的空间表现已经很接近一辆旅行车了。不过别忘了这个价位,已经有英朗和轩逸在不停地撼动它的销量冠军宝座位置。
在试驾前,我已经能够看到上牌的新朗逸在路上跑,可想而知朗逸的受欢迎程度。其实朗逸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改款之后朗逸更像帕萨特了,符合了多数消费者对于大气的需求:虽然买不起大车,但车看上去一定要够大气。其次,朗逸通过各种手段让空间看上去也足够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坐垫长度不足,正好尾箱的空间依然充裕,就算是两厢的朗行,其行李箱空间也相当充足,这样能够给首次买车的消费者留下好印象。然后,朗逸的储物空间已经轻易将同级别的日系对手比下去了,内饰用料虽是以硬塑料为主,但营造出的实用风格倒是相当讨喜。更重要的是,拥有以上一切后,又挂上了一个大众标,大家就会默认套上硬朗、底盘扎实、德系风格等各种附加光环,于是,一辆热卖的车就这样诞生了。至于为什么兄弟车型宝来却卖得不够朗逸好,我想大概只有风水能够解释了。
这次试驾,大众将朗逸和朗行都一同安排了给我试驾,比较遗憾的是我没有抢到装备1.2T的Bluemotion车型,这也是这次改款增加的动力系统,不过仅在朗逸身上装配,而朗行则继续使用1.6L和1.4T这两套动力组合。朗逸&朗行的行驶表现依然是典型的大众风格,只能说不过不失,毕竟平台摆在那,任凭拥有再高深的调校技术,依然是有极限的,甚至在深挖舒适性的时候,朗逸的表现多了点生硬,不过我相信更多消费者会喜欢这种所谓的“扎实感”。至于动力表现,鉴于我试驾的车型为1.4T,因此无需担心会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再要我挑毛病的话,我就觉得朗逸中控显示屏的位置已经不合时宜了,开车总需要低头看,明显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过都不要紧,反正朗逸的消费群体可能会更喜欢这种经典的操作方式。
最后问我选择朗逸到底行不行?我想假如你只是要买一辆普通家庭用车的话,那么它确实很称职,假如想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点个性,那么朗行也是可以,毕竟它的空间表现已经很接近一辆旅行车了。不过别忘了这个价位,已经有英朗和轩逸在不停地撼动它的销量冠军宝座位置。